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从神迹中走出的强者 第一百六十八章 青州 春试(二)

《从神迹中走出的强者》第一百六十八章 青州 春试(二)

作者:胡春秋 字数:2063 书籍:从神迹中走出的强者

  随着那人的一声令下,诸位考生齐刷刷的盘腿而坐,打开了随身的布袋拿出笔墨纸砚摆放整齐。又从布袋里面拿出名帖,上面写着考生的家世、师出何名等。不过这份名帖提前便送入青州城的府衙核验过,免得一些江湖悍匪混入其中,这传出去让人笑话。

  那位主考官身形瘦弱,却是衣着整齐,留着长长的八字胡,手中拿着厚重的戒尺,朝着诸位考生行了一礼说道:“吾乃青州城白鹿书院的春试主考官黄震西,这两位是陈中礼教习,这位是张渗教习。”

  黄震西指了指身边的两人继续说道:“今日便由我们三人在此护着各位,在门外还有数十位书童候着,若是有些考生忘记带了笔墨纸砚等物,可朝着那些书童打声招呼,自然会将想要之物送来。不过若是被发现有人起了坏心思,也能将他送走了。”

  诸位考生朝着三位考官行了一礼:“多谢考官好意,吾等必当尽心尽力!”

  黄震西清了清嗓子,又继续说道:“本次白鹿书院春试分为两天,第一天为经书典籍,第二天为礼乐辩道。无论本州外州,不论世家大族或是贫苦之人,白鹿书院唯才是举。州守可是说过,这次的前三甲便可去都城赶考,替青州城的读书人拿回往日的荣誉,因此这其间的银钱,都由州守一人所出。”

  诸位考生听闻,均是暗自赞叹着州守的大手笔,只是看着大厅之内如此多人,想要取得前三甲如何容易。一些年近古稀的读书人都要来赶考,看来这次的春试必定又是一番血雨腥风。

  黄震西从旁边举起了一根小木棒,示意旁边的几位书童将大锣抬了上来,只见上面缠绕着红布十分的喜庆。黄震西朝着上面用力了敲打了三下,嘴中默念有词:“天地人和,妙手偶得。青州城白鹿书院春试,得天意而启!”

  随着黄震西话音刚落,站着外面的书童每人拿着厚厚的一沓牛皮纸走了进来,拿到了三位考官的前面,上面有红泥印鉴盖着,显示着无人在半路打开这考卷。

  三位考官点了点头,各自拆开了考卷之后递给了书童分发下去,为了防止作弊,又每人分发了数张草纸。不一会的功夫,整个大厅之中鸦雀无声,只剩下静静的呼吸之声和偶尔的咳嗽声,以及细微研墨的声音。

  这时一位书童端来了香炉,将火折子递给了黄震西后退了出去。只见他将火折子引燃,点燃了香炉上竖着的檀香,朝着挂着的圣人像行了一礼之后,将香炉端正的摆好。一为计算着时辰,二位提神醒目,希冀各位考生能够鲤鱼跃龙门,展翅九万里!

  秦川拿着考题,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这考题与孟青手中的那份几乎相同!除了有几题为论道叙政,并非有固定之言,而其他的史书典籍等,均是秦川提前准备好之语。因此秦川将狼毫笔拿出,仔仔细细的研墨,片刻的稳定心神之后,方才写下了第一笔。

  然而作为惊讶的却是关朗,看着考题之后两眼发白,头脑竟然有些昏沉,一时间不相信这考题的真实,狠狠的掐了自己数下,等到那熟悉的疼痛感传来,已经隐隐约约猜到了秦川的身份。

  那日他十分的自信将考题告知关朗,还让他去旧书摊之中寻找答题之言,关朗还笑他是魔怔起来,想不到他真弄到了白鹿书院春试的考题。怪不得他敢与孟青产生嫌隙而不畏惧,看来秦川手中留着许多的底牌。

  不过既然秦川送了这样一份大礼,关朗自然不会辜负,闭着眼睛思索几下,朝着最熟悉的考题写去,毕竟当时只觉得秦川并不靠谱,对于考题并未做好周全的准备,此时关朗的心中还有一些懊悔不已。

  秦川此刻洋洋洒洒的写着,不时的用眼瞄着四周,发觉孟青才是最为迅速,根本不看考题而是直接下笔,看来是提前将答题之言背得滚瓜烂熟。

  而旁边的沈凌秋,此刻看着她的侧影,饶是秦川情窦未开,竟也是有些着迷起来,终于知晓那青州城的读书人为何都要多看她两眼,当真是有别样的韵味。只是她看不起青州城的读书人,秦川心中对她有着怨气,因此巴不得她这次考不上白鹿书院,只能灰溜溜的回到宁州城。

  但是沈凌秋的下笔速度,丝毫不慢于孟青,秦川一时间觉得是不是整个青州城都知晓这份考题,竟然有人下笔如此之快。秦川稳定了下心神,沾了几下墨水又重新挥毫起来。

  这时黄震西及另外的两位教习开始沿着檀木案几间的小道走了起来,用余光瞥着众位考生的考题,遇到满腹经纶之人点头称赞,站在旁边多看了几眼;若是遇到文思枯竭之人,默默的摇了几下头,转眼就到了另外一处。

  如此的走动着,倒是让一些考生分外的紧张。

  这次青州城白鹿书院的考题,从山川河流到人物典籍,可谓是无所不有。甚至是一些考题翻遍古书,都不一定能寻到答题之言。就算是日阅经书,此刻也是挠头骚耳。因此能在此次白鹿书院的春试之中拔得头筹者,必当是青州城读书人的种子,能够在都城之中光华夺目,让青州城白鹿书院的名声再次传遍整个隆国,甚至是让那另外几处文坛圣地汗颜。

  这时黄震西不禁想到门口照壁上的神秘人所写的《白鹿书院赋》:

  “青州城有一地,名曰白鹿书院。其年数百,其子数万,旧时辉煌,上至庙堂之高为万民请命,治国之策侃侃而来;下有江湖之远传道授业解惑,与清风露水为伍而怡然自得。传承未曾断代,桃李遍布天下。时人称隆国文坛执牛耳者,必是白鹿书院。于外邦人言,乃是知晓白鹿书院而不知太学院。虽处于穷山恶水之地,然而闻名于世间。然数十载,无一入都城太学院者,却有作奸犯科者,虽至青州城,但不至青州读书人。于隆国文坛笑称白鹿已死,再无读书人种子,外邦者不屑与其为伍。每每念至此处痛心不已,然则何焉?人也?岁也?”

  白鹿书院某夜,被一神秘人进入,悄无声息的写下这《白鹿书院赋》,让院内的几十位教习面红耳赤,无言面对青州城的读书人,甚至有人丢下经书典籍,去城外做了一位农夫,从此只问桑田事,世间再无吟诗人。。

  黄震西想到此处,老脸也是一红,若是这次白鹿书院再不能出现几位文人,那这白鹿书院怕是就此沉沦下去,不知何时才能东山再起!

  正在这时,黄震西走到一位少年旁边,沧桑的脸终于泛起了笑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