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英雄问鼎 第一百九十七章 宁昌游说中丞相

《英雄问鼎》第一百九十七章 宁昌游说中丞相

作者:任淮浦 字数:5130 书籍:英雄问鼎

  有一天,沛公正与将领们商量攻取武关的事情。忽然南阳郡守吕齮派人前来报告,说胡阳的梅鋗杀了县令,聚起两万兵马反叛了,还扬言要踏平南阳。沛公闻听此消息,忙问王陵:“梅鋗是何许人?”。王陵道:“此人原是番阳县令吴芮手下的一员大将,却不知什么原因反叛。”沛公道:“我们的目的是要尽快地夺取武关,现在遇上这档子事情,恐怕秦国要增援武关啦?”忽见一人走出座席,道:“我有一个办法,既能平定叛乱,又能阻止秦人增援武关!”沛公抬头一看,见说话的人名叫宁昌,是魏国人。沛公经过大梁时,宁昌投奔了他,平素做些杂事,现在见张苍出使丹水立了大功,就站出来献计。

  沛公道:“原来是宁昌先生,不知有何良策?”宁昌铿锵有力地道:“丹水距离武关不过七八十里路,夺取武关势在必行。现在您的军队若是全部南下,这必定会给秦人一个增兵的机会。在此关键时刻,您只需分兵去讨伐胡阳,不必劳顿大军南下。而我愿意出使咸阳,阻止赵高增援武关。”沛公见宁昌语出惊人,欢喜道:“先生有何高见?”宁昌道:“二世长期被赵高蒙蔽,他若是知道楚军兵临武关,一定会向赵高问罪,因此赵高也一定会想办法来保护自己,这样有可能会出现难以预测之事!”

  沛公是何等聪明之人,一听这话就来了精神,连忙催促宁昌把话说透彻。宁昌道:“我现在就以楚国特使的身份前往咸阳,一定要想办法见到赵高,对他晓以利害,第一,向他说明二世知道楚军到了武关后必定会发怒;第二,告诉赵高,他眼下的敌人不是楚军,而是二世皇帝,因为二世知道赵高欺骗了他就会杀死他;第三,在目前的形势下,劝说赵高响应楚军,就等于给他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从沙丘x变来看,赵高确实是个阴险狡诈之人。就凭这三点,我断定赵高一定会听从我的话,并且做出万难之事!”沛公道:“你是说赵高会杀死二世?”宁昌坚定道:“没错,赵高为了自保,他一定会除掉二世。就算赵高不杀二世,我也能游说他做内应!”

  沛公听了宁昌的话,喜上眉梢道:“先生之言,真是高瞻远瞩!不过武关的防守十分严密,你怎么能进得去?”张良已经明白了宁昌的心思,就称赞道:“先生主动前往咸阳策反秦国君臣,实为上上策,此行必然成功。我助你入关!”当即就给宁昌写了一封信,又对沛公道:“他可以凭借此信进入武关。”沛公看了信,点着头又将信交给宁昌。宁昌看了欢喜道:“先生写的正是我要说的话啊!”就将信装好。沛公就叫宁昌要谨慎行事,又给了他足够的盘缠。宁昌便带上随从,告辞了大家,出城后径直向武关奔去。

  宁昌走后,子房对沛公道:“现在南阳全境已全部归属楚国,秦国一定非常震动,好在有宁昌入关做内应。为防止秦军增援武关,沛公应该暂时退回南阳,然后尽快平定胡阳的乱事。”沛公就封王陵为襄侯,继续把守丹水,其余大队全部退回南阳。

  宁昌来到武关,看见关门紧逼,就向关下走来。武关是秦国的四塞之一,春秋时称作“少习关”,直到秦孝公时才改名为武关。武关的城关建在内史郡和南阳郡交界处的大谷之间,关楼就在峡谷中一块较高的平地上,周围有数里之阔。城墙用板筑而成,略呈方形。东西开有砖石砌成的两个门洞,东门写着“武关”,内门还写有“少习关”的别名。城关南临丹水,北依秦岭,地势雄险,易守难攻。公元前二九九年,秦昭襄王就是在这里诱捕了楚怀王,因此楚国遗民始终不能忘怀这个屈辱的骗局。怀王死后,民间常有人在此招魂。传说有百姓突然发病,用怀王的口吻说:“寡人一定要从这里灭掉秦国,否则绝不返回楚国!”虽然说楚怀王客死秦国,冤魂难返,但是在楚国强大之时,秦国派张仪多次诓骗楚国,仁厚的楚怀王不听昭睢、屈原等忠臣的劝告,屡屡上当。所以后来屈原在悲愤之余,写了许多诗篇来发泄心中的悲苦之情,其中最著名的《离骚》中,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意思是:“国内既然没有人了解我,我又何必怀念故国旧居;既然不能实现理想的政治,我将追随彭咸安排自己。”还有《九章·惜诵》中有“惩于羹而吹齑兮,何不变此志也。”意思是:喝热羹时被烫过的人,心怀戒备,见了冷菜凉肉也要吹一下。他的诗篇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传到楚国后就激起了广大民众对楚怀王的深深怀念和对楚国亡国的悲悼之情,因此楚民对秦国深恨至今。这条交通要道在过去的数百年间,秦、楚两国在此不知进行了多少场波谲云诡的明争暗斗。时至今日,沛公的军队也是奉了楚怀王熊心的命令要入关灭秦,这种巨大的号召力是非常震撼人心的,而这种兴旺幻灭的历史因果,也是非常耐人寻味。单有《武关》诗叹道:

  贻笑当年六里悭,徒留遗恨塞商山。

  怀王仁厚缺心眼,屈子离骚泪竹斑。

  天意亡秦胡也在,熊心不楚魄难还。

  不然请问云间月,何照鸾轺入武关?

  宁昌来到关下,早有人报上关去。关都尉名叫朱蒯,是秦国的将军,奉命镇守武关。当他听说副都尉戚鳃已经投降了楚军,心里不免紧张起来,于是来到关前察看情况。宁昌见到朱蒯,就说有重要的事情要去咸阳报告。朱蒯大怒道:“你是敌国的贼人,怎么能进入?”宁昌就义正辞严道:“我办的是国家大事,如果你耽误了,这可是杀头的重罪!”朱蒯听了这话,心中疑惑起来,就问宁昌受何人的差遣。宁昌道:“丞相大人早有书信和楚国往来,我是奉了刘将军的命令,要去咸阳复命。”朱蒯就派了一个军士出关来查验书信。宁昌就把子房的信送给秦军。秦军拿了信跑进来给朱蒯看。朱蒯接过信,打开一看,见上面写着:

  丞相大人阁下:您的来信我已览阅,深知您为秦国分忧解难的事情,不过您说的安定秦国的计划,在下尚有疑虑。现在派宁昌为特使,前来当面和丞相洽谈商榷,希望丞相大人能早日作出决定,楚军必不敢入关,秦、楚两国也必将互不侵犯。盟友刘邦顿首拜上。

  朱蒯看了信,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但从信中看出沛公和赵高早有书信往来,就责问宁昌道:“这是什么意思?”宁昌假装生气道:“赵大人为秦国尽职尽责,一片忠心,你身为外将,怎敢过问朝廷之事?”一句话问得朱蒯哑口无言。朱蒯心想,秦国大权确实在赵高之手,如果这件事是真的,得罪了赵高,自己必定没有好下场,就只好放宁昌入关。宁昌和随行人员入关后,就径直向咸阳奔去。朱蒯放走了宁昌,心里猜测不透赵高究竟在干什么,又觉得自己也真的无权过问朝廷的事情,就只好把沛公攻占了南阳郡的情况写成了奏报,派人向朝廷送去。

  连日来,二世在锦城整日举办万艳盛会,饮酒作乐,十分快乐,就是他的嫔妃也都快乐得不同寻常。但是有一个人却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并且时时刻刻穿梭在人群之中,就如同幽灵似的,他似乎在防范着什么。此人就是中丞相赵高,赵高虽然已经控制了二世,但他总是担心有人会暗算他,所有经常看上去心神不宁的样子。

  有一天,赵成忽然派人来见赵高,说有机密之事要见丞相大人。赵高就走出来。赵成见到赵高后就说:“丞相,山东有密使来报,说是章邯已经降了项羽!”赵高一听此消息,并不感到意外,就淡淡地道:“不可能。”赵成道:“此事千真万确!”就把详细的情况说了一遍。赵高就慢慢冷静下来,便吩咐赵成道:“一定要隐瞒此消息,千万不可让皇帝知道!”赵成答应了,又小声道:“丞相,刘邦派来了特使,说是有机密之事要和您单独商议。”原来宁昌已经到了咸阳,他听说赵高就在锦城陪同二世皇帝作乐,就径直来到城门求见,所以他先见到了赵成。赵成也是非常小心谨慎,闻听是敌国的特使,也不敢张扬,就悄悄地前来报告赵高。赵高听说刘邦派来了特使,勃然变色道:“刘邦的使者怎敢来见我?他在什么地方?”赵成就用手指了指,道:“就在那边。”赵高还想发火,但慢慢一想,就又安静了下来,便以目示意赵成领着他去见特使。

  赵成就领着赵高来到了僻静处,见到了宁昌。赵高就想给宁昌一个下马威,便突然喝令左右,将宁昌抓起来砍头。宁昌却不慌不忙地道:“我是楚将刘邦的特使,如今光明正大地前来和丞相商议事情,您却不分青红皂白要杀我,真是太愚蠢了!”赵高就冷笑道:“刘邦是楚寇、叛逆、贼首,我今天先杀了你,就是给他一点颜色看,哼!”宁昌就失笑道:“丞相杀了我,您也得死啊,可为什么不等我把话说完呢?”赵高就奸笑道:“刘邦是想从我这里打歪主意,门都没有!有什么屁快放!放完我就杀了你!”宁昌大笑道:“我是前来‘吊贺’丞相大人的!”赵高听他说出了吊与贺两个字,心中一愣,就问:“为什么说‘吊贺’二字?”

  宁昌就胸有成竹地说:“你身为秦国的丞相,皇帝的近臣,却利用皇帝的关系,不知杀了多少人?现在又隐瞒了山东的战事,函谷关以东早就不属于秦国啦,章邯也已经投降了项羽,而刘沛公也率领二十万大军打到了武关。眼下楚国的两路大军不日将会同时到达咸阳,到那时咸阳将会玉石俱焚,一切都要完蛋!远的不说,就拿眼下来讲,如果二世皇帝知道了大人您隐瞒事实的真相,请问丞相,您还有活路吗?因此我来吊唁您!”

  赵高听了这话,顿时感到毛骨悚然。过了一会儿,又问第二个“贺”字如何解释。宁昌见时机已经成熟,就单刀直入道:“丞相如果听了我的劝告,您抢先立一件不世之功,那么等到沛公的大军进入咸阳,您就能够永远地保住富贵啦!”赵高听了这话,脸上的肌肉似乎都抽搐了起来,也仿佛是说中了他的下怀。不等赵高开口,宁昌又接着说:“二世的昏庸世人谁不清楚?秦国不是您长期捣鬼,局面怎么会变成这样?您和我都是明白人,您也不要再狡辩。我来的时候就对刘沛公保证过,赵丞相的确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才,非常人可比,事实也是如此。我遍观秦国群臣,谁的聪明能和大人相比啊?因此除掉二世的功劳就一定非您莫属了!自古干大事的人也最清楚谁能干成大事,所以刘沛公才秘密地派我来和您谋划事情。丞相如果真能干成一件丰功伟绩,您必将是千古的功臣,又是天下人心目中的英雄啊!这难道不值得庆贺吗?”

  赵高听了宁昌的话,竟然呆若木鸡。宁昌又进一步道:“我听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着为英豪。’智者处事要灵活多变,一旦坐失良机,后悔就来不及了。所以说植物在春天开花,秋天结果,这是自然的规律,客观的存在决定着人的主观意志和行动。现在机会来了,而丞相不善于抓住,这岂不是坐失良机?”赵高沉默了半天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你怎敢向我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我先杀了你!”宁昌却哈哈大笑道:“一个本末倒置,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知何去何从的人,我私下里为他感到痛心疾首,我还能替丞相谋划什么呢?”

  赵高听了这话,惊得几乎要瘫倒了,他觉得这话非常地耳熟,仿佛是有人说过,可一时想不起来是谁说的。他略定了定神,就想起来了。对,以前在沙丘宫,他为了自己的计划得逞,就是拿这话来游说李斯的,今天怎么宁昌却用这话来游说我?沙丘之谋后,李斯虽然保住了相位,可他最终还是死在了我的手里。如果我今天听了此人的话,还不知道将来我会死在谁的手上啊?此人究竟安的是什么心?他真是刘邦派来和我约定大事的吗?不过楚人闹得确实很凶,我今天若是将他杀了,楚军真的要是打到咸阳来可怎么办?赵高想到这里,心里就犹豫了,于是用缓和而平静的口吻对宁昌道:“先生跟我来吧!”宁昌见此,心头就掠过了一丝的笑意。

  沛公的人马刚刚到达宛城,赵高的使者也到了这里。这日沛公正和张良商议事情,听说赵高的使者到了,二人就合计了一番,然后传令使者进见。沛公见到使者后,装作是见怪不怪的样子,故意大声叫嚷道:“你又是哪位将领派来的,我到咸阳不会杀你们的,放心放心。快!快!带出去燎一下!”不等使者开口,士兵们就把赵高的使者推搡到了帐外。早有人拿来了火炬,就对着使者开始了全身的烧燎,还有人拿来了药水对着使者一顿喷洒。使者被弄得无地自容,不知说什么才好。原来秦国以前有一项规定:凡是诸侯的使者出使到咸阳的,秦国人就拿这种办法来对待,目的是担心来客的身上,还有马、车辕轭上面附有传播疾病的蚊虫和x蚤,用火烧燎一番,就能够达到消毒、灭虫及防疫的作用。沛公拿这个办法来对付使者,目的是在有意羞辱他。

  使者被弄得非常狼狈,就大声道:“我不是别人的使者,我是赵丞相派来的!”旁边有人听到这话就故作惊讶地问:“什么?什么?你说什么?你是赵丞相派来的?”使者连连说是。军士就赶紧跑进去向沛公报告。沛公听到报告,连忙走出来呵斥大家住手,然后亲自走下台阶迎接使者进帐,道:“使者大人,多有得罪,我真不知道您是赵丞相派来的,恕罪!恕罪!”沛公说罢,就毕恭毕敬地迎接使者进门。使者来到府堂上,沛公就请他上座,然后道:“我派宁昌去和丞相见面,真是出于真心啊,不知道你家丞相有什么高见?”使者道:“丞相大人觉得事情比较棘手,心里尚有疑虑,故而命我前来与将军商议。”沛公道:“我与你家丞相是真心相约,若是赵丞相有意建功立业,等我进了咸阳,一定与他平分关中。我刘邦说话算数,绝不食言啊!”就吩咐左右,拿出了酒肉款待使者。使者酒足饭饱后,就真诚地说:“将军的真心我一定转告丞相,不过您一定要保密啊!”沛公心领神会,道:“那是自然。”说着就当即写了一封信交给使者,道:“凭此信,请你家丞相放宽心。事成之后,我们平分关中!”使者就装好了信,然后告辞。沛公又给他许多的财宝。使者大喜过望,出门后就快马加鞭地向咸阳驰来。

  使者来到咸阳,见到赵高后,大谈沛公的真诚和仁德,又将信递给了赵高过目。赵高打开信一看,见上面写着:

  大秦国至尊至贵的赵丞相阁下:我刘邦听说善于谋划的人一定具有远见卓识,丞相就是这样的智者。现在秦帝残暴不仁,六国的豪杰已经相约要共同进兵咸阳,目的就是要推翻暴秦,诛灭秦国。现在赵丞相若能独当一面先除掉二世,干一件不世之功,那么楚军进关后,就一定与丞相平分秦地,决不食言。我私下认为:只有丞相,才能干成如此之殊勋,万望赵丞相能够缜密谋划,诚为天下铲除暴虐。楚将刘邦顿首拜上。

  赵高看完信,又问武关的情况。使者道:“武关的将领和刘邦争着约降呢。”赵高大惊失色,就问何以见得。使者就把初次见到刘邦时听到的话,还有烧燎蚊虫的事情说了一遍。赵高心中大怒,没想到秦国已经有人比他还会使舵。此时,东方的告急文书一份连着一份地送来了。赵高此时见山东的土地已经全部失去了,二世一旦知道事实真相,确实就要杀死他,于是将心一横,就立即召见宁昌。宁昌进来后,赵高就对他慨然道:“我已拿定了主意,决定要帮助先生为天下除去一害!”宁昌闻言大喜,道:“我本来就知道丞相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现在果然如此!”二人就具体的事情一直谋划到了天亮。

  次日,赵高来到锦城。赵成见赵高来了,就道:“皇帝玩了个通宵,刚刚睡下。”赵高就偷偷地把赵氏兄弟全部召集起来,道:“章邯已经降了项羽,刘邦也已经打到了武关,咸阳危在旦夕。二世如果得知此事,我们全族都要完蛋啦!你们一定要把好城门,千万不能放外人进入城中,违令者必斩!”赵氏兄弟就齐声道:“谨遵丞相命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