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英雄问鼎 第七十五章 章邯偷袭义军败北

《英雄问鼎》第七十五章 章邯偷袭义军败北

作者:任淮浦 字数:5685 书籍:英雄问鼎

  始皇帝的骊山大陵旁边,建有一座豪华的少府署衙,这里就是章邯办公的地方。章邯是秦国的将作少府,属于低级将官,他常年负责营建秦始皇的陵寝。他此时忽然接到朝廷的命令,要他率领徒众前去杀贼。章邯奉诏后就立即走出署衙,先令军士宣读了赦免诏令,然后亲自骑马来回地驰骋,向大家讲明眼下情况。徒众们听说秦国皇帝大赦,都欣喜若狂,一时间,整个骊山都沸腾了。原来这些被秦国人称为刑徒或者徒众的人,都是在骊山服役的工匠,他们当中有奴隶、商人、罪犯、军人、更卒、官吏等,但大部分人都是六国的穷家子弟。因为秦法甚严,广大的老百姓稍有不慎就会触犯法网,然后被官府当成罪犯强行征发到指定的地方去服劳役,所以秦国的统治者就将他们统称为刑徒或者是徒众。刑徒是刑犯、罪犯,徒众就是犯人们的意思。

  这些工匠由于和外界的隔绝,思想都很单纯,他们不知道被秦国称为盗贼的人究竟是什么人,更不知道这些盗贼和自己有什么两样,只知道现在立了功就能得到赏赐,封官进爵,还能回家,所以大家都兴奋得手舞足蹈,就争先恐后地加入到杀贼的队伍中来。章邯就在短短的半天时间里号召起了一支十几万人的队伍,他们个个群情亢奋,激情高涨,只等章邯一声令下,就会倾巢出动,把那些称为‘罪大恶极的盗贼’全部杀死,或者把他们的脑袋全部砍下而后快。这些人又因为长年的体力劳作,还锻炼了坚强的体魄,所以看上去就是勇力过人,永不知疲倦。

  朝廷派人还向他们送来了数万件兵器,章邯还把那些没有埋进秦陵地宫的兵器也发给了工匠。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就立即打造,必须让每人都有一把武器。骊山的铁匠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长年在这里烧制兵马俑,煅造各种器械,所以技术都很精湛。当王贲要章邯袭击义军的命令下达到骊山署衙时,这里就沸腾了,等到一切都准备就绪。这时,王贲的信件也已经送达到了章邯的令署。章邯从信中得知王贲已经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诈降了,目的就是为了麻痹起义军。章邯见秦国赫赫有名的老将军都以身赴险,视死如归,就感动得五体投地。于是将队伍分成两部分。他和三弟章豨率领一部分,等他们将义军分割包围后就向西和中尉军一起剿灭最精锐的义军先头队伍。他的二弟章平和四弟章渠率领另一部分,等分割包围后就向东追杀。章邯又和杨熊约定:今夜秦军先发射火箭,将义军的军营全部点着后,再发起总攻。章邯随后就率领骊山的犯人队伍从戏水东岸向北进发了。

  这天晚上,在义军的大营里,周文等将领和王贲尽情地饮酒,肆意的狂欢,人们都沉浸在成功和快乐的喜悦之中。就在大家置酒高会之际,周文突然又收到了好几份从秦军那边送过来的礼品和信件,其中有一份信件上这样写着:

  楚大将军周文麾下:自从你们入关,其攻势如风卷残云,秦国的灭亡,就在眼前。我们都是秦国的将领,听说朝廷准备投降,如果您想要进攻,我们可以做您的内应。但是等到您的军队进入咸阳后,可千万不要忘了我们这帮人。张记、李岳、王福、王仑、李平、张灵、高杰顿首拜上。

  周文看罢,感叹道:“我听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现在秦将见大势已去,都想各自的出路,这也是人之常情。”就将书信给王贲观看。王贲看了支支吾吾,不置可否。但他心里非常清楚,这是那边故意送的信,是在迷惑楚人。而周文已经相信了信中说的话,就传令各营好好休息,明日就要接受秦军的投降。韩琪却顾虑重重,多次暗中提醒周文说:“如果今夜不进军,万一秦国有诈,后悔就来不及了!”周文沉思道:“秦将信中所言非虚,况且王贲在此,岂能有诈?从各方面的情况来判断,咸阳真是一座空城了,何必担心?”韩琪还想再劝,但他看到大家都已经喝醉了,就只好退了出来。

  在秦军的大营里,杨熊和司马夷,还有丽邑守将彭审等人谋划到深夜,他们磨刀霍霍,都想大战一场。不过他们今晚真的不忍心发起进攻。原来王贲在离开军营时就向他们下了死命令:只要他诈降成功,就要全体秦军在夜间发起总攻,坚决不能因为他在楚营而改变注意,否则就以军法治罪。秦国的将领见他们的主帅在国难当头如此忠勇,心中都非常钦佩,就走出军营,面朝东方,焚香祷告。他们为王贲祈福,最后还痛哭流涕地请求上天保佑他平平安安。祷告完毕后,就将箭弩、戈戟、便桥等所有的进攻器械全部准备妥当。

  义军的大营里,将士们除了狂欢之外,一些不胜酒力的人已经呼呼大睡了,他们都觉得胜利在望,心中的喜悦和连日来的劳顿促使他们睡意浓浓,一倒头就鼾声如雷,人人都放松了警惕。尽管如此,韩琪还是提醒周文道:“王贲是秦国的名将,智谋不在王翦之下,杨熊、司马夷都有万夫莫当之勇,怕是不会轻易投降。”周文道:“戏水是秦国的最后防线,若是明日秦军有变化,我们就立即发起进攻。请将军勿虑!”韩琪只好作罢。

  这天晚上天黑后,章邯就率领工匠来了距离义军大营不远的地方,就向军中传令道:“大家听到命令后,只能前进,不许后退。前进者加官进爵,后退者格杀无论!”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章邯率领的这十几万工匠都是常年从事体力劳作的人,他们大多数人都是年富力强,又极其剽悍的青壮劳力。他们为了自由,为了高官厚禄,为了能及早回家,就不得不大显身手了,于是个个暗下决心,一定要风光一回,准备把这些年来的离家之苦、思家之怨都要在今晚发泄出来,所以他们都能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章邯看到大家信心百倍,就率领他们来到了义军的宿营地旁,再将人马分散开来。章豨在左,章渠在右,从南侧逐渐对义军形成半包围之势。而章邯和章平停留的地方正好是一个大堤状的突起的地带,若是从这里向义军的大营发起冲锋,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也很容易将大营分割成两部分。左侧的一方估计有十万人,这是义军的主力部队。这一方就由五万中尉军和五万骊山工匠一齐包剿,双方的人数正好差不多。而剩下的二十万义军都在右营,这部分人数虽然多,但战斗力较差,就由章平和章渠率领五万人从西向东进攻,义军若是失败后就会向东面溃逃,这样的布阵和进攻方式都是章邯根据地势的狭窄和长短状况而临时做的决定。

  黑夜像死亡了一样沉寂,而秦军像是从地府中放出来的魔鬼,他们在悄悄行动。就在这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他们已经将各种桥梁推送到了戏水边上,有的人已经在偷偷地搭建便桥了,他们让所有的弩兵一齐来到戏水沿岸准备,秦军有蹲射、立射、脚弩射、机弩射、车弩射,一切准备完毕,只等丑时一到就发起进攻。时间一分一刻地过去了,军事家说‘时间就是生命’。杨熊和司马夷在大营里密议到半夜,就严密地注视着计时辰的漏壶。

  漏壶也叫箭壶,这是专门制造出来的一种留有小孔的陶制壶,先把水注入里面,水便从壶孔中流出来,另外再用一个容器收集漏下来的水,在这个容器内有一根刻有标记的箭杆,用一个竹片或木块托着箭杆浮在水面上,容器盖的中心开一个小孔,箭杆从盖孔中穿出,所以叫箭壶。随着箭壶内收集的水逐渐增多,木块托着箭杆也慢慢地往上浮,古人从盖孔处看箭杆上的标记,就能知道具体的时刻。这种计时方法分为两类:泄水型和受水型。漏刻是一种独立的计时系统,只借助水的运动。故人发现漏壶内的水多时,流水较快,水少时流水就慢,显然会影响计量时间的精度。于是在漏壶上再加一只漏壶,水从下面漏壶流出去的同时,上面漏壶的水即源源不断地补充给下面的漏壶,使下面漏壶内的水均匀地流入到箭壶里,从而取得比较精确的时刻。

  丑时刚到,杨熊就下达了总共命令,先是从中军大营里发出了第一支火箭,全营的军士看到后就一齐发射,顿时各种火器升空而起,真是箭如飞蝗,炮如流星,半面天都变成了白昼,只瞬间的功夫,义军的军营里就起火了,随后就听到人们的惨叫声。秦军发射完了各种火器后,扬熊和司马夷就率所有的领骑兵打头,步兵在后,一齐飞渡戏水,向义军的大营里发起了冲锋。

  章邯率领的骊山工匠也都在外围静静地等待,他们远远地看到秦军的阵地上突然火光冲天,就和弟弟章平先义军的大营也发起了冲锋,他们先将军营分割成了两大部分。章邯来到军营的纵深地带,就和章平分头向各自的方向挥军掩杀,章豨和章渠在义军大营的南侧发起了攻击。十几万工匠,手握兵器,如同猛虎下山一般,他们疯狂地杀向了义军的大营,这时只有喊杀声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了。可怜义军将士大多都在睡梦里,一些将士还宿酒未醒,这时听到了声音,睁眼一看,身边已经起火了,个个都惊慌失措,有的人根本来不及穿好衣甲,操起家伙,就已经身中数箭,就慌忙起身奔逃。刚一出营,就看见秦军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地杀到了,他们见人就砍,逢头便剁,义军恰如那待宰的羔羊,头颅乱滚,鲜血乱溅,血肉模糊。

  一些义军的将领,喝了半夜的酒才回营歇了,所以此时都晕头转向,还打什么仗。周文给王贲安排了休息的地方后,自己也躺在帐里迷迷糊糊地睡着了。这时突然听到声音,也惊得不辨东西,他起身后只见四周都是大火,就急忙出账躲避。抬头一看,只见满天都是火箭和火炮,身边还发出了震耳欲聋的炸裂声。周文是个极其谨慎的人,他虽然喝了酒,但喝的不多,此时听到声音,心里就全部明白了,就急忙大叫:“我们上了王贲老贼的当,快快斩杀老贼!”急忙操起家伙向王贲的大帐杀来。这时王贲也早就冲出了大帐,还夺过了义军的兵器正在砍杀义军。他见周文等人杀来了,就大叫道:“逆贼!楚寇!秦、楚不共戴天!你们完蛋了!快快投降吧!哈哈!”周文大怒道:“老匹夫,竟敢使诈降计!我要杀了你!”王贲大笑道:“楚寇!逆贼!你杀了我的儿子王翱,我要报仇!报仇!你们完蛋了,哈哈哈!”说完就用剑抹了脖子。

  韩琪并未饮酒,半夜时才巡营完毕,正准备回营歇息,忽然看到四面火起,急忙骑马向中军大帐冲来,正好看见周文来杀王贲,就上前助战。只见王贲已经自杀了,就和周文指挥大家迎战。这时忽然有两员秦将纵马杀到了,他们大叫:“反贼!不要伤了我家元帅!快快拿命来!”原来是杨熊和司马夷赶来救王贲。周文见王贲已死,就回头与杨熊交战,韩琪和司马夷接手,四人战了十几个回合,因为周文急怒攻心,也无心恋战,就掉头走了,韩琪也跟着走了。杨熊见周文跑了,就和司马夷赶紧下马找到了王贲的遗体,二人大叫:“王将军!”但是王贲已经死了,就吩咐秦军将遗体立即护送到西岸的大营里去。二人见主帅已经阵亡,就挥泪上马,一起指挥中尉军向东掩杀过来,口中大叫:“不要放走了周文!活捉周文……”

  周文在奔跑时,何直、杨胜、邓忠等将领也赶了上来,大家就一起向东冒火突围,四周的喊杀声不绝于耳。忽然一员秦将迎面杀到,口中大叫:“秦国大将章邯在此!快快下马受死!”周文听说是章邯,就问韩琪章邯是什么人。韩琪一时半会也想不起来。大家也不敢恋战,就从旁边杀开一条血路,落荒而逃。这时扬熊和司马夷等秦国的将领又追了上来,他们发疯般的砍杀义军,已经把义军的军营冲得七零八落了,然后又合力追杀周文将军。秦军一边追,一边大叫休要放走周文。孔范、孔龙见秦军追的急,急忙迎上前接住厮杀。秦将群起而攻之,将二人砍死在了马下。周文等人一口气跑了十几里,又听见秦将追了上来。义军将领袁珲、包俞、何直等人也迎了上去。袁珲、包俞被杨熊、司马夷刺死了,何直大败而逃。此时,周文和韩琪等人也不知道究竟来了多少秦军,只是一路狂奔。一会儿,又有一股秦军追了上来,袁翼和文鸾就迎了上去……

  等到大家跑到郑县境内时,喊杀声才渐渐地远去了,此时天已大亮。周文等人稍稍放慢了脚步,回头看了一下,只有少数人跟在后面,就对韩琪道:“我上了王贲老贼的当啊!后悔没有听从你的劝告,现在还有何脸面回去见大王?上苍为什么助秦不助楚?”说罢竟然大叫一声,气昏过去了,就从马下掉了下来。韩琪等人就赶紧下马把周文救起来,然后用衣带捆在马背上继续奔逃。

  周文来到郑县城下时,才慢慢缓过气来。文储听说义军败了,赶紧打开城门迎接大家进城,大家才有了喘息的机会。这时后面还有陆陆续续赶到的义军,就全部进入了城中。周文来到城中,这才慢慢打问到,杀败他们的原来是骊山的工匠,而章邯就是负责修建骊山大陵的一个将作少府。周文得知这一情况,心中懊悔不已,就痛哭流涕道:“可怜我三十万义士,竟然在一夜之间全部丧命了啊!”韩琪道:“‘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且莫灰心,我们还可以卷土重来。”周文道:“如果章邯再次追来,还怎么能抵挡?况且秦军获胜,力量就会更加强大。”韩琪道:“不如趁章邯未至,我们先退到函谷关上,只要守住西关,他们就拿我们没有办法了。然后报告假王,让他率领大军前来,再进咸阳也未尝不可!”周文觉得韩琪说的很有道理,就传令全军将士马上离开郑县,来到函谷关据守。

  章邯骑马追到郑县境内,见周文已经走远了,就将各路人马汇聚起来问可否抓住了周文。都说没有。忽然有军士前来报告,说叛军余部都逃到了渭水岸边。章邯果断道:“现在周文惨败,即使逃得一命,也不足为虑了。现在应该先灭掉残余之贼,以免狗急跳墙,祸害城邑。”就和杨熊等人率领大家又向渭水岸边杀来了。逃到渭水边上的义军尚有十余万人,有游到对岸逃命的,有淹死的,不会游泳的就被秦军撵着追杀,从早晨一直杀到中午,投降的也有数万人,他们大多都是各地服劳役的更卒,其余的人都被杀死了。渭河边上到处都是尸体,河水也变成了红色。

  戏水之役,秦军取得大捷,章邯就将人马收拢到了戏水大营,秦军将士就设灵堂祭奠王贲,然后将战况写成奏本向朝廷报告。二世听说秦军大获全胜,非常高兴,就立即召回了中尉军,继续保卫咸阳。又为王贲举办了一场大规模地祭奠活动,再将王贲追认为护国大将军,然后赐给他钱帛衣物,棺椁车马,再令军士将遗体运回频阳老家安葬。冯去疾、李斯等老臣们又上奏道:“章邯率领徒众大破叛贼,请陛下就拜章邯为大将,再令杨熊和司马夷等人到军前听令,然后继续追杀周文,收复函谷关。”二世大为称赞,就令使者前往戏水大营赐封章邯。章邯就任秦国兵马大元帅后,就立即聚众道:“周文入关,孤立无援,应该尽快追杀,一定要抓住他!”就率领大队人马向前方追去。有诗叹道:

  王贲诈降计更高,章邯偷袭保残朝。

  谁知十万骊山匠,竟使陈王位不牢!

  章邯等人追到函谷关下时,义军已经据关坚守起来,章邯就出马大叫:“反国之贼,快快出来投降!”周文来到关前大声喊话道:“骊山的各位弟兄,你们都是被秦国强行抓去的穷苦百姓,为什么要替暴秦卖命?我们是楚国的兵马,今奉楚王之命,前来消灭秦国,请你们立即倒戈相向,杀死章邯,响应山东的起义啊!”工匠们顿时议论纷纷。章邯大惊,亲自向关下冲来。周文令军士放箭。章邯不能靠近,他担心工匠们会哗变,就立即下令后撤,只将少数的秦军调到了前方,阻止义军再和工匠们接触。

  当晚章邯又对将领们道:“周文吃了败仗,元气大伤,如果攻急,就会背水死战,应该虚张声势,让周文疑心,疑心就会弃关而走,函谷关就能复得。”大家认为有道理,就让军士故意说长城军已经来增援了。

  周文听到这个消息,就聚众道:“我们退守在关上,若是秦国的大军真的来了怎么办?”众将道:“不如向假王求救。”周文道:“这里距离荥阳还很远,和章邯决战就在眼下,怕是假王的军队没有到,长城军先来了,就会陷于东西夹击之势。”众将就一起道:“不如先退出函谷关,再从长计议。”周文思前想后,就决定撤离函谷关。这时关内的百姓都来哭着说:“秦国暴掠无道,我们就是死也不做秦国的鬼!”就跟着义军一齐出关。周文感动不已。

  次日,章邯听说周文真的退走了,大喜过望,就来到关上。只见东关的关门完全毁坏了,立即下令重新修建关门。二世得知函谷关已经收复,非常高兴,就向群臣问计。将军冯劫奏道:“戏亭一役,章邯等斩贼二、三十万之众,请陛下先嘉奖全体将士,再派别将增援章邯,就能一举出关了。”二世完全准奏。

  周文出关后来到曹阳邑,就将逃亡的人们收留了一部分,连同后续部队,又聚得数万人马。周文就痛恨道:“没想到,我们败在了工匠的手中!早知如此,就应该把他们鼓动起来!这是我考虑的不周全啊!”韩琪道:“函谷关已失,请将军速速报告大王,再图良策。”周文就先向假王发出了求救信,然后向陈城报告,从此张楚王的事业就变得被动起来。前人有诗叹道:

  孤军转战入函关,一败颓然即遁还。

  锐进由来访速退,先贤名论总难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