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英雄问鼎 第十五章 秦皇游玩三仙山

《英雄问鼎》第十五章 秦皇游玩三仙山

作者:任淮浦 字数:3108 书籍:英雄问鼎

  始皇帝先来到宫门外不远处的观景台,此台高十余丈,周围有栏杆护卫。秦皇率领群臣登上观景台眺望,但见三仙山横空出世,矗立在天地之间。茅盈指着最前面的一座山道:“陛下,正前方的就是蓬莱仙山,那中间的是瀛洲岛,东侧最远的是方丈屿。此池东西长二十多里,南北宽十里,东西两头设有闸门。三山的位置,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大致成品字形布局。整个山势西高东低,枕西踏东,象征山东各地永远臣服秦国。”秦始皇听了茅盈的解说,赞不绝口。就在百官的陪同下,一起向北踏上了通往蓬莱的水上通道。

  始皇帝行走在通道之上,但见池水清澈,碧波荡漾,山影倒映,宛如画屏。再看那池水之中,处处都是昂首的红莲,还有腾跃的鲤鱼和戏水的鸭子,它们无不自由嬉戏,相映成趣。队伍来到山下葱茏深处时,就发现有一座高大雄伟的门栏横在了眼前,此门栏琉璃瓦顶,赤红的立柱,汉白玉做的台基,分为正门和左右两个偏门,看上去飞檐斗拱,溢彩流丹。门栏正中挂一幅鎏金扁额,上书‘蓬莱仙境’四个篆字。过了门栏,先踏上的是一条弯曲的鹅卵石路,旁边是丛丛的鲜花与珍贵的树木,还有一些小型的假山,堆石砌玉,浑然天成。大家约走了两里多路,就来到登山之处,便开始登山。

  山道旁有小桥、石桌、亭阁、座椅,装饰得涣然一新,还有伞盖般的大树,专为游人遮荫避阳,十分惬意。等人们走过山湾,就听到一片如雷的声音,几乎将大家给震慑住了,却不知道这是什么声音。皇帝就急急地转过山去,原来这声音是山上的瀑布发出的。始皇就好奇地问茅盈:“此水何来?”茅盈答道:“山上有水道,用水车将水引到最高处,瀑布由此形成。”始皇大为兴奋,他看见水从山崖间飞泻下来,水根处溅起的浪花如同奔雪滚玉一般,四处弥漫的水雾在朝晖的映射下出现了美丽的彩虹。女眷们见此大为赞赏,议论声喋喋不休。秦始皇见人们激情高涨,也不由得喜笑颜开。那些近处、远处移植的松、篁、楠、柏等名贵的树种,因为颜色斑驳苍翠,装点在浅色的山石上面,还有那些金色的屋顶和青砖红瓦的亭台楼阁,它们深埋在茫茫黛苍之中,看上去活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水粉画。

  大家尽情欣赏着一路的风光,终于登上了蓬莱主峰。此山峰的顶部,宽阔平敞,还有专为茅蒙建造的初成阁。对面有天仙台,左右还有两座陪衬的小山峰,左峰上建有望仙观,右峰上建有显圣楼。那些碧瓦红墙掩埋在名花异木之中,四处弥漫的晨雾像是罩上了一层淡淡的轻纱,就形成了朦朦胧胧的景象,也增添了一份神秘的气氛。

  始皇帝来到初成阁,非常虔诚地祭祀了一番茅初成,他默默地祷告道:“仙人啊,希望早日降临此地,得到您的点化。”始皇祭祀完后就来到天仙台上,他北眺渭水,真是豪情万丈;又俯瞰兰池,顿觉心旷神怡。只见环绕在兰池两旁的树木如同绿色的屏障,包围着碧绿的池水缓缓东流,水波荡起阵阵涟漪。那远处金碧辉煌的兰池宫坐落在池水之南,屋顶弥漫着浓烟紫雾,香气四溢,那正是焚烧的椒、兰发出来的味道。当人们身临其境的时候,才知此处不是仙境,胜似仙境。始皇便不由地赞叹道:“不想人工之妙,竟然也能达到如此绝妙的程度!神仙岂能不临凡降世啊?”就封茅盈为三山之主,还赐他一个‘蓬莱真人’的称号。有诗赞道:

  筑起蓬莱堪作奇,君王痴恋拜仙师。

  初成阁里仙何在?显圣楼中日影移。

  东拒函关夸盛迹,西来渭水注瑶池。

  浩然物造逊心造,多少男儿伤别离。

  时值正午,始皇帝和众人就在馆舍用饭休息。一个时辰后便率领众人下山。来到山下,发现有一段别致的水上甬道,大家就急急向甬道走去。甬道的两侧有圆形的窗户,走完了甬道就来到赢洲岛的地界。这时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狭窄路面向东穿行一里远,然后往北绕去,看到的水域就更加辽阔了。大家走过一个平缓的斜坡时,就看见一座别致的虹桥横在眼前。此桥用檀香木建成,上有廊顶,桥身长三十米,取名为‘通仙桥’。桥下流水潺潺,浪花四溅,大家就从左侧登上从右侧下来。稍往前一走就看见了第二座大门栏横在眼前,上书‘瀛洲览胜’的字样醒目庄重,笔法苍劲。大家进门后就沿着崎岖的山路攀登,一直走到西南面,也就是最为陡峭之处的一段路径,此地用石头修成了一段险峻无比的石基台阶,取名叫‘上天梯’。所有的人此时都气喘吁吁地向天梯爬去。天梯陡然矗立,若是两旁没有铁链保护,人们攀登之时就会掉落山崖。大臣们保护着始皇帝依然向天梯爬去,后面的人只能看见前面人的脚跟,而前面的人看见的却是后面人的头顶,正所谓‘如画重累人矣’。等上了天梯,就到达瀛洲岛的主峰。这里有一座四层八角四壁的阁楼,名叫升仙阁,极为壮观。左侧是赤孙庙,右侧为广成祠。它们的建筑水平都非常的精妙,可谓是楼阁建筑史上的艺术杰作。有诗赞道:

  群峰突立翠萋萋,岑剡嶙峋势若笄。

  铁索空攀幽径细,檀桥虚渡白云低。

  瀛洲惬意君停榻,村路萧条夫别妻。

  无故人间遭此祸,沙丘难免命归西。

  这时候已经是下午了,始皇下榻于升仙阁准备用晚饭。一个时辰后,已经到了黄昏时分。始皇正在休息,茅盈就来拜见道:“陛下,山上挂了两万个灯笼,这里的夜景想必世上罕见!现在天色已晚,特来向陛下请示,可否掌灯?”始皇闻言大悦,便传令掌灯。茅盈得到允诺,就走出来先将最高处的一盏灯点亮。这时其它地方的值事人员看见亮起了第一盏灯,就先后将各处的灯笼点亮了。一会儿的工夫,蓬莱、方丈亮起来了,兰池也亮了。那些山峰、楼阁、假山、桥梁、水上甬道、走廊、龙船、水面、还有池旁的栏杆、人行道等,到处都是五彩的灯饰,仿佛整个兰池变成了灯的世界。

  从整体布局看,方丈屿离此最远,正所谓有聚有散,疏密得当。秦始皇观完夜景,才恋恋不舍地踏上了去方丈屿的道路。原来有两条路相通,一条是陆路,长约五里,路面高出水面两米,路宽六米。大家放眼望去,灯光倒影落在了粼粼的水面上,宛若一条游动的水龙。另一条通道就是水路,只能坐船。秦始皇见大家也走累了,就决定走水路。他们来到山下的岸边,早有人备好了船只。始皇和茅盈同座一条大龙船,大臣们一船,美人佳丽座一船,王子皇孙座一船。始皇的龙船打头,她们依次向水中划去。此时远看方丈山如同浮在水中的一个大灯笼,那浅色的山岩在灯光的作用下呈现出了金黄色调。就在大船前进的时候,突然有人惊叫:“怪兽!怪兽!”原来不是什么怪兽,而是放在水中的大石鲸雕像,因为体形庞大,才把她们吓着了。

  半个时辰后,始皇一行人就来到了方丈屿。岸边早有宫人接驾,君臣一齐上岸。又约莫走了几百米,便发现了‘方丈奇观’的大门栏。始皇游兴未减,便率领大家趁兴登山。虽然已经到了晚上,可是天气还是很炎热。君臣们挥汗如雨,个个抖擞精神,就登上了主峰。此处的一片平地上建有轩辕宫、八卦台、初成洞。左峰上有羡门庙,右峰有高誓祠。这时北斗星正好在头顶之上。有诗赞道:

  南眺渭河波浪翻,奔流不尽育秦川。

  黄金台下涟漪动,北斗星朝方丈悬。

  术士讹财祸国甚,始皇学道愈心坚。

  春花秋月年年是,汗漫何时降谷山?

  始皇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八卦台,此时兰池处处都笼罩在灯火之中。夜虽然深了,然而夜景更加好看。始皇登台四顾,一时间胸臆顿开,豪情万丈,只觉天下苍生尽在足下,就仰天大笑道:“秦统六国,天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今日朕与诸位会于此台,愿与大家一同祝贺:一贺天地隆恩,成就大秦,傲立苍穹,屹立东方!二贺秦人忠勇,奋击百万,终有天下!三贺三山落成,群仙毕至,共乐嘉平!朕与众卿何不高歌一曲,以助此会之盛!”众人听到皇帝之邀,就一齐高声应道:“谨遵圣命!”乐官们就一齐演奏了一曲高雅的音乐,那些宫女又在中央的一片红色氍毹上翩翩起舞。众人一齐唱道:

  方丈屿似瑶池逢,群葩盛开笑东风。王孙佳丽来相随,锦衣绣裳映芳容。佩玉鸣鸾铿锵响,琼浆玉液劝我君。

  瀛洲岛悬路又长,杞木秀来棠梨香。公侯嘉宾皆到此,簪缨绶带意气扬。广袖云履多气派,齐祝君王寿无疆。

  蓬莱山上鸾凤来,楠木挺拔百花开。开国始皇今临幸,衮龙冕旒生光彩。英姿勃发多神气,敬祝我王乐开怀。

  歌罢,始皇帝与大家狂饮数十杯,不觉大醉,就对百官道:“传朕诏令:明日赏赐黔首每一里六石米,两只羊,让天下共贺十日,以应‘嘉平’之意!”群臣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洪亮,响彻天宇。

  接下来的几天,始皇就在茅盈的陪同下,整日流连在此。有一日晚上,始皇又想到兰池去游玩,就只带了几名武艺高强的卫士出宫。谁料刚一出门,就蹦出来五个蒙面杀手,他们个个手执利刃,来杀始皇帝。可是他的卫士个个都是大内高手,没过几招,五人就招架不住了,旋即脱身而去。原来他们正是那博浪沙的五位壮士。始皇帝遭受了这场惊吓,于是大发雷霆,还抓来附近的百姓严刑审问,想问出刺客是谁。就这样又搅和了二十多天,却一无所获。皇帝认为这是关中人所为,就故意抬高米价来报复百姓。他将一石米涨到了一千六百钱。丞相王绾忠心大发,再次犯言直谏。却没有想到,这次真惹恼了皇帝,就把王绾削了官职,打入了大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