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嫡女有晴天 250.匆匆

《嫡女有晴天》250.匆匆

作者:夏天水清凉 字数:2869 书籍:嫡女有晴天

  一早醒来,苏牧和郑晴川回家拿了东西,又去拜访秦家,秦家舅舅和舅母非常热情,私下派人去喊了包夫人母子来相见。

  接连拜访亲戚,这么一打岔,直到这天下午,苏牧才找到机会来详细告诉郑晴川辞官的事。

  两人故意打发阿清和阿韵去陪苏老夫人聊天,二人清静地在小书房中,郑晴川问:“为什么辞官?”

  苏牧挥笔在纸上写了八个字:朝局不稳,觊觎皇位。

  郑晴川以前看电视,对吕不韦乱世出英雄的故事特别有感触,乱世中扶持君王,那回报不亚于买福利彩票中一等奖,苏牧在这个时候居然打算避开,该说他胆子小呢?还是该说他名利心不重呢?不过,她也恰好喜欢这样!“苏牧!那你以后不忙了呀?”

  苏牧看她眸光欢喜,忍不住伸手轻捏她的脸颊,眼中蕴含笑意,道:“我宁愿二外公猜错了!”然后动手把字条毁去。

  如果这一代君主和下一代君主完成权力的平安交接,不要出乱子,那么他们这些臣民也少受其害,再好不过了。一旦出了乱子,火星子可能变成火苗,火苗可能变成大火,以后是小乱子还是大乱子?可就预料不到了!

  因此苏牧虽然眼中含笑,心中却并不喜悦。

  郑晴川全神贯注地想了好一会儿,才把苏牧的心思猜出来,然后表态:“你辞官,我很开心!阿清和阿韵估计也高兴!接着,我们是要挖地窖或者防空洞避难么?依我看,去庐山、华山、泰山这样的高山上搭茅屋隐居比较合适!纵然有千军万马,爬这样的高山也比较艰难!”

  她此时当真是天马行空,一点也不想跟战乱沾边。关于战争的残酷,她就算没有亲身经历过,也从电视剧中见识过。现在朝局不稳,一旦来个改朝换代,那可就有仗打了!

  至于为当今朝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什么的,她一点也没这样想。“夏商周,春秋战,秦朝以后是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夏辽,金元明清二十朝。”那些朝代换了一个又一个,皇帝也换了一个又一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多就是容易起内乱,很多人都眼巴巴地想坐上皇位,一个个昏君也总是主动给别人创造机会!如果是近代那样外敌入侵,郑晴川会鼓起勇气,不逃避现实,现在这种朝局不稳、争夺储君的形势却激不起她的勇气和愤怒。

  现在她正绞尽脑汁想办法,只想不被皇位争夺战波及才好。

  苏牧叹一声气,郑晴川举起两手,揉着额头上方的两侧,恨不得大脑能像风扇那样转得更快点!

  “至于去哪里,我要跟二外公商量。洪家的家眷这次会回乡祭祖。”

  苏牧把这话说得隐晦,郑晴川却是一点就通,明白洪家的家眷这次也要避难!那人可就多了!洪家是一个大家族。

  赶路时,人多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坏处是太引人注目,好处是不怕小规模的匪徒。

  郑晴川放软了语气,商量道:“苏牧,你跟二外公说,不要去苏州,改去庐山吧!”她双眼微眯,甚至幻想出了美好的画面,庐山一年四季美景交替,想吃肉就打猎,渴饮山泉水,如生活在仙境。

  苏牧本想说现在不是任性和贪玩的时候,但是看清了郑晴川眼睛里的光芒,喉结微动,换了说辞:“随机应变吧!”说着,轻拍一下郑晴川的后脑勺。

  他不得不佩服郑晴川,她这个时候不担心、不害怕,反而还想着去游山玩水。他做不到这份无忧无虑。

  次日,洪老太爷又派人来喊苏牧去洪家。商量一番后,隔了一天,大家就启程离京了。

  出乎意料的是,洪家这次离开的人并不多。但是姚太医一家却加入了进来。

  大概是不想招摇,苏牧没有骑马,而是和郑晴川共坐一辆马车,轻声交谈。吐字时只有两片嘴唇之间的风声。

  郑晴川关心地问:“郑家不想走吗?”

  苏牧摇头:“二外公不得不出此下策,是因为他老人家位高权重,树大招风,怕被别人用家眷来威胁!他不愿参与夺储之争。”忽然眼中微有水意,接着说:“二外公已经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二外婆因此不肯离开。郑家只有二老爷在翰林院,官职不触及要害,干系不大,至于四老爷,早已经分家另过,对郑家影响小。所以,你祖父没有离开的打算。”

  郑晴川心中却担忧,她以为京城会变成战场,所以大家才要避难,道:“你那天已经跟我祖父商量过了吗?”

  苏牧揽着她的肩膀,点一下头。

  郑晴川觉得郑老太爷的见识比她高深,因此放心了一些,又用疑问的语气说:“姚太医年老辞官?”

  苏牧:“是。”

  洪家这次只走了二少爷洪峥长夫妇、三少爷夫妇、四少爷夫妇和第四辈的孩童,再加上几个仆人,总共就二十来个人。反而是苏家的人多些,因为苏家这次带的护卫多,那些小厮跟杜师父学过拳脚功夫,都可以充当护卫。

  没走的人自然就是不肯走的了!洪家的四个舅母没走,大少爷洪绵长居然也留下了,苏靓也没走,不知是什么原因,他们的儿子倒是在随行的行列中。

  还有好多亲戚留在龙潭虎穴,郑晴川顿时心情低落,沉默下来。

  马车奔驰一天之后,郑晴川发现这条路不是通向南方,目露疑惑。苏牧在她耳边道:“我们去泰山!”

  郑晴川一听,一时抑制不住好奇的目光,近距离地注视着他,心想:这是什么原因?

  苏牧道:“住在泰山的人不少!是隐姓埋名的好地方!许多朝代的皇帝都喜欢去泰山祭祀,因此山路修得极好!治理得也清泰,山匪几乎销声匿迹。”

  郑晴川露出笑颜,道:“我喜欢这个主意!”

  然后两人相互依偎着,各想各的主意。苏牧心大,担心京城的局势和洪老太爷在官场的安危。郑晴川却是免不了想一些居家的小事,想着要怎么储备粮食,在山上是否可以建木屋,怎么防野兽和毒虫。二人心思都是紧锣密鼓,没有闲心去想什么风景的事!

  白天赶路,夜宿驿站,十多天后,终于赶到泰山的山脚下。

  苏牧和杜师父商量一番,然后道:“先借民宅住下,杜师父带人去山上察看地势,修建木屋,然后大家再上去。”

  洪峥长在这里可以代表洪家,也参与讨论,道:“不一定要在主峰住。近一些的支脉也行!还隐蔽些!”

  苏牧道:“可以找个当地人引路。听说泰山上寺庙极多,咱们可以靠近小寺庙,就在寺庙旁边建屋子居住。”

  洪家的三少爷和四少爷不愿意吃苦,当即就怂恿:“一定要把屋子盖得大些,好些!不能漏风漏雨!我听说山越高就越冷!山上到了夜里就是过冬!想想都发抖!这里哪比得上京城啊?真不知祖父让我们跑到这个地方来做什么?”

  显然,洪老太爷并没有把秘密向所有家人吐露,因此这两个人还不知道他们是为了保命才来到这里,一路上没少看风景,也没少抱怨。

  苏牧和洪峥长心内沉重,知道这高山峻岭并不适合安家,脸色都严肃,就连一向大大咧咧的洪峥长这时候也没心思想什么有趣的事了!

  眼下,性命攸关才是大事!平安地安家才是大事!

  苏牧道:“三表弟和四表弟说得没错,抗风抗雨确实重要!再一个,住在一起,有些照应。”

  杜师父的江湖经验多,顿时苦笑道:“如果这样打算,倒足够修一座庙和一个尼姑庵了!半山腰住的百姓一般就搭茅屋了事!山上大都是斜坡,难得找到大一些的平地,所以不适合盖大屋子。有好一些的地方,也早就被抢先修了寺庙、庵堂和道观了。”

  苏牧和洪峥长面面相觑,没有强词夺理,都明白自己的江湖经验比不上以前常年运镖的杜师父,此时心中更添沉重。

  洪峥长消极地道:“哎!早知道山上这么难以安家,咱们就找个穷地方,随便一个小县城,买一个大院子住,就得了!只要咱们不说,谁知道咱们家住京城?”

  这么多人要住山上去,这麻烦真是不小!想想都头痛!此时局势还没有乱起来,尚处于萌芽阶段,许多人不在官场上混,没有洪老太爷那样敏锐的心思,所以大家还没有逃命的紧迫感,不愿意吃苦头,因此特别容易打退堂鼓。

  苏牧坚定地道:“杜师父,咱们先找人打听吧!”他心想大家既然辛苦赶路来了这里,这泰山脚下的小镇就看起来比较繁华,不是什么穷乡僻壤,挺适合安家,不如先试一试。

  这里常有人来拜佛,所以他们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个小院子租下,暂且住下。

  洪家的三少爷和四少爷又怂恿:“不如就住这山下吧!别去山上了!”

  苏牧摇摇头,立马和杜师父并肩出门,找人打听去了。

  姚太医一家安安静静的,不发表什么意见。原因是上个月有人找到姚太医,让他给皇上暗中下药,幸亏洪老太爷这个阁老帮忙疏通,让他顺利辞了太医院的官衔,又怕那个曾经找他下药的贵人杀人灭口,所以他逃命的心情比洪家那几个金贵的少爷要急切紧迫得多!他们出京城的时候,甚至是乔装打扮,躲在苏家的马车里,装作仆人,不敢对盘问的守城士兵说真实身份。和洪老太爷这个官场老狐狸一样,姚太医也明白如今宫里已经暗中乱了,各种势力在角逐皇位。就算尘埃落定,他也不敢回京城去了。

  t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