当前位置 首页 2011开始 第163章 老板越大越难伺候

《2011开始》第163章 老板越大越难伺候

作者:辛老七 字数:5321 书籍:2011开始

  今年的实体生意确实越来越难做了,别的都还好,服装行业算是受冲击最大的,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淘宝上买衣服,连步行街上的人似乎都没去年多了。

  晚上和陈二哥两口子吃饭时,问起生意,陈纪东也忧心忡忡。

  “都是淘宝害的。”

  陈纪东把锅甩给淘宝。

  “和淘宝有关系,但也不能怪淘宝。”

  陈耀东一直都在提升自己,眼光和格局早就超过了这位堂哥,道:“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不会停步,现在互联网发展这么快,听说南方有些地方出门都不用带钱了,用手机扫一下支付宝就能付账,这种事情以前敢想?所以要么顺应时代,要么被时代淘汰,现在物流快递的送达速度越来越快,网购也越来越被更多人接受,而且网上的东西都明码标价,就算质量差一点,至少不存在被宰的可能,实体店里的衣服普遍比较贵,一模一样的东西,如果能省下一半的钱,如果不是不在乎钱,我想所有人都宁愿等上几天,不会多花钱。”

  陈纪东道:“你知道个屁,淘宝上的东西质量差的要命。”

  陈耀东道:“但是便宜啊,这世上穷人毕竟还是大多数。”

  刘燕说道:“今年中海商场也开始亏本了,新区的那个一直都在亏,还有两个店只能勉强保持不亏本,还盈利的就剩总店和西街士字的店,生意比去年差的太多了。”

  陈耀东问:“嫂子是什么想法?”

  刘燕道:“看你哥吧,我也没啥想法。”

  陈纪东道:“正在考虑要不要把赔钱的两个店关了算了。”

  陈耀东道:“我建议关了,少亏点钱,反正你现在的存款也够你和嫂子养老了,就算你把店全部关了,带着嫂子天天出去旅游这辈子也够了。”

  “瞎扯啥蛋呢!”

  陈纪东没好气:“我就几百万,最多再加上几套房子和两个铺面,物价天天涨,还不知道过几年涨成啥样,哪够养老的,将来小宝要是在大城市买房子,我特么得去卖肾。”

  陈耀东无力吐槽了:“几百万还不够,你还想要多少?景安有几百万的能有几个?”

  陈纪东道:“我得为儿子考虑啊,现在房子越来越贵,大城市一个平米好几万,而且还在涨,万一将来小宝去了大城市发展,我拿啥给买房子。”

  陈耀东干脆道:“那你就等着卖肾吧!”

  刘燕问道:“耀东有没有啥好的项目?”

  陈耀东道:“我觉得投资农业就不错,人都要吃饭,就算互联网发展再快,对农业的冲击也是最小的,现在总体上国家一直都在保耕地鼓励开荒,还划了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说明吃的还是不够,这可是刚需,不像衣服和电子产品,现在产能严重过剩了。”

  陈纪东吐槽道:“说点接地气的,少来这些假大空。”

  怎么就不接地气了?

  陈耀东心里吐个槽,道:“三营那边不是在开荒吗?去圈个上千亩地,几百万应该能开发出来了,去裕北拉点黑土把土层垫厚一些,种点果树改善一下土壤,过几年租出去,就算一亩地租上三百块,一千亩地一年也有三十万了,这可是细水长流。”

  “扯蛋吧!”

  陈纪东道:“那地方水都没有,开荒有屁用。”

  陈耀东道:“谁说没有,我有消息,市里准备在那边建水库。”

  陈纪东问:“这种好事你怎么不干?”

  陈耀东道:“谁说不干,等市里有了确切消息,我肯定要拿地的。”

  陈纪东问:“你准备圈多少?”

  陈耀东道:“我出手怎么也得圈他个十万亩吧!”

  “十万亩?”

  陈纪东差点被噎住,连忙咳嗽几声。

  刘燕也是一脸吃惊。

  陈耀东呵呵了:“一两万亩有啥好折腾的。”

  陈纪东无语了,有点被打击到。

  “有消息了说一声。”

  “好。”

  陈耀东对服装是真不看好,他也卖过衣服,从去年到今年,这三年的生意行情就能看出端貌,市场不会骗人的,网购这种新生的事物,冲击最大的就是实体服务店。

  别的暂时看不出来,但今年好多服装店生意惨淡是不争的事实。

  身边太多人都在上淘宝买衣服,这就是一种趋势。

  陈老二要是看不清形势,迟早都得死。

  一个罩罩卖大几百,同款的淘宝上才百一百来块。

  好几倍的差价,谁愿意挨榔头。

  不是谁都能像自己一样,把黑的说成白的。

  有好营生,还是要提前转行的。

  陈耀东也愿意拉扯一把,诸如陈二哥,再比如苏少妇,这些在他资本积累出期帮过他的都愿意拉一把,趁现在手里有资本,转行也还来得及。

  别等哪天真干不下去了,再来找他就晚了。

  奈何这些人充其量也就是有点钱的小老板,眼皮子实在有限。

  有时候就算他想拉,这些人也撅着屁股不肯动弹。

  周六下午,姜苗苗回来了。

  只在魔都待了一周,把别墅装修的事敲定后就回来了。

  陈耀东亲自去了一趟机场,把她接上。

  初春的景安乍暖还凉。

  这个季节的景安还不适合穿裙子。

  大姑娘小媳妇们都是外套加长裤。

  姜苗苗穿了件洋气的春秋薄款黄色带帽衫,背上背个大包,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似乎已经刻到了骨子里,本来就惹得同机旅客频频侧目,出来看到陈耀东后,脸上的笑容更是瞬间就活了过来,仿佛鼻子眼睛都笑了起来,能甜到人心里。

  旁边一男人看的忘神,撞到了前面的大妈,引起一阵纠纷。

  陈耀东迎过去,正准备抱抱。

  忽然眼光的余光看到了熟人,连忙打招呼:“老同学。”

  “陈董事长好。”

  李成芳和一位男士跟在姜苗苗身后,一脸笑眯眯的。

  姜苗苗吓一跳,连忙刹住扭头望去。

  瞬间有点尴尬,这两人一直就跟在她身后。

  没想到男朋友竟然认识。

  这能不尴尬嘛!

  还好陈耀东脸皮厚,很自然的牵住姜苗苗,笑着招呼:“可别糟蹋人了,这位是?”

  说着打量了下她身边的男士。

  “我男朋友吴建兴。”

  李成芳大大方方的介绍:“和我一个学校的。”

  又介绍陈耀东:“这是我高中同学,就之前给你说过的那位土豪,陈耀东。”

  陈耀东只能呵呵了,跟吴建兴握手:“幸会啊吴老师。”

  吴建兴忙客气,经常听女朋友说起她这位老同学。

  高中同学里混的最牛的,前两天在外面学习时还看到了景安新闻,和市里大老板一起剪彩呢,绝对是牛人中的牛人,就是女朋友比较喜欢炫耀她这位老同学,让人有点吃味。

  “这位是……”

  李成芳看向姜苗苗,其实已经有所猜测。

  “我女朋友姜苗苗。”

  陈耀东给介绍了下:“准备年底结婚呢,到时给你下请帖。”

  “行啊!”

  李成芳嘴上笑吟吟,心里明明白白。

  介绍也是有讲究的。

  陈耀东这种大土豪,就算天天换女朋友也有足够的资本,如果只是女朋友,那没什么奇怪的,指不定过上几天就会换成另一个,但既然要结婚,那就不是玩票。

  飞机上就注意到姜苗苗了。

  毕竟都是飞景安的。

  这么漂亮的一妹子,怎么能不注意。

  没想到是陈耀东这个大土豪的结婚对象。

  还真是巧。

  陈耀东问:“你们这是旅游去了?”

  李成芳道:“哪有那个命啊,出去学习去了。”

  陈耀东哦了声,一副大家都了解的表情。

  景安好多单位每年都会外出去学习,很受大家欢迎。

  出了机场大厅,陈耀东接过姜苗苗背上的包,问李成芳:“一起走?”

  “行啊!”

  李成芳一点不知道客气:“正好搭你的顺风车,不用挤机场公交了。”

  陈耀东问:“你们从哪登的机?”

  李成芳道:“泰原啊!”

  陈耀东就问姜苗苗:“怎么没买那趟时间短的航班?”

  姜苗苗道:“我买东航的折扣高啊!”

  陈耀东无语了,至于省那几个小钱吗?

  到了车前,李成芳惊讶了:“你又换车了啊?”

  陈耀东点点头:“去年就换了。”

  李成芳啧啧了几声,不知道说啥了。

  霸道都不开了,这车不知道又是多少钱。

  看着就比霸道大了一圈,估计也不便宜。

  陈耀东把人送到家,然后才和姜苗苗开车回家。

  听姜苗苗说了一阵别墅装修的事,其实早就打了电话,只不过姜苗苗又说了一遍,按照之前那个标准装修,找了几家装修公司报价,有报价三千万的,也有两千多万的。

  最后还是陈老板拍的板,就按之前的标准装修。

  至于具体让哪家干,是姜苗苗选定的装修公司。

  报价2800万。

  王欣有没有弄鬼陈耀东不知道,也不打算弄个明白。

  这种事情换了任何外人,只要有机会,就不会错过捞好处的机会。

  所以才让姜苗苗专门过去处理。

  没必要去追究。

  只要不给弄鬼的机会就行。

  “明天去驾校练车,尽快把驾照考下。”

  陈耀东握着姜苗苗的一只手搓啊搓的,学个驾照学了半年,科目三都还没练呢,媳妇儿明显对学驾照不是那么的上心,陈老板实在无力吐槽。

  姜苗苗可有可无的答应着,一点都不着急。

  到了村上,陈耀东没急着回家,而是先去了小区。

  开阳小区不大,十几栋小红楼,最高五层,楼距到是挺宽,但绿化似乎比较少,楼前楼后那么大地方,全铺了城里人行道上的那种砖,都不弄点草坪。

  停车是方便了,可怎么看都有点寒碜。

  小区道路两旁到是弄了绿化带,种了一排排树苗。

  这玩意要长大,还不知道得长多少年。

  好在还算干净,该硬化的地方都硬化完了。

  也不知道那些村干部们吃了多少好处。

  陈耀东把车停在单元门口,和姜苗苗上楼看了下。

  本来他订的是二楼和三楼,结果陈爸陈妈把二楼换成四楼。

  宏盛装修公司的工人正在装修,屋里乱七八糟的都没地主下脚。

  没什么好看的。

  转了一圈下来,姜苗苗挺喜欢这小区,道:“老公,农村越来越好了。”

  陈耀东住了一年的楼房,对楼房已经不那么热衷了,道:“农村盖什幺小区,都是房地产闹的,一个破笼子,却要榨干农民的血汗钱,对农民来说,别瞎折腾就谢天谢地了,条件好的想改善一下住房,像男方一样自己盖个小二层就行了,住什幺小区啊。”

  姜苗苗不太懂这些,道:“我觉的挺好啊,这里多安静,比城里的小区安静多了,就是绿化少了,那么多宽的地方,种点草坪或者弄点景观什么的多好啊!”

  得花钱啊,傻媳妇。

  层层得利,盖楼的肯多花钱才怪。

  上车回家,陈爸已经准备好晚饭。

  专门宰了只鸡,年前捉了几只鸡一直养着,已经到了宰杀的时候,本来就是养给姜苗苗吃的,现在不宰何时宰,为免嚼不动,还专门用高压锅压了四十分钟。

  姜苗苗是个聪慧的姑娘,每次来都不会空。

  这次也是一样,又给陈爸陈妈一人买了一身春装。

  陈妈爱的不行,转头就催促儿子,赶紧把这姑娘娶回家。

  走的时候又塞给姜苗苗两千块钱,让她去买衣服。

  搞的姜苗苗很不好意思,怎么推也推不掉。

  周日,公司放假了。

  每周就休息这一天,员工都放松去了。

  当然下面的门店是没有周末这一说的。

  想要休息,只能轮着休,而且一个月只能休两天。

  陈耀东也不想忙活,自从当了老板就很少睡懒觉,大清早爬起来,吃过早饭陪着姜苗苗去了驾校,打点了一番,把姜苗苗送到一个女学员比较多的教练手下。

  然后把车开到路边人行道上,坐在车里看姜苗苗练车。

  一会警车过来,扫了一眼车都没停就走了。

  一群驾校学员扭头瞅瞅,心里都暗戳牛B。

  废话,能不牛B吗?

  那警车还是陈耀东给捐的呢!

  兴邦农业的所有车辆和陈老板名下的两台车早就备过案了,只要不发生交通事故,在景安地界基本没人管,人行道上停个车算什么事。

  拿着手机翻了一阵,姜苗苗练完一趟回来。

  学员们看着她上了570副驾,那真是羡慕不来。

  陈耀东问:“练的怎么样?”

  姜苗苗苦着脸:“感觉好难,比科目二难多了,起步还得用油门配合,科目二根本就没踩过油门,稍微配合不好就得熄火,还要挂二档和三档,太难了。”

  陈耀东有点后悔了:“早知道给你报个C2照就好了。”

  姜苗苗问:“C2照是什么?”

  陈耀东道:“就是只能开自动档,不能开手动档的那种,比C1好学点,练车也是自动档的车,不用踩离合,就跟我这个一样的,踩着刹车挂档就走了。”

  姜苗苗白了他一眼:“你不早说,都是被你害的。”

  陈耀东摸摸头:“现在后悔晚了,你就好好学吧,也没那么难,多开几次就好了,过阵子我去魔都到车市看看,顺便给你买辆车运过来。”

  姜苗苗连忙道:“你别给我买,等我拿到驾照了自己买。”

  陈耀东道:“我买的你看不上?”

  姜苗苗亲了他一口:“不是啦,你买的车都太大,我要买个小点的。”

  好吧!

  陈耀东没话说,那就拿到驾照再说。

  等了一阵,实在有点无聊。

  就给姜苗苗打了个电话,开车去了批发市场工地。

  工地上尘土飞扬的,已经正式开工,各种施工器械轰鸣。

  陈耀东没进去,车停在柏油马路上,下车站路边看了会,就上车走了。

  也没叫人过来。

  去水上人家的路上,给周志虎打电话交待了一番。

  不是不相信人,而是利字当头,除了爹妈亲人没有人能相信,更不能指望工程部那帮人干干净净做人做事,他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能指望下员的员工做到。

  所以还得有另一拨人暗中盯着,免得被人里外串通坑了。

  不然能等工程完工了才发现这也有问题,那也有问题就晚了。

  到了水上人家,院子里还是老样子。

  李宏盛急匆匆赶来,迎面就被陈老板喷了一顿。

  “你给我扯蛋呢,怎么还没动?”

  陈耀东有点小恼火,尽管五一老丈人和丈母娘来不来还不一定呢,但他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别墅的装修可是头等大事,不然他也不过才过了几天就跑过来视察。

  平时墨迹一下也就罢了,关键时刻也这么墨迹,怎能不火。

  李宏盛叫苦着:“陈总呐,再急活也得一步一步干啊,这才几天,坑也刚刚挖开,就准备明天打混凝土呢,你放心,五一前肯定把院子给收拾完。”

  陈耀东这才心情好了些:“老李啊,关键时刻可不能给我掉链子。”

  李宏盛擦着汗,连声保证:“放心,绝对不会掉链子。”

  陈耀东这才满意了,转了一圈开着车走了。

  李宏盛殷勤地把人送走,心里松口气。

  老板越大,伺候难度也越大,虽说不愁没活干,甚至自从接了陈老板的活,外面那些零星的小伙都不接了,腰包是越来越鼓,可伺候陈老板也累心了。

  就怕哪里伺候不好,以后再不给活干。

  周一。

  陈耀东刚到公司,王平安就给他送来了一份规划书。

  是他之前搞的牧业公司规划书,上次商量完后让平平安再细化。

  没想到等了一个星期才拿出来。

  陈耀东翻了翻,规划的挺详细,好多地方还有数据,显然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充分了解过相关产业,建一座年出栏两百万头猪的猪场,涉及到的问题实在太多。

  比如猪粪的回收再利用,环境的保护,都是大问题。

  这些之前陈耀东没想到,如今再想想,确实是个大问题。

  开阳六队就有猪场,隔着老远都能闻到那股子味道,熏的人吃不下饭。

  上百万头的猪场那得有多臭,估计方圆十里之内人都没法生活。

  还有猪粪回收利用,也是大问题。

  这些还只是猪场的,上百万头的猪场,怎么保证饲料的供给和成本的控制,都是绕不过去的难题,肯定得有自己的配套饲料生产基地,而且好多原材料还不能全靠买。

  万一哪天买不到了,乐子就大了。

  所以好多原料要么自己生产,要么得有一定的存量。

  比如玉米,王平安的规划里就建议自己种,景安最不缺的就是玉米的制种,现在上面又在推动农业规模化,包上个十万亩地自己种植玉米,成本会更低。

  大豆、油菜籽这些也可以自己种,反正兴邦农业要布局终端销售,完全可以生产食用油自己销售,剩下的料加工成饲料,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产业链。

  王平安本就是农业专家,这方面规划的是头头是道。

  至于养殖那块,到显的有些含糊和肤浅了。

  毕竟王平安懂的也不多。

  如何处理猪粪,如何处理掉氨气,解决好养猪臭的问题也只是把问题提了出来,具体怎么解决没措施,这个得找专业人士咨询,陈耀东也不懂。

  “你觉得租地合适吗?”

  陈耀东翻了一遍道:“十万亩地上哪去租?”

  王平安道:“景安全市的耕地面积在七百万亩左右,景安区下辖各乡镇耕地面积在八十万亩左右,包个十万亩地问题不大,现在好多乡镇都在推动土地流转。”

  陈耀江道:“我说不是这个问题,包地很容易,可问题是东一块西一块,包下之后怎么管理,总不能十万亩地全靠人工种吧?超大型的农业机械能不能作业?”

  王平安道:“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解决,现在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小型农业机械,土地流转后这些小型农机都会闲置,我们完全可以连人带机器雇佣这些不种地的农民耕种。”

  陈耀东问:“成本呢,考虑过吗?”

  王平安道:“成本的确是个问题,不过我也想不到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陈耀东摇摇头:“包地的事肯定不靠谱,几千亩地好说,这么大规模肯定不行,市里准备把三营那边的白草滩开发出来,如果真能落实,可以在那边圈个十万亩地,我问问吧!”

  王平安道:“十万亩地开发出来代价可不小。”

  陈耀东道:“多花点钱不是大问题,总比包地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