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从神迹中走出的强者 第一百三十五章 暗流涌动

《从神迹中走出的强者》第一百三十五章 暗流涌动

作者:胡春秋 字数:2196 书籍:从神迹中走出的强者

  隆国的太学院作为隆国读书人的圣地,在数百年前的诸国之战时,不少的精通诗书礼乐的大家北逃至隆国,史称“百家北奔。”这些诸子大家在隆国的都城尊受礼节,在太学院内潜心研究史书典籍,礼乐骑射等。相比其他小国传承断代,在太学院的读书人可以接受流传百年的思想,一些世间难寻的孤本书籍,也只有在太学院可以寻到,因此不少邻国的读书人都要参与都城大考,以进入太学院为荣。

  而隆国不少的皇宫贵族、达官权贵的后人皆在太学院学习,只不过大多十分低调,行走在太学院只当是凡人而已。因此一些颇有心机之人挤破头都要进入太学院,期待能够鲤鱼跃龙门,打通繁华富贵之路。

  此刻都城的太学院热闹异常,许多资历颇厚的教习在院主的房间之内聚集,商讨着本次都城大考的题目。对于隆国的读书人来说,这些教习决定了考题的走向及难易程度,因此走在都城的繁华街道上,教习都是穿着太学院独有的服饰,高高的昂起头接受着旁边的羡慕眼光。甚至不少的读书人故意挤到教习旁边,寻找契机与其说上几句话,说不定在都城大考之时能够走运。因此一些达官贵人也在都城大考之前宴请太学院的各位教习,希望能够从他们的口中套出一些眉目。

  只不过,各位教习在太学院院主房间里面,将自己高傲的头颅低下,等待着他的到来。

  隆国的太学院与南越的青云楼、东晋的天书阁并称为三大读书人的胜地。又因为隆国国力强盛,诸多学派在此杂糅,各处州城皆是太平盛景,因此隆国的太学院隐约领先其他两处。

  太学院的院主,地位自然不同凡响,有在宫中骑马面圣而不必的下跪的赏赐。而至本朝的太学院院主更是“诗书冠群芳,”曾在一甲子才举行一次的岳阳会上,以一己之力,独辩论百家学说三天三夜而不歇息,可谓是引经据典,滔滔不绝,让南越、东晋等国的读书人铩羽而归,就连目不识丁的隆国贫苦百姓听完之后都感觉分外争光。

  就在众人低着头之时,熟悉的脚步声响了起来,各位教习执晚辈礼节对着前面喊道:“见过院主。”

  只见一位身材矮小,长相猥琐的男子,穿着寻常百姓的布衫从院外走了进来,身材约莫只有五尺,长着鹰钩鼻,眯眯眼,任由白发披在肩上,有些发白的胡须上还挂着油渍,想必又是去都城的那家百年老字号的小摊吃包子去了。

  在院主的旁边,站着一沉默寡言之人,头发花白,脸上的皱纹深深的陷了下去,平时总是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甚至连喘息之声都若隐若现,生怕他某个时间突然倒地不起。就这副模样,似乎根本做不了事情。据说这位老人为院主幼年时书童,如今成为院主的管家。不过诸位教习从未听过他开口,似乎是一个聋哑之人,但是碍于院长的关系,谁也不敢嘲笑他。

  太学院的院主见到众位教习如此紧张,不由得打趣道:“这每次的都城大考,都是来赶考的学子紧张,为何你们一个个脸色凝重,难道是不知道出什么考题吗?”

  太学院大考,由不同的教习在纸上命题,而后统一交给院主封存。在大考前的几日,由院主在众多考题之中抽些考题组成考卷,甚至会根据世间之事稍作修改考题,因此众位教习如同考生一般,不到开考之日,并不知道院主究竟是选择了哪些考题。而一些达官贵族因此在这几日宴请众位教习,偷偷打听他们出的考题。

  只是这次的都城大考实在是不一般,听说南越的青云楼、东晋的天书阁也将派出弟子参与都城考试,要将岳阳会上输掉的颜面夺回来。若是让他们夺魁,恐怕隆国的读书人要戳众位教习的后背了。

  若是都城大考只是考些史书典籍倒也无妨,虽说考卷由专门的印鉴封印,众位教习在阅卷之时并不知道究竟为何人,但是隆国的读书人多少知晓些考题的方向,笔墨之上不会输与他人。只是每次的都城大考还要考些诗书礼乐等,甚至是一些并不知晓的新奇玩意,在众目睽睽之下,若是被人看出了众位教习弄虚作假的名堂,那隆国的脸面都要被丢尽了。

  此时一位老者咳嗽了两声,对着院主行了一礼。虽说他的年龄要长于院主,但是院主的成就远在他之上,哪怕是如此心高气傲之人也要说一声服气:“院主,此次的都城大考与之前不同,除了隆国的皇子、小王爷等人,就连另外两处也派出弟子,听说号称百年来‘诗句第二’的青云楼钟伯礼,以及论道闻名的天书阁徐开元不远万里都要过来,可谓是贼子之心,人人可知。若是咱们不能好生准备,让他国夺去了头名,那守卫边疆的将士都不同意。”

  “是啊,裘教习说得对。若是诗书礼仪,咱们太学院的教习还是有些自信,但若是谈到其他的玩意,咱们隆国的读书人可不见得样样精通。若是被另外两处赢得了些名声,那隆国的读书人可是敢站在太学院的大门口骂街的!”旁边一位年轻些的教习想起成群结队的读书人站在门外的情景,不由得头皮发麻。毕竟圣人可说过,读书人只要不做叛国之事,说些话语无关痛痒。

  “院主,我也正有此意。虽说我先祖是亡国之人,在战乱之中逃亡至隆国,但是在此繁衍生息几十年,后代早就习惯了隆国的风土人情,不得不承认,自己也算是半个隆国人。我一生没有什么才能,唯有知晓些古文典籍,在太学院内教导些读书人倒也逍遥自在,只是被他国夺魁,先不说圣人的颜面尽失,连我们这些教习都不敢出去,见到自己的幼子,都不敢说自己是太学院的教书先生。”另外一位教习言辞恳切,声泪俱下。

  太学院的院长知晓众人在此为何而来,听到各种议论之声后,只是摆了摆手:“孔圣人说有教无类,管他是南越还是东晋之人,只要进了太学院,那便是读书之人。可别忘了,往上数个几百年,谁也不是隆国之人,如此看来,何以畏惧是他国之人夺魁呢?虽说咱们寻常教导的大多是隆国的读书人,若是被另外两处赢得名声,只说咱们的功力还不够深而已。因此使些手段确保隆国的读书人夺魁,那岂不是毁了天下读书人的种子?”

  听闻院主所言,众位教习面色惭愧,不由得行了一礼,赞叹院主的胸怀大度。

  太学院的院主笑道:“诸位下去歇息吧,离都城大考还有数年的时间准备,好好出些考题即可,其他的无须担心。”

  众位教习听闻不再言语,相互看了一眼转身离去,太学院的院主对旁边的管家说道:“小楼,我近段时间有些倦意,收拾下东西我们出去走走吧,说不定能遇到些命中之人。”

  那名老人睁开了双眼点了点头,随后又继续睡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