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 009 黄雀在后计中有计 汉王首辅互设杀局

《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009 黄雀在后计中有计 汉王首辅互设杀局

作者:西宫娘娘玉灵月 字数:3976 书籍:明末风云:汉王重征天下

  张献忠的名气,本来是大过李自成的。

  直到李自成攻克洛阳、擒杀福王,一战震惊天下,才反超了张献忠。

  现在张献忠攻克庐州,训练水师于巢湖。太监卢九德以总兵官黄得功、刘良佐之兵战于夹山,败绩,江南大震。

  下一步,张献忠向北可以攻凤阳,向东可以攻南京。

  即便失败,张献忠还可以向南往江西,往西往湖广逃窜,甚至进一步西去,再入四川。

  向西北方向逃窜,去投奔李自成那倒是没有可能了。去年张献忠被左良玉打的丢盔弃甲,就去投奔了李自成。

  结果李自成以部曲遇之,张献忠不从。李自成便想杀掉张献忠,还是罗汝才拨给张献忠五百骑兵,偷偷将其放走。

  堪堪才一年时间,张献忠又起势了。

  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崇祯朝的兵部尚书,那是动不动就会尘缘已了、安心上路的。张国维也很心慌,崇祯刚问完,立即就给出了解决方案:

  “陛下,臣以为应命凤阳总督从献逆北面、东面主剿;杨阁老率军从南面的江西、左良玉从西面的湖广,协助围堵。

  半年之内,剿灭献逆,然后援军北上,会剿闯逆于河南。”

  崇祯点点头:“凤阳总督高斗光、安庆巡抚郑二阳,剿寇不力、逮治问罪。你们说说,谁堪代任凤阳总督?”

  今天首辅周延儒十分活跃,不待其他人答话,抢先推荐马士英。

  虽然周延儒将马士英夸的天花乱坠,但崇祯还是心有疑虑:

  这马士英于崇祯五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到任仅一月,便取公帑数千金贿赂朝中权贵,为镇守太监王坤所发,坐遣戍。

  其流寓南京至今已有十年,为什么首辅突然想起来推荐这么一个人呢?

  于是崇祯又询问吏部尚书郑三俊,郑三俊虽然没像周延儒那样对马士英极尽赞美,但也给予了肯定。

  内阁首辅和吏部尚书都赞同的人选,那也就没有太多可说的了。

  反正周延儒复任首辅后,已经推荐起复了一大批重臣,少一个不少,多一个不多。崇祯点点头,认可了马士英出任凤阳总督。

  确定了凤阳总督,周延儒再接再厉,继续奏曰:“陛下,河南兵力空虚,而湖广战事和缓。臣以为只留左良玉固守即可,应立即将杨阁老麾下周遇吉、虎大威、猛如虎三总兵调到河南。”

  崇祯闻言都无奈了,你们都把杨嗣昌逼成什么样了,还不知足,是一心要弄死他啊。

  而且崇祯心里明白,是自己坑了杨嗣昌:‘当年杨嗣昌的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极为成功。

  张献忠、罗汝才兵败投降;李自成以十八骑之众,如丧家犬般,逃入商洛山中。偏偏这时候,清军入关劫掠,西北边军被调往北京勤王。

  任凭杨嗣昌如何苦苦哀求,要将洪承畴、孙传庭两人留下其一,彻底剿灭流寇。自己都执意将洪承畴、孙传庭调回来勤王。

  结果就是剿灭流寇的大计功败垂成,如今李自成、张献忠重新起势、席卷数省,眼看就控制不住了,杨嗣昌也因此背上了最大的黑锅。

  那次勤王也不顺利,卢象升战死,孙传庭闹情绪,被下了大狱。

  卢象升之死,杨嗣昌又背了黑锅。其实卢象升出兵的时候,杨嗣昌说是劝告他,其实就是在求他了,一直求卢象升不要浪战,不要浪战。

  结果卢象升出去野外正面和清军作战,这下可要了命了。

  杨嗣昌从头到尾,一直想实行保守战法,没有丝毫要催促卢象升作战的意思,结果最终又莫名其妙地背了锅。’

  崇祯暗自叹了口气,但是又不好过于驳周延儒的面子,再加上河南的形势确实非常严峻。

  于是崇祯答道:“周遇吉、虎大威、猛如虎依旧留给杨嗣昌,但把他们三人的兵马分出一半,调往河南。就这样吧,杨嗣昌也不容易,以后不要再从他那里分兵了。”

  这已经超出了周延儒的预期,便也不再纠缠。君臣又探讨了大半个时辰的政务,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太子身上。

  崇祯又开始感叹:”皇后坚请,朕给了太子五天假,让他休息休息。哎,东宫又荒疏四五日矣!”

  范景文对曰:“太子殿下少年英睿,天赋高绝,乃社稷之福。殿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略休息几日倒也无妨。”

  崇祯摇摇头:“天下形势数日一变,东宫早一日成才,大明就多一分希望。”

  周延儒顺势问曰:“陛下,东宫有女人服事否?”

  崇祯答道曰:“向前也拨了两个婆子。”

  东阁大学士蒋德璟奏曰:“要年高六十岁的。”

  崇祯闻言一愣,忙答道:“宫中法度严谨,他也不敢。”

  蒋德璟可不信这话,依旧不依不饶:“事关国家大体,陛下不可不慎重行事。”

  周延儒也附和道:“蒋阁老所言极是,若有不慎,恐损伤精神、再难弥补,比之学业荒疏,为祸更甚。”

  崇祯无奈地点点头:“那我明日就将东宫身边全换成六十岁的老婆子,这样总行了吧?”

  蒋德璟点点头,继续奏请:“陛下圣明,只是伴读及典玺也极紧要。”

  崇祯答道:“典玺田存善也还好,未知其心如何。东宫后来即位,此辈便是从龙之人。”

  众人闻言,默默点头,谁也不说话了。虽然大家都痛恨阉人,但皇家又必须要用到阉人。想要宫廷中一个阉人没有,那明显不现实。

  又闲聊了几句,君臣便散了。

  出了文华殿,虽然阴雨朦胧,但周延儒却面露得意之色。今天的收获可着实不小,其中最妙的,莫过于灵机一动,同意了汉王到汉中就藩,然后又将汉中、郧阳、兴安都分配给杨嗣昌统辖。

  接下来,就是在三年内运作安排定王、汉王就藩。

  汉王就藩后,再让流寇攻陷汉中,复现福王故事。

  皇子亲王完全不同于一般亲王,到时候杨嗣昌可就不是普通的失陷亲藩了。

  失陷福藩还好,失陷周藩也没问题,但若是失陷了汉藩,涉及的所有督师、总督、巡抚必死无疑。

  至于定王,则安排到东南就藩,也算布下一招精妙后手。到时候即使丢了北京,皇帝与太子死于社稷,还可以拥立定王即位,那又是盖世奇功。

  这一步一步,环环相扣,所有人都要被算计进去。

  周延儒左右看看,越发得意:郑三俊、刘宗周、张国维、范景文等一大堆人,全是自己再任首辅后起复重用的。

  众正盈朝、济济一堂,真是二十年未有之盛况。

  却说清正轩中,朱慈炤睡到接近中午才醒。叫了叫方正化,无人应答。

  朱慈炤伸了个懒腰,轻轻挑开帷幔往外看了一眼,只见天气阴沉,房中无人。

  由于担心有人在窗外偷看监视,朱慈炤也不敢下床走动,就赖在被窝里发呆。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一睁眼,就要面对数不清的烦恼。

  对西南和汉中的布局总算差不多了,接下来该考虑怎么在京城组建团队、培养人望了。

  养望,是那帮文官最喜欢做的事情。朱慈炤决定师夷长技以制夷。

  人望可太重要了。没有人望,一旦北京城破,那就是‘假太子’、‘假亲王’了。没人认识你,没人拥戴你,甄亲王也会变成贾亲王。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

  培养出人望,身边聚集一批人才,那就能做许多事情了。

  最难的地方在于,现在只能偷偷布局,到崇祯十七年左右才能将养望计划付诸实践,做几件令朝野瞩目的大事。

  如果现在就冒头,就该被东林物理超度、肉体消灭了。

  既要当缩头乌龟,又要养望立威,此乃真正的既当又立,可谓是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不过朱慈炤最近也想开了,朝廷军队不跟我走,本王就去西边找我的汉军。

  一路向西,其它地方不管了,随风去吧。

  对于东南,要做的也仅仅是派人去把洪承畴的家人接走,再把正在南京孝陵种菜的‘阉党余孽’召回来。

  洪承畴、吴三桂、姜瓖的家人必须打包迁往汉中。

  朱慈炤正想着的出神,方正化打开锁,推门走了进来。

  方正化也够小心,出去了半个时辰,还把门给锁上了。

  进来之后,方正化关好门,插上了门栓。

  见自家殿下已醒,方正化忙笑道:“殿下饿了吧,奴婢给您做饭去。”

  “且不忙了,你去哪里了?”

  方正化支支吾吾地答道:”奴婢出去打探了打探,看有没有对殿下不利的消息。”

  朱慈炤闻言,有些恼怒:“我不是反复告诫你别出去乱走嘛,现在宫里到处都是危险,就算人们一时还不敢对我下手,但他们要想让你悄无声息地死掉,可不是什么难事。”

  方正化心头一热:“殿下放心吧,奴婢有自保之道。”

  朱慈炤摇摇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谁也没有脑后长眼。”

  方正化不再纠结这个问题,而是讲起了自己打探来的消息:“殿下,皇爷已经将您选汉中为封地的事情跟阁臣、尚书们讲了,首辅竟然出言支持,别人也没反对。

  而且汉中府,连同郧阳府、兴安州也都划归了杨阁老的统辖,江西、四川、云南、贵州,以及湖广的长江以南部分,也都归杨阁老负责。这也是首辅与兵部尚书都赞同的。”

  朱慈炤长舒一口气:周延儒这个老狐狸,终于上套了。你想的倒是挺美,帮我就藩汉中,再让杨嗣昌辖管汉中府,然后再让农民军把汉中拿下来。

  这样我被农民军干掉了,而杨嗣昌以失陷亲藩之罪,必死无疑。好个一石二鸟之计。

  可惜啊,本大王早已预判了你的预判,我之所以提出就藩汉中,正是为了引诱你把汉中交给杨嗣昌。

  拿到了汉中府、郧阳府、兴安州,之后再把秦良玉调往兴安州,两年后你就看我怎么逆天改命吧。

  咱们的分歧就是,你认为汉中守不住,我认为汉中守的住,到时候看谁的命硬。

  想到这里,朱慈炤又满脸遗憾地摇摇头,可惜周延儒活不到那时候了。能在明亡前得到三尺白绫,也是一种幸福。

  看着汉王一脸严肃,方正化笑道:“殿下,奴婢给您讲个笑话,太子身边的女人,全部要换成六十岁的老婆子了。”

  “这是为何?”

  “早上周首辅和蒋阁老提出来的,说是怕太子殿下过早接触女色,伤了身体。”

  朱慈炤果然被逗乐了:“做太子可真不容易,都十四了,玩几个女人怎么了。这些阁老们,他们左一个小妾,右一个美姬,自己玩痛快了,却不让别人玩。这真是只许百姓放火,不许州官点灯。”

  虽然不知道周延儒他们这些阁老都在家里做些什么,但是联想下小阁老,美人孟、香唾壶、玉屏风、温柔椅、白玉杯之类的。

  这些君子、才子们,风格应该都差不了太多。

  方正化还要禀报些自己打探到的消息,却被一道甜美的声音打断。

  窦美仪站在门外,稍稍抬高声音:”殿下,奴婢来服侍您洗脸。”

  朱慈炤使了个眼色,方正化上前开了门。

  窦美仪端着热水笑盈盈地走了进来,倒也不见外,就好像本来就是朱慈炤的侍女一般。

  明面上,朱慈炤昨天是挨了板子的。所以只得假模假样地趴在床上,还哎哟两嗓子意思了意思。

  窦美仪果然请示道:“昨个娘娘赐了药,一会奴婢帮殿下涂上吧。”

  朱慈炤摆摆手:“你光知道我挨打了,父皇罚我出宫,去十王府闭门思过的消息还没传开吧,就难怪你不知道了。

  最多再有五六天,我就要去十王府了。

  你是懿安皇后娘娘身边的女官,我肯定没办法带你出宫的。所以好意我心领了,你就赶紧回娘娘身边去吧。”

  哪成想,不说这话还好,一听有出宫的机会,窦美仪的眼睛都亮了,反而更坚决地恳求道:“奴婢就是个小小侍女,懿安皇后娘娘跟皇后娘娘一说,自然会把奴婢改到殿下名下的。”

  “皇后娘娘不会同意的。再说我也不怕得罪人,可以直接告诉你,你就算跟了我,我也会像防贼一样防你的,何苦呢。

  懿安皇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关系好,让她替你说和说和,调到太子或者定王身边,不比跟着我有前途多了。”

  说罢,朱慈炤就往身上摸索,又往被窝里搜检了一番,终于把自己的荷包找了出来,然后从里面掏出两颗金豆子递给窦美仪:“劳你又是给我送药,又是给我端水,一点心意,你买两件首饰戴吧。”

  窦美仪还要再说,方正化接过金豆子,一把塞在她手中,便往外面请。

  好说歹说,终于把人打发走了。

  朱慈炤和方正化相视一笑,都长舒一口气。

  这宫人的处境也是真难,一个不受宠的闲王都有人往上扑。

  方正化又小声禀报道:“懿安皇后娘娘已经在指挥着宫人做最后的收拾归整了,明天就开始往仁寿殿搬迁。”

  朱慈炤摊摊手,没有一丝一毫的同情:“这能怪谁呢,皇伯父的身体没有被照顾好,谁是第一责任人?自己没有尽职尽责,不跟皇伯父一条心,有今日的处境纯粹是咎由自取。”

  方正化不敢附和,只得陪笑。

  朱慈炤之所以敢这样说,也是想试探试探方正化会不会乱传。

  主仆二人还要再继续聊下去,忽的门口出现一个小内侍,尖着嗓子高声道:“启禀殿下,二王公前来传皇爷旨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