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英雄问鼎 第八章 博浪密探伏击点

《英雄问鼎》第八章 博浪密探伏击点

作者:任淮浦 字数:3341 书籍:英雄问鼎

  秦国大肆的抓捕六国遗贵,秦皇为此感到满心欢喜。数月之后,山东又遭了一场严重的旱灾。官员将百姓受损的情况报入咸阳,皇帝为此忧心忡忡。就在此时,忽然又有山东的官员前来报告了另一件事情,说琅邪台已经竣工了。秦皇此时便想起了徐福,就想以体察灾情为由,再次出巡东方,想早点敦促徐福为他出海寻求长生之术。

  百官闻听皇帝又要出巡,全都报以反对之声。左丞相隗状领头劝谏道:“陛下,山东灾情严重,朝廷应该派出官员抗旱赈灾,您怎能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巡啊?”秦皇道:“朕就是为了体察灾情才决定出巡,你们为何拦阻?”隗状诚惶诚恐道:“臣斗胆请求陛下:现在应该派出官员到山东视察灾情,然后根据情况开仓赈济灾民。百姓有了粮食,一定对陛下感恩戴德,这比出巡的效果要好的多啊!”右丞相王绾也道:“隗丞相说的很对,此时出巡,百姓无异雪上加霜,不如把出巡的钱粮节省下来赈济灾民。”秦皇听了二人的话,很不高兴地说:“出巡的奉养全由官府提供,不让百姓出一钱费一物,怎能说是雪上加霜?况且六国灭亡,一部分人很是不满。朕要亲自体察灾情,消除他们的怨恨,此举正是为我大秦子民着想。何况天子料民,古来有之,你们何必多言!”

  隗状见皇帝执意要出巡,就把自己的顾虑和盘托出,他直言道:“陛下,您的车驾一出,每天少说要花费十万之钱,就算不征百姓的一钱一物,但也要消耗很多的粮食,这是不能出巡的第一个原因;去年徐福在山东选征童男童女,百姓多有抵触情绪,这是不能出巡的第二个原因;陛下又把山东的三万户人家强行迁移到琅邪山下,使他们受尽搬迁之苦,百姓心中多有不满,这是不能出巡的第三个原因;秦国又在全国范围内搜罗那些六国的贵族后裔,这些人心中必然不满。有这几方面的因素,恐怕这次出巡多有不测,还是请陛下暂停出巡啊!”丞相言词率直,果然忠言逆耳,秦皇就动怒道:“丞相大人怎敢教训朕啊?以前你们都说出巡是利于千秋霸业的好事,现在为何反对呢?”王绾答道:“以前和现在的情况不同,当初劝陛下出巡,为的是体察民情啊,可是眼下山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旱之灾,百姓还有失子之痛,六国的贵族也有亡国破家之恨,他们心中岂能不怨,因此……”不等丞相说完,秦皇便呵斥道:“好了!百姓之灾实由天降,朕要到东方祷告神灵,祈求上苍降下甘霖,让黔首们知道朕的爱民之意。朕意已决,你们不必再谏!”两位丞相见此,只好缩首退回了。

  秦皇此时的态度激起了大臣们的恐慌,他们都不能理解皇帝为什么要发怒?这和从前的秦王可不一样了。他在从前攻灭六国之时,哪次不是从谏如流?可是现在他不仅不纳忠言,反而还冲着群臣发火,难道国尉大人说‘主上只能同患难而不能共富贵。’这话是真的吗?现在明明山东各地遭到了大旱之灾,而皇帝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出巡,这是为什么?作为一代开国明君,从前的英明到哪里去了?就拿去年他在山东征集童男童女一事来说,他已经变得专横起来,征选童男女怎能让老百姓接受啊?还有他南巡湘山之时,只因湖水风波,就悍然不顾一切地焚山毁庙,以此惊动百姓。从这两件事情可以看出,现在的皇帝已经不是以前那个虚心纳谏的秦王了,他变了,变得暴戾、武断。不光是丞相,所有的大臣都已经感到了这种明显的变化,不过大家对皇帝的所作所为也只能是听之任之。

  公元前二一八年初春的一天,始皇帝开始了他人生旅途中的第三次大巡游。这次他仍命扶苏监国,尉缭辅佐,蒙恬守卫京城,其余群臣全部随行,还调拨了五万甲士及二十万军队护驾。消息传到东方,百姓大失所望。

  泗水郡城父县,师力子、华无害等人正在一个茂密的树林里操练武艺。师力子练习投锥,他已经能把那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椎掷出两百米远了,并且能够百发百中。有一天,张良气喘吁吁地从外面跑来说:“兄长,好消息!好消息!”师力子看到张良兴致勃勃的样子,就放下铁锥,问张良有什么好消息。这时华无害等人也都围了过来。张良就激动道:“我已经打听到,嬴政又要到东方来出巡了,听说他已经出了函谷关,现在正向洛阳进发。”师力子听说嬴政已经快到洛阳了,就放声大笑道:“嬴政自来送死,这是天意啊,我们应该立即行动。”大家就来到城中,把这一消息告诉了冯启。冯启即高兴又担心,他高兴的是终于可以替韩国报仇了,担心的是如果事情不成,可能张良他们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公子也许踏上的是一条不归之路,便禁不住老泪纵横。张良见冯启如此,只好用好话安慰他。六人于是告辞了冯启,连夜向三川郡奔来。

  秦皇来到洛阳后,小住几日就向东方进发。张良等人来到阳武县的博浪沙,打听到这里是必经之路,就在此地寻找行刺的最佳地点。他们先把铁锥秘密地藏起来,然后行走在博浪沙的大道上。发现这里的地形十分复杂,道路两旁每隔三丈还种植一棵大树,远看宛如绿色的屏障。原来大道上的运输队也很多,他们有去咸阳的,有去北方的。也有修路的,修建宫殿的。还有搬运石头的,运送木材的,大多运输队还由妇女们组成。总之在大道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他们几个就沿着大道行走,仔细地观察地形,终于发现了一个比较偏僻又安全的好地方。这里有一座不大的丘陵,上面是葱茏的林木,大家就来到这里观察。张良看了半天,就指着树林的尽头对师力子说:“兄长您看,此处很是隐蔽,也利于藏身,树林的尽头也有逃生之路。”又指着北面的大道上,说:“这里也能看清路上的一切,真是个下手好地方啊!”师力子听了张良的分析,自己也观察了好一会儿,也觉得这个地方不错,大家就决定在此下手。

  就在大家比比划划的时候,突然有一队骑队向东方奔驰而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大叫:“大秦皇帝陛下出巡,明日就要到达此地,你们一定要夹道欢迎啊!”百姓们就躲在路边让道。师力子等人也赶紧假装是壮丁,都一起东倒西歪地躺在地上休息。一会儿骑队就驰了而过。师力子就悄悄地对张良道:“这一定是巡道的军士。”就开心地爽笑起来。张良道:“兄长不可大意。”师力子道:“请放心吧,这里没人盯哨,嬴政那厮若来,我一锥下去定叫他粉身碎骨!”张良就警觉地四下里观望了一下,见没人注意他们,就放心地走开了。这时天也黑了,他们就去寻找过夜的地方。

  次日一早,师力子等人早早地拿了铁锥来到提前看好的地方埋伏。过了一个时辰,天已大亮,这时师力子却心事重重。张良道:“哥哥有何顾虑?”师力子道:“贤弟,你我相识,真是天意。可我担心万一行刺不成……”张良惊道:“兄长何出此言?”师力子道:“我担心人多认不准嬴政的车驾,万一弄错了怎么办?”张良道:“我们大家仔细辨认,不会出错。”师力子犹豫道:“我听说嬴政出巡,常常带着很多嫔妃,她们座的是同样的车子,这一定不好辨认啊!他的车辆也许很多,而我的大铁锥却只有一个,万一弄错了不就前功尽弃啦。我看贤弟你还是到路旁边帮我去辨认。等嬴政的车驾一到,你就马上脱帽向我示意,这样我就不会弄错的。”张良心头一怔,尚在犹豫。师力子就果断道:“你如此迟疑不决,怎能干大事?如果误击了,就是你的错!你快快离开此地!”

  张良就沉痛道:“兄长言之有理,我这就到路边去帮你辨认,我们都要谨慎行事,千万不能出差错!此次若能击杀嬴政,我们必将流芳百世!”师力子笑道:“刺杀嬴政本来就是我的事,你不必叮嘱。大丈夫就应该像荆珂一样千古留名!我这次必定要干掉嬴政,若能弄死那厮,我也死而无憾!”张良见师力子说了个死字,就责怪道:“兄长怎么说出这种不吉祥的话啊?你我曾经发誓,要共赴艰险,若是兄长有个好歹,我岂能独活?”师力子笑道:“贤弟啊,我最了解你,仓海君说你有王佐之才。我,不过是一介武夫,天下可以没有我,但不能没有贤弟!我杀嬴政后,万一有不测,你就去咸阳向扶苏上书,请他一定要改变始皇帝的想法,释放山东的童男童女,做一件有功利民的事业。”张良此时才明白:师力子叫他离开是为了保护他,顿时泪如泉涌。师力子就大声呵斥道:“我们的行动必将轰动天下,贤弟何必作此儿女之态?”张良只好恋恋不舍道:“请兄长珍重,事成之后,我们在开封东城门见面,记住是东城门,不见不散啊!”师力子就答应了。张良说完,挥泪离去。

  张良离开后,师力子又让华无害、张宣、公孙子三人也分散开来,独留萧京一人帮他辨认车辆。大家经过一番周密地谋划,一切都准备好了,直等惊天之举。

  秦皇来到荥阳,又向大梁进发。他坐在车上听琴女弹琴,琴声悠扬,周围护驾的甲士也被阵阵琴声所陶醉。大家来到武强邑,琴弦忽然断了。秦皇心中不悦,就立即召来博士问:“弦断是什么征兆?”博士回答:“让臣来占卜。”博士就在车前占了一卦,爻辞上说:‘变换地方就会无咎。’秦皇奇怪道:“难道有不测?”博士道:“‘进食防噎,走路防跌’,更何况我们远离了咸阳,请陛下谨慎为上。爻辞上说变换地方就会无咎,请您就坐在后面的那辆车上,以应爻辞。”皇帝就坐在了后面的车上。琴女仍在前面的车上弹琴。原来皇帝从咸阳出发时,也为了防止意外,就准备了一辆陪车,也叫副车,这辆车和他乘坐的一模一样,都是豪华的六驾卧车。

  队伍继续前行,地方官员不仅要提供食物,还要维持秩序,总之在大道两旁把守得十分森严。车驾每到一地,官吏们就拿着丰厚的贡礼进献。那些围观的百姓、工匠们此时都停留在了路边驻足观望,他们都是官兵检查过的,确认是没有任何危险。此时的始皇帝,他在普通百姓的心目中就像红太阳一样,而后来的历史也证明:秦始皇帝确实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之一。此时此刻不仅老百姓们都争着围观,就连一些地方官员也挤在人群中观看圣驾,人们都想目睹这位伟大的人间王——诞生在中华大地上的始皇帝的风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