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世降魔记 前言 混灵石灵入世

《三世降魔记》前言 混灵石灵入世

作者:度红尘逍遥游 字数:4647 书籍:三世降魔记

  无始时,混沌未开,自生其水,历经万万年,有道流转,分水上下,上者为天,下者为地,是谓阴阳。 [space]

  阴阳演化万物,指天陈日月星辰,可作分昼夜、定时节、辨气运,光照大地。指地设植兽禽,指海为鱼虾鳖,等等类,各斯其职,各重其事。 [space]

  不同于万物者,有两树,不知其所来,一叫智慧,一叫生命,两树之根相互蟠结,混成一物,其物不类阴阳,似在阴阳以先,结成一石,名曰混灵石,立于两树之间。 [space]

  而受道所眷顾者名为万物之长,取名作人。 [space]

  那时,万物都遵从本性,群兽吃草,人食果蔬,虎与狼不相竞,狮与豹不相食,一片祥和。 [space]

  斗转星移,人的灵智越盛,有了高低、长短、是非、爱恨、诸多比较,欲望越甚,而开始了凶杀、狡诈、淫 乱、撒谎诸多罪孽。 [space]

  枉死的冤魂,多不胜数。不甘的、心有留恋于世的、满心遗憾的、悔恨懊恼的残魂,不胜枚举。因缘际会之处,化为厉鬼、精怪,或寄魂于死物,成山鞘、妖邪之流。或附人身,言语怪诞,举止邪癖等事。 [space]

  人在罪孽中持续做恶,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周而复始,延续了几千年之久,知识不断增长,而灵性不断衰弱、退转,隐而不现,丧失了洞悉天地之秘的能力,堕落于不可名状的痛苦之中。乾坤颠倒,阴盛阳衰。 [space]

  其中,不乏有先天根性敏锐贤者,体人间疾苦,察世间百态,不忍阴盛阳弱,邪长道衰,因此舍了红尘,隐居山林之中,以天地万物为师,只为参透事事,逐步唤醒自身沉睡已久能力,修成正果,期待羽化登仙而去。 [space]

  这一类人,他们的名字叫做——出家人。 [space]

  自人沉沦后,两树消失,再不见踪影,独留混灵石于人间一隅,那处云雾缭绕,紫气东升,不知经多少年,灵石灵智初开,便见几只云雀空中戏闹,叽叽喳喳的,好不悦耳。 [space]

  周边更是植藓花簇盘绕,青红锦绣,根底一朵兰花低垂,似不像凡物,花蕾间有莹莹玉气,受日月精华滋养。 [space]

  对面山崖,瀑布悬挂于天,穿云而下,条条匹练倾泄,如地上九天之梯,又如鱼蛇化神龙之门。 [space]

  混灵石忽闻有歌声传来,不觉间闻声而泣。 [space]

  其歌曰:[space]

  “世人庸庸碌碌,迷迷茫茫,守着金矿,不懂考量。这个捡了芝麻,咧开嘴笑,不知是丢了西瓜。那个抱着家花,想着野花,却道野花更香。世人都说知足好,却是红尘忘不了,忘不了,到死都在苦烦恼,……” [space]

  “顽石,你在哭甚?” [space]

  白发老樵人、老和尚及青丝老道人路经此地,听闻石中悲戚,歇了歌声。 [space]

  “我也不知在哭什么,听闻老丈歌声,不自觉悲从心起。” [space]

  混灵石回道。 [space]

  “你这顽石,天生天养,本不在三界中,已出了五行外,却还是个根性通透懂怜悯之灵。” [space]

  白发老樵人点了点头,欣慰道。 [space]

  “老丈,刚听你所唱人间,却是疾苦,可有解决的办法?” [space]

  混灵石问道。 [space]

  “古来圣贤传道授业,尽释了其中诸苦,世人听了,却不明白,明白了,却又做不到,无端的自寻烦恼,自寻烦恼。” [space]

  白发老樵人摇了摇头,惋惜哀叹。 [space]

  “不懂因果,不问因缘,不法真我,须知已做的就是今受的,要做的就是将要受的,世人愚痴,只管生前哪管身后。及到被孽障给捉住了,且道世间万人,纵使鬼怪莫测,何苦我为先哉,却不知,万人有万人的苦果,万人有万人的孽障。” [space]

  老和尚低眉顺目,也正暗自叹息。 [space]

  顽石懵懂,不解其意,只知脱苦既有法可寻,有药可医,怎地世人逃不开累累苦楚,心中便更好起奇来,想尝一尝那人间滋味,便恳请道:“愿高人带我下山,助我为人,且让我试一试那脱苦得乐之法,度一度那无知困顿之人。” [space]

  “顽石,你可知千载岁月变迁,已由人累世孽缘,道消魔长,阴盛阳衰,化外二重天已被天魔侵占,其魔子魔孙或化而为人,或隐而不现在暗中窥视可侵吞之人,于人间无所不在,你若入得人间,便脱去了仙体,穿上了庵濽肉身,消磨了记忆,肉眼凡胎难辨真假,若有朝一日,入了迷惑,弃了正念,融于魔道,便永生永世不得回转,有受不尽的悲凉凄苦,你可会后悔?” [space]

  白发老樵人言语郑重。 [space]

  “惟愿一试。”混灵石回道。 [space]

  “阿弥陀佛。”老和尚眉眼低垂,双手合十,低念佛语。 [space]

  “无量天尊。”青丝老道人一甩佛尘,单手起势。 [space]

  白发老樵人遂起法破了石身,汇成阴阳玉珠,三人身形顷刻间消散于天地之间。 [space]

  自唐隆政变后,武瞾之孙李隆基继位,改年开元。 [space]

  佛、道并存于世,受世人供养。时,当政者崇道,多有百姓信奉黄老无为之说,信奉江南西道龙虎山道祖张道陵斩妖除魔之能,信奉葛仙山葛玄治病炼丹之术、造器敕鬼之力等。 [space]

  信佛者人数虽不及信道者,在迷蒙百姓而言,初闻佛法神通,心生喜乐,神思向往,各地信佛者亦不在少数。 [space]

  而江南一城便是信佛者数多于信道者。 [space]

  712年8月15日中秋佳节,江南城内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路上行人络绎不绝。 [space]

  江南正三品刺史李云,其正妻柳素携家仆四人乘坐马车赶往庙宇烧香祈福。 [space]

  一路之上,凡遇见孤寡老人、伶仃小儿、肮脏乞儿,柳素皆遣身边婢子送上吃食,再撒几个银钱。 [space]

  在城中,她素有大善人之称谓。紧赶慢赶,于日将落时分独自进了正堂,留下了几个婢子在门口等候。 [space]

  “夫人向来宅心仁厚,见不得身旁人受苦,凡有求于她者,无不倾力相帮,更是常周济穷苦人家,年年月月。也不知这菩萨灵也不灵,夫人只不过要求一子,拜了三年,求了三年,吃斋念佛了三年,硬是没有动静,就算是块石头,也该被夫人感化了吧!” [space]

  堂外,念心小丫头不满的瞥了一眼堂内正中那尊巨大石像一眼,嘴里轻声絮絮叨叨。 [space]

  “嘘,禁声,你这小丫头浑说个什么?举头三尺有神明,也不怕烂了你的舌头,看我回去不收拾你。” [space]

  念善大丫头郑重的告诫着念心,眼神严肃。 [space]

  念心向着念善吐了吐舌头,格外调皮,惹得念善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在此地也不好拿她怎么办,只得将这事先记着。 [space]

  因柳素信佛,她身边丫头被改的名字都带着佛义,彰显她的虔诚。 [space]

  大丫头念善心细,是个体贴主儿的乖巧懂事丫头,手脚勤快,眼里有活,年芳十五,长的眉清目秀,是个美人雏儿。 [space]

  她从柳素三年前嫁于李云起,就被父家因无钱为母治病为由卖于李家,其母仍未撑过三个月而亡,兄妹三人,兄长随父亲外出经商去了,而唯一的妹子也受柳素恩惠,暂待于李家。 [space]

  其余丫头,如:念心、念慧、念智者,皆是因各家原因相聚于柳素名下。 [space]

  正堂内,石像名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南海观世音菩萨,高不足一丈,面相慈悲,手托净瓶。 [space]

  像前一张大供桌,红漆楠木,各种蔬果摆放在上,苹果、香蕉、葡萄之类,更有成扎黄香在香盒中燃着,袅袅白烟,平添肃穆庄重之感。 [space]

  “大慈大悲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弟子柳素,诚请菩萨赐弟子一子,以延续李家之后,弟子愿终生供奉菩萨,以金漆为菩萨另塑真身,供世人瞻仰礼拜。” [space]

  堂内,柳素献上燃香后,跪于像前,双手合十,虔诚祈求。 [space]

  而在柳素不远处另一蒲团之上,同样跪着一妇人,她衣衫几处都打着补丁,却是干净整洁,相貌略微显老,似有四十年纪,只见她恭敬参拜祈道:“至圣菩萨,可怜可怜弟子这枯朽将残之人,弟子与丈夫二人相依为命,苦无子嗣,愿大慈大悲的菩萨怜悯弟子一片诚心,赐弟子后嗣,不叫弟子林家绝了香火,断了血脉。顶礼南海观世音菩萨。” [space]

  祈罢,她满是老茧的手从怀中掏出一块成团的粗布,小心的揭开,却是一两二文钱,她毫不犹豫的将它们全部投入香火钱盒之中。 [space]

  因缘际会,时空中出现三人,人肉眼不可见,只听一人道:“顽石,她二人,你可愿择何人为母?” [space]

  却听混灵石道:“愿作贱妇子。” [space]

  “这是为何?”老道问道。 [space]

  “这贵妇人祈曰,我愿如何如何,我虽愚顽懵懂,却知在山上,我想要天下雨的时候,它不下,我想它出太阳的时候,它偏偏不出,人力有时穷,倘若为她子,从小皆受自我混沌思想,岂不有违入世初心。” [space]

  混灵石回道。 [space]

  “那为何又择这贱妇?” [space]

  老樵人对他所答点了点头,转而又问。 [space]

  “在山上时,我看巢里雏鸟,肚子饿时,只管张口啼叫,它父母便飞出觅食。她们同祈求得子,贵妇人却以条件相换,而贱妇人如同雏鸟期待其父母,最后得食一般。” [space]

  混灵石再答。 [space]

  “善,富贵者,生平虽不被衣食之物所扰,所见所思所求者皆是荒诞,难入大道之平常。贫贱者,劳心劳力,为饱腹不计荤素,为身暖不挑衣裘,所见所受的是痛苦,回过神来,便入了大道真谛。” [space]

  老樵人欣慰一笑,又道:“既如此,你且去吧,自经人生冷暖,因缘若至,便有人引你入道修行。” [space]

  一挥手,混灵石灵便脱了束缚,又入另一束缚,归于无有。 [space]

  三人齐唱曰:“是苦皆由甜来,是魔亦由正出,是非也因是在,分别心,错错错,何苦来哉,何苦来哉?” [space]

  江南城外,往北两百里地,连绵山脉中。 [space]

  入夜时分,明月当空,繁星点点,齐力发出莹莹光泽,于人间挥挥洒洒,透过丛林缝隙处带来光明。 [space]

  有一八卦袍白发老道,皮肤宛若婴儿般白里透红,一根玉色发钗横插头顶发团,扎的是一个道髻,他闭目盘坐在地,头微仰,对着明月呼吸吐纳。 [space]

  此人道号济苦,今年六十有八,已出家五十六年。年幼时家中贫苦,没过几年太平日,后又正值天下分乱,父母早亡,便进山躲避战祸。山中偶遇一虎袭击,因缘巧合下被隐士仙人所救,讲明缘由,遂成了道家弟子。 [space]

  因离家太过久远,俗家名已全然忘却。年轻时修为小成,便照师傅所言入红尘历练,看病收妖驱魔赶鬼,都有涉猎。兜兜转转十余年,回归孤苦师傅处,最后五年中,送走了师傅,便又在山中潜心修炼了十年,直至将师傅所留道法修至大成后,便四方云游。 [space]

  济苦背对着一孩童打坐参禅,孩童约莫七八岁,是济苦云游中收下的弟子,只因这孩童出身和自己相仿,年纪轻轻便成了孤儿,济苦看他可怜,为他取了个道名,忘尘,意为忘记凡尘琐事,专心修道。 [space]

  忘尘性子活泼,此时正拨弄着埋在眼前篝火里的番薯,火光印在他小脸庞上,让他的脸通红一片,他眼睛却是灼灼有神。 [space]

  不一会,两个被烤得漆黑的番薯被他给拨出,他也没喊师傅,择了一小个,一边朝它吹气一边小心翼翼的剥着上面的黑皮。 [space]

  济苦入了定,幻境中一儿生,一儿亡。生者脚前灿灿莲花盛开,落地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日头在其额头,圆月现其肚脐,双足踩踏繁星。 [space]

  亡者,黑日当头,缺月附脐,左脚板七星暗淡无光,三百六十五颗铜钱组成的剑,在他身侧环绕。 [space]

  一像灭而一像生,斗转星移,阴阳轮转,日月光芒不定,山精鬼怪、魔王妖邪皆发出滔天巨吼。 [space]

  济苦心神不宁间,嘴角溢血,暗颂静心诀,冰寒千古,万物尤静,心宜气静,望我独神…… [space]

  适时,地上包袱震颤不休,不知有什么东西将要冲出。 [space]

  周边黑烟滚滚如潮,夹杂嘶嘶之声,不绝于耳。 [space]

  “师傅,有鬼啊。”忘尘神色惊恐,顾不得吃食,踉跄朝济苦冲来,寻求安全保障。 [space]

  济苦转头望去,目光微凝,收了法诀站立起身,将忘尘拉于身后,朝黑烟处喝道:“大胆孽畜,还不现身?” [space]

  旋即掐诀并指开眼,又朝黑烟处凝诀,口中轻敕:“散。” [space]

  黑烟缓缓消散,首入眼帘的是,一上身人形,下身树状的怪妖浮现,高有数丈,人形枯槁,面若厉鬼。 [space]

  其周边有数个婀娜多姿艳鬼,身着轻丝,体态妙曼,洁白身躯若隐若现,对着济苦二人媚态尽显。 [space]

  又有数个男鬼,或精壮如牛,如一蛮汉,或白面英俊,像一书生…… [space]

  “嗟嗟,老祖,这道士小身小板的,且看我将他们给拿了,供老祖享用。” [space]

  蛮鬼大笑若哭,话落身动,飞若阴风,腥臭迎面。 [space]

  济苦无二话,暗念法诀,五行图在背后轮转,有火浮现于他右手,口敕三昧阳火。 [space]

  阴风阳火相触,“啊啊”凄厉惨叫自阴风中传荡,不消片刻,阴风停歇,再无蛮鬼。 [space]

  除树妖外,众鬼后撤几步,眼现骇然。 [space]

  “哼,雕虫小技,也敢放肆。” [space]

  地面由树妖所立之地开始颤动,直朝济苦二人而去。数根粗壮根须破土而出,有藤蔓自其上如绳索向二人捆去。 [space]

  济苦怀抱发愣忘尘,腾空而起,几经腾挪,寻机与树妖斗了几回,奈何对方鬼多势众,己方又有不便,不能展开手脚降妖伏鬼,心生退意。 [space]

  朝阳东出,江南西道上,泥泞小路中,忘尘背着阴阳两色包裹,手插桃木剑,小小身躯的他抽着鼻子,时不时脚抵大石,偶尔瞥看身旁的济苦。 [space]

  “师傅,这世界上真有妖魔鬼怪啊?” [space]

  “昨夜你不是已经看到了?还问。” [space]

  济苦面色平静,一身朴素青衣,仙风道骨。只是眼中深处微有精光。 [space]

  “我看他们也不怎么厉害嘛,师傅手一碰那鬼东西,他就没了。” [space]

  忘尘脸色发苦,走路腿脚似无骨头,颤癫癫的。 [space]

  “不用怕,凡人三把火,浩然气长存,三火不熄,鬼邪不侵。” [space]

  济苦安慰一声,心中却念道:小小孩儿,不是这时候可接触鬼怪之事,火虽不熄,只是遇到无戾鬼妖!看来,等这事办完,得送他去师傅山门,让他潜心修道才是上策。 [space]

  “谁说我怕了,只是……” [space]

  忘尘深吸一口气,挺起胸脯,硬声辩解。 [space]

  “好了,毋须多言,等到了城中,把裤子洗净了,为师为你找一个师弟。” [space]

  江南城中,虽时已过中秋,人声依然鼎沸,车马如龙人如海,个个衣着光鲜,不好热闹。 [space]

  望着天空排排秋雁飞舞,敞净古道下,树树金黄橙橘悬挂,叶伴风飞。 [space]

  一座豪华府邸,上匾李姓,两尊大石白狮立于门前,威武雄壮,两尊小青石狮安置朱门两侧,与门前两对大红灯笼对望。 [space]

  “善儿姐姐,等夫人晚膳后,咱们一道上观音庙去为夫人祈福,如何?” [space]

  厢房中,丫头念心将手中纹绣放于桌,鬼头鬼脑冲着正织着毛衣的念善建议道,一脸希冀。 [space]

  “怕是你这丫头口无遮拦得罪了菩萨,怕菩萨怪罪,想去忏悔罢。” [space]

  念善轻笑,一语戳破。 [space]

  “善儿姐姐,你说,上次夫人祈福回来不到五日,就有喜了,可这都三年了,也不知是菩萨仙灵还是……哎,不管啦,等会你就陪我去嘛,好不好?” [space]

  “也罢,念你这小丫头有心,稍后我便同夫人说声吧,想必夫人乐见此事。” [space]

  念善停下了手中动作,抬头望向窗外,轻声回应。 [space]

  “姐姐,姐姐,今天府里来了两个奇怪的道士,老爷要我来唤你们去大堂。” [space]

  丫头念慧推门而入,蓝裙摇曳,红扑扑的脸蛋上娇嫩欲滴,似十三四岁年记。 [space]

  “道士?夫人信佛,道士怎么来了?” [space]

  念心轻声嘀咕 [space]

  “走吧。” [space]

  正堂上,刺史李云小心陪着济苦寻视,府上丫头二十多人紧张的立着,等济苦一个个的看过摇头经行。 [space]

  “道长,这?” [space]

  李云不知所以,家中喜事秘而未宣,这道士是怎的知道此事?对自己些许隐蔽事的了若指掌,仿若他亲身经历一般的随口说出,难道他真是世外高人,有未卜先知之能? [space]

  夫人有孕,被断定是儿子本是件高兴事,又何为:十二年生死关,关关难过,需火命灵长女子为伴,阴阳相济? [space]

  [space] [space]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无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