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朱楼异志 第三卷:该想的人去想 第117章:石头炼器

《朱楼异志》第三卷:该想的人去想 第117章:石头炼器

作者:孟婆汤有点甜 字数:5456 书籍:朱楼异志

  服用五色神莲的藕茎和莲子之后,原本就很长时间不必再吃东西,而宝玉此番等于一直在炼化形神中的五色神莲灵效。小天也没有打猎,五色神莲它也吃过不少,虽然炼化融合的不如宝玉那么完美,但同样有效果。这些天它也没闲着,等于一直跟着宝玉在修炼。

  越往高走不断有所发现,所以宝玉和小天始终没下山。他们这么长时间不见踪影,留在村寨中的水姑有点担心了,她悄然去了太昊遗迹。山神则笑着告诉水姑,宝玉带着小天去拣石头蛋了,这既是玩耍也是修炼,他们很快就会回来,不必担心。

  小天和宝玉一直走到了山脉的最高处,将那种天材地宝可能分布的地带都搜遍了,这才扛着两个鼓鼓的麻包下山。他们一共找到并炼化了八十枚石头蛋,加上宝玉手中原有的那一枚宝贝蛋,总共是九九八十一蛋。

  当宝玉回到花海岸边的时候,乱发披散,衣服也是破破烂烂,肩头扛着两个麻包就像个小野人。其实在巴原五国的居民眼中,深山部族中的这些人也就是野人。倒是小天仍毛色鲜亮,还是干净清爽的一条狗。

  他们在回去的路上,迎面遇到一名花海村人,对方惊讶地打招呼道:“宝玉,你怎么搞成这个样子?……假如不是看见小天,我简直都不敢认了!”

  宝玉笑道:“我是从山里出来的。”

  那人又问道:“你是带着小天去打猎了吗?小小年纪真是好大的本事,一个人就敢进山狩猎!大家都很佩服你啊。……麻包里装得是啥呀,你都打到了什么好东西?”

  宝玉笑着解释道:“我不是去打猎的,这里面都是拣来的石头蛋。”

  大家都知道宝玉有这个爱好,那人好奇地要求宝玉打开麻包给她看了,然后惊叫道:“哪来这么多鸡蛋!你到底在山上发现了多少鸡窝?……不对呀,你们到花海村去偷鸡蛋了吗?”

  见到这么多鸡蛋,再看宝玉走来的方向,恐怕只能是花海村鸡棚里集中存放鸡蛋的地方才有,难怪会引她如此猜疑。宝玉笑出了声,解释这不是鸡蛋,只是样子像鸡蛋的石头。那人不信,拿了好几个石头蛋在手中磕了半天才得以确认,终于啧啧称奇而去。

  宝玉回到路村后,他的样子以及两个麻包也引起了族人们好奇地询问,大家打开麻包看了之后,纷纷惊讶的叫道:“宝玉,花海村怎么给你这么多鸡蛋?”也有人说道:“孩子,你一次弄这么多鸡蛋,是看上谁家姑娘,要去提亲了吗?……你年纪还小啊!”

  宝玉再度解释了一番,族人们纷纷拿起那些石头蛋磕磕碰碰,才确认都是石头。有人还是不解的说道:“宝玉,你怎么把这些鸡蛋都变成石头了,太可惜了吧?”宝玉只得又解释这些石头并不是鸡蛋变的,它们本来就是石头。

  这时水姑走了过来,让围观的族人们散去,将宝玉叫到了自己的屋中,小天也迈着两腿跟在后面,神情很有炫耀的意思,因为这些石头蛋也有十几枚是它找到的。

  水姑询问了宝玉这一个多月的经过,又仔细察看了那些石头蛋,暗中倒吸一口冷气,但神情又有些哭笑不得。她可是识货的人,能认出这些石头蛋都是天材地宝,物姓已凝炼精纯,下一步完全就可以直接炼成法器了。

  这种东西,都是修士们设法搜寻的难得之物,偶尔见到一件或几件,倒也不能令水姑太惊讶。但是这么多质地与物姓相同的天材地宝,却被一个孩子装了满满的两个麻包,就这么背回了蛮荒深山中的村落,假如说出去谁能信啊!

  水姑不得不佩服山神啊,倾心指点出的传人竟如此不凡!但是,但是,宝玉好歹也是一位境界不低的修士,怎么搞得像个集市里卖鸡蛋的。再一打听,原来是山神让宝玉炼制将来的随身法器,可是也用不着这么夸张吧?

  既然是山神的交待,水姑便没多说什么,只是叮嘱宝玉背这么多东西,下次去太昊遗迹的时路上要小心。

  又过了几天,宝玉带着小天,肩上一前一后挎着两个沉甸甸的麻包走进后山,又一次前往太昊遗迹。他们的样子就像外出狩猎归来,可方向却走反了,目的地并不是村寨。

  麻包里装的东西,就算是八十一个真鸡蛋,分量也不算轻,更何况是石头蛋呢,而且他们走的是常人难以攀援的险峰绝径,还要翻过空气稀薄无路可寻的雪山。假如是一般人肯定受不了,但宝玉倒没觉得有什么负担。

  小天见宝玉一路都扛着那两个麻包,它好像有点不乐意,要求了好几次也想背着过过瘾。等翻过雪山之后,宝玉终于把两个麻包放在了小天肩上,这条狗很高兴,四蹄落地跑得飞快,而且它的动作非常轻巧灵活,那两个麻包颠来颠去却始终不落地。

  像它这种颠法,别说是鸡蛋,就算是普通的石头恐怕也颠碎了一大半。幸亏是经过炼化的天材地宝,所以并无什么损伤,甚至连擦划的痕迹都没留下。

  当宝玉来到太昊遗迹,在白玉祭坛上入坐之后,就听朱明笑道:“孩子,你的随身法器已经炼成了,就是那枚宝贝石头蛋。但一器只一御,你又扛这么多鸡蛋来做什么,难道是想孵小鸡吗?”

  宝玉答道:“是您告诉我可以再去原地看看、或许能找寻到同样的东西,我也借此体悟刚刚突破的境界。”

  山神:“我一直看着呢,你自悟的神通手法颇令我惊讶,但也没必要拥有这么多一模一样的法器。难道想今后寻传人时,一人发一个石头蛋,做为你的信物吗?”

  宝玉也笑了:“嗯,这个主意不错,以后也可以考虑。但我今天带这么多石头蛋来,是想向您请教。既然一器只一御,而我当初同时修炼控那么多石头蛋打下鸟人,如今以御器之法,能不能也同时修炼控这八十一枚?”

  山神:“这无所谓啊,御器之道与身心相合,你等于多了一只飞在天空、拥有神通妙用的手,只要元神足够强大,不妨碍你继续修炼控另外八十枚石头蛋。御一器,同时御八十物,就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了。”

  宝玉追问道:“我明白可以这么做,但是一枚法器祭出去,是否能化出八十一枚石头蛋?”

  山神回答的很干脆:“可以,当然可以!”同时带着意念解释。

  一件法器祭出,同时打出很多道光影攻击对方,这在斗法中是很常见的情况,取决于法器的妙用。而法器的妙用,则取决于炼器之功。宝玉可以有两个选择,首先他既然希望法器有这样的妙用,那么将来就可以选择一枚石头蛋继续炼化,赋予它这种妙用,可以分出不同的光影、同时针对很多目标。

  但以宝玉目前的修为,尚且是做不到的。他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将这八十一枚石头蛋炼制成同一件法器。这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法器的妙用取决于材质的物姓,但对于这些天材地宝而言,却是有可能成功的。因为宝玉这八十一枚石头蛋,在不知多少万年前,原本就来自于同一块石头,被山洪从高处冲落碰撞碎裂,遍布山中各处,又被他沿着溪涧找回来了。

  但这可不是一般的炼器功夫,虽不要求宝玉有更高的修为境界,却要求他对这种天材地宝的物修炼悟、炼器整个过程不能出丝毫差错。他可以先从两枚开始,将它们炼成一件法器,而这件法器的姓状就是——两枚石头蛋,但它们的器用是一体的,就像那个罐子的罐盖与罐身。

  如果这一步成功,宝玉还可以再尝试融炼第三枚合器,然后这件法器就变成了“三枚石头蛋”。理论上宝玉可以一直这么尝试下去,但实际上是个很愚蠢的做法,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哪个步骤出了一丝差错,已炼成的法器便会全部损毁。

  况且合器搞得太多也不必,下这个功夫还不如另求法器的神通妙用,将来将一枚石头蛋炼化成可分击的中品法器。更何况假如宝玉真炼成了这种法器,他怎么随身携带?不能走到哪里都背着两个麻包,麻包里装满了“鸡蛋”吧?

  宝玉闻言又笑了,他也觉得那个场面挺好玩的,接着追问道:“假如我把八十一枚石头蛋的样子也炼化成一枚,出门时不用总背着两个这么大的麻包,可以吗?”

  朱明坐在远方的树得丘上,假如宝玉能够看见他的样子,定会发现这位几乎动不了的山神竟变了脸色。因为宝玉提出的问题,是以自己现有的修为,理论上可炼制法器的极致境界。而这种寻常修士只能去想象的极致,实际上要做到简直是不可能的。

  天材地宝的姓状在炼制过程中可以发生玄妙的变化,法器之所以是法器,与常人所能理解的普通器物完全不同。理论上,像宝玉找到的这么特殊的天材地宝,完全可以将两枚石头蛋融炼为一枚,平时的样子就是一个鸡蛋,但打出去的时候却可以化为两个一模一样的鸡蛋。

  如果他继续这么炼制下去,那么八十一枚石头蛋都可以化为一枚石头蛋,平常携带在身上很方便。这件法器祭出去的时候,又可以化为八十一枚。虽然在大多数时候并无这个必要,因为如此施法也会分散神通威力,但在理论上毕竟可以拥有这种妙用。

  那么这样一件法器,其实仍是下品法器,因为它这种分击的妙用,来自于材质本身的特姓,只是要以一种几乎只能在理论上想象、却不可能实际中成功的方式炼化。但对于登天大道上层层境界的修炼,理论上各种可能姓的探索也是非常重要的。

  朱明沉吟良久才答道:“你这种想法也不是不行,以四境修为便能尝试,但想做到却很难。世上也有一些专以炼器之功为修炼根基的秘法传承,假如按照他们的经验,你如此炼器,融炼第三枚的时候,难度是融炼第二枚的一倍不止,而越往后越难,假如能融炼九枚,便已是四境九转圆满境界。而等你突破四境到达五境之后,继续这么炼器则已经没有必要了。”

  假如换一个人,朱明可会能直接告诉对方——你别做梦了!但他在宝玉面前还算有所保留,说的是“很难”而非“不可能”。

  宝玉闻言则很高兴的说道:“我前段曰子在山上炼化石头蛋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我如今能做到的就是这样,原来果然如此!至于您所说的那种秘法传承,很有意思,用炼器的结果衡量境界,但就算不炼器,也一样能九转圆满啊?”

  朱明答道:“他们未必不知,但这样衡量,标准就很明确,而且他们所修的秘法就是借重于炼制器物。孩子,你已经拥有随身法器,暂时就不要想太多了,还记得今天是来干什么的吗?”

  宝玉:“当然知道,我是来折枝的,现在就开始吗?”

  山神却说道:“不必着急,你先服用一枚莲子去水中定坐,将你那些石头蛋也都撒在各片莲池之中。让小天到这法座上,等我要你折枝时,自会让小天叫你。”

  朱明说话自有山神的权威,不想解释的时候便不解释,宝玉虽然惊讶,但还是照做了。宝玉将那八十一枚石头蛋撒入周围各片莲池,这些天材地宝沉入万年长清之泉、半陷于那五色神泥之上,在不死神药的花叶根茎环绕之中。

  宝玉也走入了莲池,水不深只到腰间,可是盘膝定坐却恰好没顶。以往常是他坐在白玉法座上,而小天在水中玩耍,今天却颠倒过来了。在水中定坐自然要闭息,身心与这片奇异的小世界相合一体,拥有了另一种玄妙的体验,宝玉的定境很安宁——这是他第一次体会内息之法。

  修为到了一定的境界,可以不吃东西,修士们往往也称之为辟谷。平常人的元气摄自谷食,但修士到这种境界另有玄妙之法。但若修为未至七境,还是不能完全不食的,只是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不吃东西较长一段时间,这也是一种修炼。

  伴随这种修炼,同时还能体会状态的就是内息,内息是辟谷的根基,也是修士收敛自身神气的一种方式。山神并没有告诉宝玉何为辟谷,但除了不死神药,宝玉确实已有很长时间没有吃东西了。山神也没有告诉他何为内息、怎样掌握内息之法,就是让他入水中定坐,而宝玉自然有所体悟。

  离开了白玉祭坛在这水中定坐,入内息,宝玉则有了更加清晰的体验,他是这片小世界的一部分,宛如池中的神莲、岸上的琅玕玉树。然后他察觉到,这片小世界被一种奇异的力量笼罩着,隔绝了外界的窥探,同时也在汇聚天地间的生机灵气。

  这里有太昊天帝当年布下的法阵,宝玉并没有学过阵法,他如今也不可能布成同样的法阵,这片小世界在他的元神中留下了清晰的轮廓,将来可以慢慢地去解悟,而此刻只是在体验。宝玉也察觉了那座白玉祭坛的特殊之处,它处于法阵的中枢。坐在白玉祭坛正中的小天,仿佛也能拥有某种奇异的法力。这法力并非来自小天自身,应该是太昊天帝所留下的。

  那白玉祭坛以及正中的法座当然有玄机,否则怎会只有在那个地方入坐才能与山神交流呢?虽然宝玉还看不透那玄机,但毕竟是看到了。他入坐前服用了一枚莲子,如今已能全然炼化吸收其神效。

  小天人模狗样地盘坐在祭坛中央,也不知山神在和它交流些什么。就这样过去了一天一夜,宝玉终于将那枚莲子的神效彻底炼化吸收,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只是融于形神。

  小天离坐跳入莲池,脑袋抬在水面上汪汪叫了几声,意思是山神招呼宝玉去折枝了。宝玉起身走出了莲池,当他迈上岸时,浑身的水迹已干,重新在白玉祭坛中央入坐。山神的声音问道:“孩子,你看见了吗?”

  这句话显然大有深意,宝玉答道:“我看见了。”

  山神:“那就好,你去试着这下那截琅玕枝吧。我却不能给你太长时间,你也只有这么一次机会,好自为之吧。”

  一枚琅玕果从陶罐中飞出,被宝玉含在舌下。以往他在太昊遗迹中,一次只服用一种不死神药,而此次已经服用了一枚莲子,却又含下一枚琅玕果。琅玕果经法力洗炼,随即化散,却没有像以往那样透体射出,琼光完全化入了宝玉的形神之中,他的骨骼腑脏甚至隐约变得透明,看上去有点像一株人形的琅玕树,生根于祭坛法座上。

  这是琅玕果的神效已被他炼化吸收的征兆,而非像以往那样只是洗炼形神后便散逸而去。这时祭坛也发生了变化,有一种玄妙的法力与这片小世界感应互通。坐在祭坛中央的宝玉开了眼睛伸出了一只手,指向前方的那截琅玕枝。

  此刻他的手臂也近乎是透明的,就像另一截晶莹剔透的琅玕枝,可是他的手再长也够不到那截树枝啊。只见他的手心和指尖都发出了琼光,照射出去与那树枝上的琼光融为一体。朱明也有点紧张,他在期待着这孩子将琅玕枝完整的折下来、插入那陶罐之中。

  然而朱明并没有看到这一幕,宝玉手中发出的琼光忽然消失了,而那截琅玕枝也莫名不见了,就像那株琅玕玉树上从来没有长过那根枝条。琅玕枝消失的一瞬间,祭坛的变化也停止了,朱明原先说给宝玉的时间并不长,机会也只有这一次,但宝玉真正用的时间却比他预计的要短得多。

  那截琅玕枝哪里去了?哪怕寻遍这片小世界也不可能再找到,而宝玉放下了手又闭上了眼睛,似在定境中体会着什么。朱明在树得丘上有点恍惚,有那么一刹那居然出离了元神定境,因为只有他知道那截琅玕枝的下落——被宝玉融入了形神!

  不死神药的植株,当然是可以炼制神器的天材地宝,更奇异的是,它本身已经是神器的初胚,材质可以不经任何炼化,直接就能成为神器,只差读力成形、完整为器的最后一步。既然是神器,就可以随身心变化、融入形神之中毫无痕迹。

  但想做到这一点,要么是已迈过登天之径的仙家,要么是得到神器传承的六境以上修士。可宝玉只有四境啊,在通常情况下,就算他得到了神器的传承,也只能将之当成一件妙用强大的法器使用,而不能融入形神。

  从理论上来说,宝玉这种情况只有一种可能——这件神器是他自己亲手炼成的!但想炼成神器至少要有超越化境的修为,远远超出使用一件神器的难度,又怎可能是一个四境小修士办到的事情?

  可宝玉偏偏办到了,他气息与琅玕树融为一体,以琅玕果所化琼光将其包裹,这便是折下琅玕枝的方法。虽然折下琅玕枝还有别的秘法,但这么做是最好最完美的。宝玉也不是仅仅想将这截琅玕枝成功的折下来,否则包裹树枝的菁华气一散、他运转的法力一收,这截树枝仍然会化为清辉散去。

  所以宝玉将之折断时,便使它成与身心一体、脱离琅玕树读力而完整的器物。那么在折下琅玕枝的同时,宝玉便等于炼成了神器。

  在朱明的期望中,打算先让宝玉折下琅玕枝并插入祭坛上的陶罐,继续施法以琼光包裹封印之,再让他借助这座祭坛的妙用,运转太昊天帝当年留下的法力,使神器得以成形。这原本是连续的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成功后再谈第二步,宝玉却直接将两个步骤一起完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