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嫡女有晴天 246.回京

《嫡女有晴天》246.回京

作者:夏天水清凉 字数:2893 书籍:嫡女有晴天

  苏牧往京城去了信,阿清和阿韵的亲事就由洪家做主定下了。

  后来,洪老夫人屡次派人来荆州,要接阿清和阿韵回京城去,理由就是:姑娘出嫁前,还有好多需要学的东西。

  可是,苏牧有自己的顾虑,没有答应这个要求。

  于是,洪老夫人干脆派了一个教养嬷嬷来监督。教养嬷嬷虽然主要是冲着阿清和阿韵而来,但是郑晴川免不了也跟着吃了点苦头,生活没以前那么自由自在了。

  不过,这个教养嬷嬷一个人身在苏家,身边没有洪家的长辈撑腰,倒也知道收敛,对郑晴川客客气气的,不敢太挑剔了,手不敢伸得太长。与此同时,郑晴川不看僧面看佛面,看在洪家长辈的面子上,对这个教养嬷嬷也是客客气气,偶尔被挑出几点错处来,也能知错就改。总之,互相妥协,家庭和睦是做到了。

  苏牧在荆州时,运气不错,没有大的天灾,再加上他判案公正,不纵容手底下的官差扰民,于是**也少。四季更替,眼看着他的三年任期将满,京城却来了一封出乎意料的信。

  洪老太爷的笔迹苍劲有力,写着:速回京!吏部已另派知府来荆州!等回京再商议!

  看完信后,又思索良久,然后苏牧对郑晴川说:“我们要回京城去。”

  郑晴川把姚太医的行医笔记合上,感兴趣地问:“什么时候出发?”

  苏牧道:“等新知府到任了,咱们就立马出发,大概就在这一个月之内,现在可以先收拾东西了!二外公在信中没有提原因,等回京再说。”

  他微皱眉头,猜想:不能在信上写明原因,估计是朝堂上的事,怕泄露消息,所以不写。如果仅仅是家务事,没必要这样急切和隐秘。如今皇上年过五旬,朝堂上最大的事情就是储君之争。这件事情最是棘手!

  郑晴川察言观色,问:“苏牧,怎么了?有阴谋吗?”

  苏牧轻扯嘴角,淡淡地笑道:“算不上阴谋。只是二外公以前希望我避开一些争端,现在却急着让我回京,有些奇怪。”

  郑晴川也凝神想了片刻,道:“朝廷每个月的邸报,我们都一字不落地看了,没什么苗头!”

  苏牧舒展眉头,果断地道:“回京再说。”

  然而,他还是谨慎起来,先派杜师父悄悄回京去打探消息。

  郑晴川带着阿清和阿韵收拾东西,阿清和阿韵很高兴。可是,苏老夫人却说:“我想回苏州去!”

  郑晴川凝神想一下,笑道:“祖母,难道您不想亲眼看着阿清和阿韵出嫁吗?”

  苏老夫人顿时被这个话难住了,十分犹豫!然后,阿清和阿韵一撒娇,苏老夫人就更加犹豫了,脸色稍显沉重,默然不语。

  苏老夫人想回苏州的原因有三个:其一,自己不喜欢京城,喜欢老家,老家有许多谈得来的亲戚;其二,担心老家的两个小孙子受欺负;其三,怕自己去了京城,老家的人又打着看望她的幌子追去京城给苏牧添麻烦。

  郑晴川这会子心里没表面上那么轻松,因为一旦苏老夫人回了老家,苏家大伯去世的事就瞒不住了!到时候老人家一听这个噩耗,估计承受不住伤心。

  她甚至心想:如果老人家太固执,劝不动,那么自己就干脆耍赖,无论是走水路,还是走官道,反正不去苏州。

  苏家的仆人大部分是从京城跟来的,如今心花怒放,收拾东西十分麻利,盼着快点回去。

  等东西收拾得差不多了,阿清、阿韵和郑晴川坐在小书房里,商量家务事。

  阿清捧着账册,问:“荆州本地的丫鬟和小厮大概不肯跟我们去京城,给几两遣散银子呢?”

  郑晴川道:“我们先商议田庄和宅子的事吧!”

  阿清道:“好!田庄可以不卖掉吗?以后我们故地重游,可以像主人一样!”

  郑晴川思索一会儿,道:“我也不想卖掉这些,毕竟田庄上的收益不错,这样吧,宅子也不用卖,遣散银子也不用给,正好让留下来的人帮忙打理宅子和田庄。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宅子原本是买下来的,以后租出去,收一些租金。另外,收留乞丐的那个院子是租的,以后继续租吧!”

  阿韵拿笔记下来,并不插话。

  半个月后,新的荆州知府带着吏部的公文来了,苏牧交付官印,带家眷离开了荆州城。

  尽管郑晴川事先没有张扬此事,但是衙门里的消息瞒不住,商家、殷家和尹家都守在城门口送行,还有几户稍稍跟苏家有过交情的人家也来了。

  尹姑娘亲自出现了,说:“尹家的镖局在京城开了个分局,日后希望苏夫人不计前嫌,可好?”

  商夫人道:“犬子以后若是去京城赶考,一定去苏府拜访。”

  殷夫人也说了同样的话。

  郑晴川和她们告辞,出了城门,马车奔跑在官道上,看着蓝天、白云和稻田,她的心情豁然开朗,一点郁闷也没有了!虽然尹姑娘曾经让她郁闷过,但是现在她已经远离了那些是非!

  从荆州到京城,一路上他们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苏牧和郑晴川商量:“等到了京城的城门口,我们不要急着进去,先和杜师父会合再说。”

  郑晴川也担心地道:“二外公虽然身居高位,但越是地位高,就越是处在是非的漩涡里。”

  当他们的马车抵达城门外时,苏牧一眼就看见了杜师父。

  杜师父早就等着了,看见了骑马的苏牧,连忙跑过来,笑道:“少爷放心进城去吧!我已经打探过了,听说后宫有几个妃子被打进了冷宫,但是官场上没什么大的动静。”

  苏牧答了几句话,然后一边思索,一边骑马进了城门,通过了城门官差的盘查,先往自家走去。

  阿韵在马车里问郑晴川:“不先去二外婆家吗?”已经进了京城,她和阿清不停的动来动去,几乎坐不住了,心里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迫不及待地想去洪家见自己想念的亲人。

  郑晴川答道:“先把行李安置下,再派小厮去洪家、郑家和吴家报信,让丫鬟打扫屋子,我们沐浴一番,换上干净衣裳,带上荆州特产,就去洪家拜访。现在已经是中午了,今天大概可以在洪家吃晚饭。”

  阿韵又问:“今天晚上住洪家吗?”

  郑晴川想了一下,道:“有这个可能!因为二外公可能要找苏牧商量一些事情。”

  苏老夫人这时从瞌睡中醒来了,听了郑晴川的话,稍稍睁开昏花的眼,疲惫地道:“你们放心去吧!我就不去洪家了。”

  苏老夫人和洪家之间曾经有过心结,早就不互相走动了。

  阿清开心地道:“祖母在家歇息,让云嬷嬷请姚太医来把脉!”

  苏老夫人点头。隔了几年,再回到京城,老夫人的心中并没有喜悦,反而是一些沉重的回忆。

  到了家门口,马车一停下,霎时间热闹起来!

  “老夫人!少夫人!大姑娘!二姑娘!奶娘!云嬷嬷!俏儿!”荷风和池月跑过来,喜笑颜开,同时眸子里又有泪水打转,喜极而泣。

  奶娘左拥右抱,把荷风和池月抱在怀里,也是又哭又笑。

  郑晴川问:“何嬷嬷呢?”

  荷风道:“何嬷嬷在田庄上住着,今天怕赶不及了,明天一早派马车去接。”

  郑晴川搀扶着苏老夫人,笑着进家门,又问:“池月,你家香树呢?”

  池月生了一个女儿,名字就叫香树。

  池月忽然露出害羞的神情,笑道:“她在屋子里睡觉,等会儿我就抱她来给少夫人请安。”

  苏老夫人这时流露出一点兴趣,问:“池月,你的孩子多大了?乖不乖?”

  池月一边走,一边笑道:“回老夫人,她两岁。其它的还好,就是有点贪吃。”

  久别重逢,说什么都觉得新鲜。边走边聊,先把老夫人送回正院的正房,然后郑晴川、阿清和阿韵回了西跨院,回了家之后,嘴巴几乎就没停下过。

  荷风和池月照顾郑晴川沐浴,郑晴川问她们这几年在京城里的生活。“虽然以前有写信,但是我料想你们是报喜不报忧!”

  池月笑道:“遇到小麻烦,我就和荷风商量。如果麻烦大点儿,我们就去洪家找人帮忙了!不过,少爷和少夫人不在家的时候,我们心里不踏实。”

  荷风爽快地接话道:“这京城里又到处是贵人和贵人家的奴才,我们生怕得罪别人,那天有个人刚吃完烧饼,来铺子里摸衣衫,一摸就是五个手指印,我都不敢吱声,就怕别人是故意来找麻烦的。现在好了,少夫人回来了,我如果再遇上那样的人,我就拖他去衙门,让他赔钱!”

  郑晴川换上干净衣裳,一边擦头发,一边从浴室走出来,走到堂屋里,就看见奶娘正抱着一个胖娃娃在亲脸。

  “乖!喊外婆!”无论奶娘怎么哄,胖娃娃只是躲,都快被逗哭了。

  郑晴川笑着走过去,仔细地打量孩子的脸,问:“这就是香树吗?”

  池月倒完了水,也过来了,害羞地笑道:“少夫人,这就是我的女儿。她不怎么听话,脾气不好!我刚才在老夫人面前不敢这么说。”

  当池月蹲下来,教女儿给郑晴川请安,又教女儿喊外婆的时候,郑晴川回了卧室,打开首饰匣子,拿一个小匣子走出来,笑道:“这是我给小香树的见面礼。”

  池月打开一看,眼前金灿灿的,她连忙把匣子关上,又递回来,手微微发抖。“太贵重了!奴婢不敢收!”

  郑晴川把匣子接过来,然后放到胖娃娃的手里,笑道:“好好收着,现在没什么用,以后就有用处了。”

  池月笑得开心,终于不再推拒了。胖娃娃当即把匣子抱在怀里不肯放手。

  奶娘见了,笑得合不拢嘴,立马教胖娃娃行礼道谢。

  刚走远路回家来,就不得清闲。郑晴川稍稍地把自己收拾整齐了,和阿清、阿韵、苏牧一起又出了门,乘马车去了洪家。

  t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