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英雄问鼎 第一百九十五章 戚鳃王陵双投诚

《英雄问鼎》第一百九十五章 戚鳃王陵双投诚

作者:任淮浦 字数:5093 书籍:英雄问鼎

  王陵回到城中,戚县令连忙迎接。大家走进府堂,王陵道:“没有想到曹参如此厉害!我明日再战,一定要斩了他!”戚县令就用美酒款待王陵,并且鼓舞他再接再厉,一定要保全国土。王陵满口答应。

  这天晚上,王陵来向母亲请安。母亲就问王陵:“娘听说有叛军犯境,我儿今日大战,不知是哪里的兵马?”王陵怕母亲担忧,就随口道:“不算什么大战,只是一群盗贼而已,明天我一定要把他们抓起来。”陵母也没有再多问。

  王陵告别母亲后回到军中,心想自己也曾经和陈胜的大将宋留战斗过,可宋留武艺平平,气质粗俗,怎么能和曹参相比。又想起沛公白天说的话,心想他背叛了国家,这是人所不齿的。虽然二世被赵高蒙蔽,可我们做将军的也只一心一意地上阵杀敌,才算是忠心报国。

  自从沛公的军队被阻挡在丹水城下,人们都知道王陵武艺高强,也就无人再去挑战。沛公因为西进心切,就与谋士们商议。子房沉思道:“请沛公耐心等待,我断定一定会有好消息传来。”沛公就问有什么好消息。子房胸有成竹道:“我昨夜观察了乾象,事情必定有转机。”沛公就更加不明白了,问:“我军挑战不成,攻城不克,只有坐等王陵来献城啦!”子房笑道:“张苍大人不是还在城中吗?这种可能不是没有!”沛公惊疑道:“军士说他已经遇害啦。”子房笑道:“这是敌人故意说的话,张大人一定还活着,他必定会想办法的。”沛公听了子房的话心里直犯嘀咕。

  数日后,还是没有张苍的任何消息。沛公就再次向子房问计。子房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道:“丹水虽是去武关的必经之路,但不是唯一的道路。”这句话就提醒了大家,郦食其首先道:“对对,我们还可以绕开丹水城,向北攻取析县,然后从析县向武关进兵。”子房笑道:“是啊,此路不通可走彼路。沛公明日可以佯攻丹水,然后另派别将去攻析县。若能攻下析县,大军也可以逼近武关。那时王陵守在丹水,也将毫无意义了。”沛公大喜,就令郦商和灌婴率领一万精兵连夜去取析县。

  次日,沛公率兵来到城下,就令樊哙和纪信等人轮番骂战。可是等到王陵杀出来时,楚军又撤了回去。他们虽然大造声势,却不紧不慢,等到天黑了,就又回到营中歇息。

  一天晚上,楚军吃过晚饭,沛公就邀请张良、萧何、陆贾、郦食其等人出营巡视周围的地形。恰逢大雁南归,群鸟奔林;又值夕阳西下,晚霞似锦。沛公北望苍山,又南眺河水,只见群山拢翠,丹水如碧,流水将沿岸的景色掩映得非常美丽。沛公因此诗兴大发,就令军士点起篝火,然后狂歌狂舞起来,沛公还领头唱道:

  西风烈兮大雁翔,

  关河冷兮战沙场。

  安得入关兮擒西皇?

  沉雄高亢的歌声传到了丹水城里。张苍正在大牢里,他隐隐约约地听到外面的歌声,心中就激动起来。他便主动和牢卒搭讪。牢卒告诉他沛公已经兵临城下,并且和王陵交战了数日。张苍听说王陵武艺高强,楚军无法战胜,心里非常焦急。他便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对看守他的牢卒说:“你知道王陵将军为什么要救我吗?”牢卒说不知道。张苍道:“王将军是我的表兄,他的母亲正是我的姑妈。因为我投奔了刘邦,他们羞于见我,才把我关进了大牢。你现在悄悄去见陵母,就说我有重要的事情要见她。”牢卒不肯通报。张苍就以百金相许,说事成之后,一定会兑现诺言。牢卒就去向陵母通报。

  牢卒就偷偷地来到王陵家,见到了王陵的母亲。陵母听了牢卒的话,根本想不起来和张苍有什么亲戚关系,心里非常疑惑,就让牢卒悄悄把张苍带到家里来想当面问个究竟。牢卒就来传唤张苍。张苍默默地向苍天祷告道:“上苍如果垂怜关中的百姓,就让我快一点见到那位慈祥的母亲吧!”祷告完毕,就跟着牢卒来见陵母。

  张苍见到了王陵的母亲后,就跪着请安。陵母见到从未谋面的张苍时心中很纳闷,就和蔼可亲地问:“我和贤侄从未见过面,你怎么说我是你的姑妈?这其中有什么隐情?”张苍就诚惶诚恐地道:“我并不是伯母的侄儿,您也确实不是我的姑妈,只因形势所迫,我不得不这样说啊!”陵母就问他究竟有什么事情。张苍道:“我就是以前秦国的御史张苍啊。”陵母大惊道:“就是那位直言劝荐始皇帝而遭放逐的张御史——张苍大人?”张苍回答说正是。陵母就赶紧请张苍起来说话。张苍起身后,道:“我早就听说伯母是位仁德之人,今晚冒昧前来,是为了国家大事,请伯母帮助我拯救关中的百姓吧!您老如果不答应,我宁愿死在您的面前啊!”说罢竟然泪下如雨。

  陵母大惊道:“你有什么想法,请说来我听?”张苍擦了眼泪道:“当今二世无道至极,老天爷都要灭亡秦国,这是人所共知的,因此项梁将军在楚地找到了楚怀王的嫡孙熊心仍然立为楚怀王。自从老怀王客死在秦国,楚、秦就有不共戴天之仇。因此楚地的百姓才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正因如此,怀王才命沛公入关,他一路打到了南阳。可是大军刚到这里,就遇到了王陵将军的猛烈抵抗。王将军勇冠三军,无人能战胜,数日前就和沛公的大将交战,楚军竟然无人能抵挡,才导致楚军无法前进。王将军身怀绝技,武艺高强,确实是秦国的保护神。可是他缺少拯救百姓的仁慈之心,再说你们都是楚人,现在却替暴秦坚守城池,这难道不是助纣为虐吗?”

  陵母打断张苍的话,问:“你说他阻挡的将军是谁?”张苍道:“楚怀王派两路军伐秦:一路北上,一路西进。北上的是项燕之孙项羽。现在兵临城下的就是西路军统帅刘邦,他是泗水郡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听说和伯母是乡党。”陵母道:“刘邦,他可有乳名?”张苍道:“听说他以前叫刘季,从沛县起兵后改名为刘邦。”陵母一听这话,就高兴地说:“刘季贤侄很有出息啊!他在乡里远近闻名,因为乐施好助,人们将他比作是信陵君,乡亲们还推荐他做了亭长。”张苍道:“对,他确实经常自称是一介亭长。”陵母道:“想不到他现在又做了楚国的将军,这是沛县的骄傲啊!”张苍见陵母大加称赞沛公,就趁热打铁道:“我知道伯母是一位深明大义的仁慈母亲,您又是楚国的遗民,沛县的望族,一定能够理解我此刻的心情,因此我冒着生命危险来拜见您,就是希望伯母能以天下苍生为念,垂怜关中饱受奴役的百姓。您若是拿汤、武革命的道理来开导您的儿子,让王将军弃暗投明,归顺楚国,沛公就能早日打进入关中,拯救百姓了!”张苍说完,就跪在陵母的面前痛哭不已。

  陵母被深深地打动了,就对张苍道:“御史大人说得没错,老身早就知道二世残暴,赵高用事,残害忠良,秦国很不得人心。不过我们母子久食秦禄,怎能做不忠不义之事?”张苍道:“夏桀无道,商汤起而伐之;殷纣失政,武王起而代之。他们都以仁义之心来拯救苍生,后世没人指责他们的不对,就是孔圣人也称赞他们是义举。现在伯母能以这种道理来开导王将军,人们怎么能不称赞您的盛德啊?”陵母道:“现在听你的话,反倒是我们母子的不对了?我儿现在侍奉的确实是一个夏桀、商纣一样的暴君啊!我已经拿定了主意,愿意劝我儿归顺楚国,为早日拯救关中的百姓,再造仁爱的社会贡献微薄的力量!”张苍听了这话,就再三拜谢。陵母对张苍道:“请贤侄回去等我的消息。”张苍听了这话,简直如释重负,便洒泪拜别。

  忽然有一天,戚县令和王陵正在商议事情。忽然探马来报,说刘邦派别将去攻析县了,析县令请求增援。县令大惊道:“没想到刘邦在这里假装和我们交战,却暗中派人去攻析县。”就对王陵道:“析县如果被刘邦攻占,武关就失去了一半的保障。我必须去救析县!”临行时又对王陵道:“丹水和析县是武关的两个保障,如果此二地失了,武关就危险了。请王将军努力杀贼,我们一定不能辜负朝廷的重托啊!”王陵慨然应允。

  在丹水城里,王陵有一天晚上去向母亲请安。陵母道:“儿啊,你虽然武艺高强,可你是一个不仁不义的人啊!”王陵听了这话,大惊失色,忙问母亲是怎么回事。母亲道:“沛公是位仁慈的长者,他在泗水早有贤名。你和他又是少年时的朋友,你却说他是盗贼,简直是糊涂啊!想想以前,沛县的豪杰都争着和他交往,如今他奉了楚怀王之命,吊民伐罪,这是义举。况且百姓蒙受秦国的暴政之苦已经太久,老天爷都要灭亡秦国,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我儿空有一身本事,却没有仁慈的心肠,真是个不仁不义的人啊!”王陵大惊道:“母亲怎么能这样讲?我是秦国的将领,现在替国家守城,怎能说我不仁不义?”陵母道:“替暴政效命就是助纣为虐!现在刘沛公讨伐秦国如同商汤王讨伐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我儿仔细想想,你阻止商汤、武王的事业是不是不仁不义?当年伯夷和叔齐在马前劝阻武王不要出兵伐纣,圣人都嗤之以鼻,你为什么还不醒悟?我们都是楚人,想想老怀王是怎么死在秦国的?现在你凭借一座小城企图和楚国的正义力量抗衡,这不就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吗?”

  王陵听罢母亲的教训,又想起前日沛公说过的话,顿时恍然大悟,道:“母亲教导得很对,孩儿应该怎么办?”陵母道:“明天去见县令,劝他放弃抵抗,并且迎接沛公进城。然后帮助沛公入关,拯救关中的百姓。”王陵犹豫道:“可是戚大人和我相约:一定要报效国家。现在怎能忍心背叛啊?”陵母道:“助纣为虐,不是义举,你可与牢狱里的张苍大人商量啊?”王陵听了母亲的话,惊得瞠目结舌。

  这天晚上,王陵思前想后,就按照母亲的意思,悄悄地来到大牢里探视张苍。牢狱里的灯光昏暗惨淡,张苍幽然而坐。王陵见到张苍后,就问:“大人是否已经见过家母?”张苍慌忙起身拜见王陵道:“王将军的救命之恩,在下没齿难忘。因为大义,我确实见过令堂大人。”王陵道:“母亲已经教导过我。可是我和戚大人同受国家的重托,又相约要保家卫国,现在怎能背信弃义啊!”张苍道:“王将军本就是楚人,何言背叛?十几年前,秦国依仗武力,强取豪夺,毁人之国,灭人之家,您难道忘了怀王之痛吗?”王陵听了张苍的话,非常羞愧地道:“可是吃着秦国的俸禄而背叛秦国,这是不忠;守卫者一方的土地而献出土地,这是不义。况且我与戚大人约定要守卫城池,我岂能食言啊?”张苍恍然大悟道:“王将军如果能放我出城,我可以让戚大人先归顺楚国。”王陵道:“戚大人对秦国一片忠心,他怎会降楚?”张苍道:“我自有办法,戚大人一定会归顺楚国!”王陵十分惊讶,就同意让张苍出城去。

  次日一早,张苍出城来到了沛公的大营。沛公见张苍果然安然无恙,高兴极了,就问城中的情况。张苍就把如何去见陵母,还有王陵的顾虑说了一遍。沛公非常高兴,就准备先收服戚鳃。于是和子房带上戚懿,还有樊哙和纪信一齐向析县进发。

  这日,沛公兵马到了析县城下,灌婴和郦商出来迎接。沛公就准备让戚懿直接进城去见戚鳃。子房道:“不行,戚鳃受秦廷的重托,守卫土地,即使见到了女儿,也不会轻易投降。您可以先派……”沛公听了子房的计策,恍然大悟,就让樊哙先去挑战。那樊哙来到城下,大叫:“姓戚的,快快出来交战,我今天就是专门来捉你的!”戚鳃大怒,径直杀出城来。只见戚鳃手持金枪,胯下猎鹰宝马,就与樊哙杀在了一起。二人交战五十回合,戚鳃不敌,败回了城中。

  第二天,沛公又令纪信去挑战,并对他耳语几句。纪信来到城下,就和戚鳃战在一处。二人战了五十回合,纪信大败而逃。戚鳃从后面紧紧追来。突然从旁边杀出一将,正是樊哙,只一个回合就把戚鳃活捉了过来。纪信又回过头来,和樊哙一齐押着戚鳃来见沛公。沛公见到戚鳃,赶紧松绑道:“将军受惊了,我知道你是个忠臣,可是我很想得到你的帮助啊!”戚鳃义正词严道:“秦国只有断头将军,没有屈膝将军!快快杀了我?”“父亲,父亲!”一个令他非常心痛而熟悉的声音突然传来。戚鳃抬头一看,见是宝贝女儿——戚懿从楚军阵中走了过来。戚鳃大惊失色,道:“戚懿,你怎么在这里?”戚懿来到父亲的面前,道:“父亲,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失了民心,您还要助纣为虐吗?”接着就把朝廷如何选美,还有她们走到颍川时被沛公搭救的经过详细地说了一遍。戚鳃听说女儿原来是沛公救下的,不然早被官吏送到咸阳去了,她们父女也不会再见面了?戚鳃想到这里,心里感动极了,但还是不愿意向沛公低头。

  沛公见此,就只好对戚鳃说:“将军既然要做秦国的忠臣,我刘邦绝不为难你。你走吧!你养了一个好女儿,希望能照顾好她。”说着就让人将戚鳃放了。戚鳃转身就走。戚懿跟在后面,问父亲要到哪里去。戚鳃毫无目的的走着。戚懿道:“沛公为人仁德宽厚,多少英雄好汉都愿意为他效劳。况且他是奉了楚怀王之命要入关拯救百姓,此举光明磊落,苍天可鉴!难道您为他办事就很耻辱吗?”戚鳃就停了下来。戚懿又道:“沛公本来要送我回定陶,我说等我报答过他的大恩再回也不迟。我就告诉沛公,说我爹爹可以帮助他进入武关。刘沛公这才相信了女儿的话,一路跟我来到了这里。您现在就这么悄无声息地走了,这让女儿如何答复他啊?”戚鳃听了女儿的话,就抬头默默地流泪。戚鳃沉思了半晌,然后坚定道:“我们回去,投奔沛公!”戚懿就激动得泪流满面,便赶紧搀扶着父亲来见沛公。

  沛公见二人又折了回来,大喜过望,立即命令全体将士行肃拜礼迎接戚将军。戚鳃来到沛公的身边,就参拜道:“将军的恩德令我难以报答,析县和丹水都在我的节制之下,我现在叫他们出来投降就是!”沛公就紧紧地拉着戚鳃的手,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大家于是来到城下,戚鳃就对城内的秦军道:“沛公是一位仁德之主,你们快快出来接受改编!”县令就打开了城门迎接沛公进城。

  随后戚鳃又派人通知丹水的王陵,叫他也归顺楚国。沛公大喜过望,就封戚鳃为高武侯。然后留下郦商和灌婴把守析县。其余兵马全部撤回丹水。王陵闻听沛公到了城下,亲自出城迎接。沛公见到王陵后先下拜道:“我刘邦得到了兄长的帮助,入关只是早晚的事情了啊?”王陵也参拜道:“不是家母教导,我真是有眼如盲,还差一点儿错过了明主!”王陵就领着沛公进城。等安民完毕,沛公就带着王陵、张苍、张良、萧何等人一齐来到王陵的家中拜见陵母。陵母对沛公说:“仁义之师,才能无敌于天下啊!希望贤侄入关后,不要杀戮无辜,并以仁爱之心对待所有遭受苦难的秦人。”沛公立即应允道:“请伯母放心,怀王命我西进,就是因为我不滥杀的缘故,我怎敢辜负王命啊?”从此,人人都夸沛公是仁德之主,楚军是仁义之师。城中的百姓就拿出了好吃好喝的前来进献。沛公却拒不接受。军民更加拥戴。张苍这次立了大功,沛公就用丰厚的礼物准备赏赐他。张苍趁机道:“我在大牢里曾经向一位牢卒许以百金,才得以见到陵母。现在事情成了,也让我的承诺变成现实吧!”沛公大喜,就赏给牢卒一百两黄金。

  沛公在丹水停留了数日,陵母见沛公的军队纪律严明,绝不扰民,就高兴地对王陵道:“儿啊,男子汉大丈夫终身难求的就是遇到一位贤妻和一位明主。你现在都遇上了,就应该终身不离不弃,一定要有始有终啊!”王陵听了母亲的话,大为感动,就在公厅之上要与沛公结拜。沛公高兴极了,就立即命人摆上香案。从此二人就正式结拜为异姓兄弟:王陵年长自然是大哥,沛公为小弟。接下来的几天,大家就在城中摆酒庆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