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间不值得 第501章 向圣人学习

《人间不值得》第501章 向圣人学习

作者:老杨半仙 字数:2603 书籍:人间不值得

  “不瞒你说啊!这是我第一次穿白大褂。”杨萌在潘安国的办公室里穿着一件医生白大褂转来转去:“你这里有没有镜子?我瞅瞅好看不。”

  潘安国道:“洗手间里有!”

  杨萌跑去洗手间,过了半天后他才出来:“啧啧,帅啊!还真像那么回事!”

  潘安国无语道:“你这样自己说自己帅真的好么?”

  杨萌却道:“有些话明明是实话却不能说,说出来就是脸皮厚。我从来不在乎这些,实话实说,帅就是帅!”

  潘安国已经不想跟杨萌纠缠这个话题了:“你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说小杨啊,我听佩宇说,你最近天天在家里无所事事?”

  杨萌听后往沙发上一坐:“谁说不是呢!光剩下玩游戏机了,顺便打破了一堆游戏的速通纪录。现在‘speedrun’上都是我的名字。”

  现在有些游戏机玩家追求游戏速度通关的记录,有的游戏竞争还很激烈,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最初版本的《超级玛丽》,现在时间比拼已经到了毫秒级别,现在的通关世界纪录是4分56秒245毫秒。

  杨萌倒是没玩什么《超级玛丽》,但是他把自己玩过得《血缘》《仁王》《盐与避难所》《茶杯头》《生化危机》系列之类游戏的速通纪录通通打破。

  潘安国道:“你这样生活不是太无聊了?人总要有点儿事情做才行。不是我吹我儿子,可是你看佩宇,现在都成了市立医院骨科金字招牌了,你是他师傅,你肯定比他更厉害啊!”

  杨萌点上一根烟笑道:“我这是打算当孔子呢!徒弟有出息就行了。”

  “你小子这是说自己是圣人呐?”潘安国笑道。

  结果杨萌摊开手:“现在人啊,都知道孔子,可是谁知道他老人的事迹?你知道么?”

  潘安国道:“他写了《论语》!”

  杨萌笑着摇了摇头:“孔子的著作是‘六艺’,也就是《诗》、《书、》《礼》、《易》、《乐》、《春秋》,而且都是‘编纂’,就是把别人说的事情整理修正起来而已。而让孔子大名流传至今的《论语》,其实是孔子的弟子和他的再传弟子写出来的书。所以徒弟收得好,师傅混的香。我收点儿徒弟然后教育他们怎么尊重师傅就行。哈哈哈哈。潘老爷子,我问你一个问题,孔子姓什么?”

  潘安国听后一愣,其实正如杨萌说的那样,很多人对孔子的认知只停留在‘学生三千’‘周游列国’上面,到底他老人家做了什么还真是不知道。

  “他姓孔吧?他的后代不是都姓孔么?”潘安国回答道。

  杨萌摇了摇头:“不对,‘孔’是他的‘氏’而不是他的‘姓’。”

  在古时候,‘姓’和‘氏’是严格区分的。‘姓’是一个人血统的标志,一般会随着祖先传承下来不会改变,人一看到这个人的‘姓’就知道他的血统;而‘氏’则是代表着家族,反应是一个

  家族的特征,比如住在哪做什么职业之类,所以‘氏’经常会变,比如一个家族里几个孩子各自成家,那他们的‘氏’也就不同。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说‘愿者上钩’的姜子牙,都知道他姓姜名尚,‘子牙’是他的‘字’,但是史书上却都叫他吕尚。这是因为他的‘氏’是‘吕’,是被封在吕地的姜姓后人,包括秦国的大商人吕不韦也是如此。

  那时候称呼人都是称呼‘氏’而不是姓。诗人屈原的‘屈’也是他的氏而不是他的姓,人家姓芈。(顺便一提,‘原’也不是他的名。屈原名平字屈原。)

  潘安国不解问道:“他不姓孔姓什么?孔丘、孔丘,难道他姓丘?”

  “那是他的名,孔丘名丘子仲尼。那时候人们称呼‘字’,所以应该叫他孔仲尼才对。”杨萌摇了摇头,否定了潘安国的说法。

  “那他姓什么?孔子。。。。。。总不能姓‘子’吧?”潘安国一头雾水。

  杨萌打了个响指:“你还说对了。”

  “啥玩意?”潘安国指着杨萌道:“你别忽悠我!我就算不了解那时候的历史我也知道‘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什么‘老子’、‘孟子’、‘荀子’之类的,就好像现在称呼那些德高望重的人李老、张老差不多的意思!”

  “看吧看吧?《论语》里说的好: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别说你不知道这句话!”杨萌撇嘴道:“我话还没说完你就反驳,你怎么进步?你还赶不上你儿子呢!怎么这么不虚心?”

  潘安国一脸黑线:“好,那你说!”

  杨萌解释道:“孔子有个好爹,算是商朝王族后裔,人家祖上是商纣王的亲兄弟微子启。当时周朝建立的时候,微子启被封到商丘建立宋国也就是孔子的先祖。商朝王族姓什么?商纣王姓什么?人家姓‘子’!所以说孔子是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这可是要区分细致的,后来到了秦汉时期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同姓间没有太多凝聚力了,所以姓氏逐渐同化,称呼一个人用‘姓’用‘氏’才开始都行。比如说秦始皇嬴政,有的史书里叫他赵政,这是因为他姓‘赢’氏‘赵’。”

  潘安国听后确实一脸无语之色:“我说杨萌,你整天研究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干什么?做点儿正事不好么?”

  “你这话我就不愿意听了!”杨萌道:“教育徒弟怎么就不是正事了?我现在就在向着孔圣人学习怎么教育徒弟呢,这也包括你儿子好吧?”

  孔圣人的故事其实很有传奇性,传说里孔圣人是麒麟找到他妈送来的‘神子’,当然,传说都是不太靠谱的,事实上他老圣人是‘野X而出’,也就是‘私生子’。

  他父亲叔梁纥当年也是个牛人,贵族身份而且能文能武,当过鲁国的陬邑大夫。在当时号称‘鲁国三虎将’之一。(这也是孔子身材高大原因。)

  这叔梁

  纥虽然够牛,但是有个问题,就是九个女儿一个儿子,而他的儿子腿脚还不利索,叔梁纥于是就想生个儿子,于是就娶了孔子的母亲颜征在生了孔子。

  当然,这是史书上的说法,有极大地美化成分。

  为什么这么说呢?叔梁纥是货真价实的贵族,而颜征在则是普通的农家妇女。而且那时候叔梁纥至少六十六岁,而颜征在也就十几岁。所以到底是什么情况事情还真不好说。

  而且颜征在生下孔老圣人后,叔梁纥压根就没管他,甚至人家压根就不知道自己有这个儿子。从孔圣人出生到三年后叔梁纥过世两人可能就没见过面。

  事情的转变是孔圣人十五岁的时候,那一年颜征在过世。也不知道是有高人指点还是孔圣人年少聪慧,直接把颜征在的棺材搬到一个繁华大街上,说要让父母合葬。名义上他是不知道老爹的葬处向百姓打听,实在就是制造舆论压力。

  那时候汉国忠孝治国,他老人的行为造成了社会影响,孔家这才注意到孔子的存在,结果就是孔子不仅让父母合葬,还重新得到了贵族身份。当然,也是什么大贵族,就是普通的‘士族’,开始投身仕途,也不是什么大官,又是看仓库又是管理畜牧的。

  不过孔子热爱读书,那年头贵族如果要婚丧嫁娶是有一套复杂的礼仪,而孔子把这一套背的滚瓜乱熟,所以当时贵族家里如果要办理红白喜事都邀请他去当司仪,在贵族圈里倒是有了一定声望。

  也就是那时候,他开始开办学校教人读书,不管是谁只要一束腊肉就可以成为他的学生,也就是这样,孔子有了三千门徒‘七十二贤’。而他也成功进入了上层贵族圈。

  但是你说你搞学问就搞学问,非要卷进政治圈干啥?在鲁国各种内斗中他是各种折腾了大概二十年,甚至一度成为大司寇甚至担任过代理国相。但是最后还是失败被赶出了权力圈,这才有了他带着一大堆弟子周游列国的事情。

  而且他周游列国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走到哪里都有人夹道欢迎,这一路上磨难重重,是各种被人不待见。

  ‘丧家犬’一词就是形容孔子的:那是他跑到郑国的时候和弟子走散,弟子们到处打听师傅下落,最后一个郑国人说:有人像一条‘丧家犬’一样站在外城东门,结果他徒弟去了一看,好家伙,还真是孔子。

  他老人家带着徒弟在外面晃悠了十四年,不管去哪里混的都不咋地,最后还是回到了路过。那时候他也快七十岁,彻底断了当官的心思,于是开始了‘六艺’的编纂工作。

  但是架不住他徒弟多啊!各种有出息!子贡经商超级有钱;子路在卫国当了大贵族;冉有带着鲁**队战胜齐国。。。。。。

  就是这些徒弟给力,才有了后来的《论语》,才有了今天的的孔圣人。

  说到这,杨萌伸出大拇指:“所以说,收些好徒弟绝对比自己混得好更重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