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间不值得 第347章 罗姆人

《人间不值得》第347章 罗姆人

作者:老杨半仙 字数:2817 书籍:人间不值得

  “可是这里有孩子啊。”小雯道。

  杨萌叹气道:“你说的孩子和她旁边的那个女孩刚才还在那边偷人东西!那个女的刚才送给一个游客一束花,然后要了五欧元;那几个男人则是在那边玩三个杯子一个球骗人钱的。你瞧这个,现在嘴上还飘着叶子呢!这些吉卜赛人。。。。。。唉,怎么说呢?同情心虽然廉价,但是也不是任意挥霍的。”

  二战时期都知道犹太人很惨,他们被日耳曼人疯狂屠杀,其实当时被屠杀的不光有犹太人还有吉卜赛人,但是战后几乎所有欧洲人都选择了无视吉卜赛人受到的迫害。

  其实吉卜赛人比犹太人更惨,但是他们却被大多数欧洲人歧视。欧洲人的双标也很厉害,一边高喊‘博爱自由平等’,一边歧视吉卜赛人。

  不同的国家对吉卜赛人的称呼都不一样,高卢人称呼他们为‘波西米亚人’,腐国人叫他们‘吉卜赛人’,西班牙则叫他们‘弗拉明戈人’,而他们自己则自称为‘罗姆人’。当他们的面最好还是叫他们‘罗姆人’,不然很容易引发争执。

  (现在女孩穿的波西米亚风格长裙,不是指捷克的波西米亚地区人的穿衣风格,而是指吉卜赛人,而西班牙人爱跳的弗拉明戈舞,也是吉卜赛人的开创的风潮)

  很多人说国内没有吉卜赛人,事实上古籍中还真记录了吉卜赛人的事迹,在当时他们被称为‘啰哩回回’。现在在西部有一万多人,虽然被划入维族,但是维族却叫他们‘阿布达里人’,按照他们的生活习惯等来看,很有可能就是吉卜赛人的分支。

  欧洲人嘴上是绝不歧视吉卜赛人的,大量文学作品都在描写吉卜赛人,著名的《巴黎圣母院》里的艾丝美拉达就是被吉卜赛人偷走抚养大的孩子;还有《卡门》里的卡门;《百年孤独》里一个吉卜赛人寓言了整个波恩维特家族命运;高尔基在《童年》里描写的阿廖沙的童年好友‘小茨冈’,更不用说在汉国父辈人里人人皆知的《大篷车》。。。。。。

  像这样的作品实在太多了,欧洲文人墨客最爱的就是吉卜赛人,在所有的文学作品里描述的吉卜赛人都是热情善良见义勇为洒脱奔放乐于助人的性格。

  但是他们爱没用,老百姓是真心不喜欢吉卜赛人。

  在老百姓眼里,吉卜赛人就是:小偷、乞丐、骗子、人贩子!没看到艾丝美拉达就是被吉卜赛人偷走的么?著名导演盖里奇的电影《偷拐抢骗》里布拉达皮特饰演的吉卜赛人‘米奇’更符合大众眼里对吉卜赛人的定位:暴力、骗子。

  (说句题外话,盖里奇是麦当娜的前夫,绝对的鬼才,《两杆大烟枪》、《摇滚黑帮》和《偷拐抢骗》绝对是黑色幽默黑帮片的代表,像《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之类的黑色幽默影片其实都是模仿盖里奇。强烈建议大家都看看。我最爱两个导演,一个是昆汀,一个是‘英国版昆汀’盖里奇)

  这也跟吉卜赛人的生活习惯有关:早年的吉卜赛人是迁徙民族,一千多万吉卜赛人的足迹遍布欧亚大陆,他们以大篷车为家以大篷车为交通工具,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游荡。

  而迎接他们的就是:驱赶、歧视甚至杀害。

  从五百多年前瑞士第一个开始立法禁止吉卜赛人在境内逗留开始,数个国家纷纷效仿,像西班牙抓到吉卜赛人,直接割去耳朵驱逐出境,不到一百年,整个欧洲几乎所有国家都制定了类似的法令法规,吉卜赛人在欧洲各国成了法律意义上的‘贱民’。

  单纯的驱赶算是善良的,有的国家则直接立法可以抓吉卜赛人做奴隶;像日耳曼更狠,抓到吉卜赛人可以直接斩首示众;而大航海时代各个国家又抓吉卜赛人去殖民地为他们创造财富,至于二战时期就更不用说了,几十万上百的人被送进了集中营。。。。。。

  但是和犹太人不同,在那个时期死了那么多吉卜赛人却连个水漂都没打起来。那种感觉在欧洲人眼里就像是:“哦,死的是吉卜赛人啊?他们该死。”

  这也跟吉卜赛人的生活习惯有关:同为流浪民族,犹太人擅长学习、经商;而吉卜赛人呢?不事生产不耕不织。没有固定的落脚点,没有固定的工作,当然也没有固定的收入。他们内部生活封闭性极强,基本来说就是以家庭为主。

  那吉卜赛人靠什么为生呢?男人一般做铁匠以及驯兽,女人则是售卖手帕、地毯等手工艺品,同时还有街头表演以及占卜。。。。。。

  这能吃饱肚子么?肯定不能了!那怎么办?偷、骗、抢。。。。。。

  而且吉卜赛人虽说很多都能说会道会使用几国语言,但是内部交流还是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由于不接受教育所以有超高的文盲率。日子过的依然不咋地。尽管欧洲学校很多都是免费教育,但是吉卜赛人却不愿意送孩子去上学而是让孩子去赚钱。让他们去乞讨、盗窃、甚至卖Y以及买卖小孩。。。。。。

  事实上:他们受歧视也跟自己有关系,其实欧洲各国二战后都先后多次制定过试图让吉卜赛人定居下来的法令和政策,但是很多吉卜赛人拒不执行,他们把那些接受政策的吉卜赛人称为‘辛特人’,认为他们忘祖背宗。

  事实上一些‘辛特人’过的日子比吉卜赛人好过多了,比如东欧那边的一些吉卜赛人,靠着铁匠、音乐表演等传统手艺已经开始好过起来,很多辛特人也把孩子送进了学校接受教育,这都是改善生活的好办法。

  现在九成的吉卜赛人已经不流浪了,但是依然按照传统住在石头小房子或者房车里,一家人紧密的生活在一起,和原来在敞篷马车里生活差不多。而且对所居住的地区没有任何归属感,不去工作不创造税收,不服兵役,反而要享受所在国家的福利吞噬救济金,如果这个国家福利不好就换下一个国家。

  难怪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了,就连以‘皿煮’著称的高卢,‘吉卜赛人’这个词都是一个侮辱性词汇,意思就是小偷和骗子。欧洲为了如何对待这些吉卜赛人也是绞尽脑汁,2005年的时候,欧盟就启动了一个被人歌功颂德的‘十年欧姆人融入计划’,大致意思就是把吉卜赛人送入学校,用十年时间教会他们学习知识培训技能提供工作机会,让他们融入社会,结果这项花费巨大声势浩大的工程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人家根本就不接受。

  而巴黎大概是整个西欧吉卜赛人聚集最多的城市。毕竟东欧和西欧经济还是有差距的,很多吉卜赛人千里迢迢的跑到巴黎郊区直接安营扎寨然后在这里谋生------而且这里大多数都是非法入境,但是巴黎警方却拿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嗯,其实高卢对于非法入境查的一点儿都不严,很多汉国人都是偷渡到了高卢或者超出了合法居留时间留在这里但是一样生活:警察根本不会去查询大街上的每个人。杨萌在他们眼前被吉卜赛人包围了他们都不管,哪有空去管非法移民?

  但是高卢还真的做出驱赶非法入境吉卜赛人的事情:毕竟来了之后又偷又骗又抢扰乱社会治安还要享受社会福利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申请补贴,这尼玛是个人都受不了吧?于是十年前他们就曾经试图过驱逐非法入境的吉卜赛人。

  注意,是非法入境的吉卜赛人!

  现在很多吉卜赛人都是从东欧国家到的巴黎,毕竟同为欧洲,西欧比东欧经济好太多了。而不管东欧西欧,大家同在欧盟有三个月合法居留时间,超过三个月就是非法入境,而高卢境内不少吉卜赛人是法国国籍,这些人高卢没法驱逐。那驱逐非法入境的吉卜赛人应该没问题吧?

  事实上抓非法入境的吉卜赛人真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吉卜赛人都是一群一群的一起住在房车里,警察去查证件一查一个准。最后查出来大概七百多个非法入境的吉卜赛人。(咳咳,由此可见高卢警察的执行能力,这数量能有真实数目的十分之一就要烧高香了。)

  而且高卢政府驱逐那些非法入境的吉卜赛人的时候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三百欧元路费让他们回归故里!这政府做的按理说是没毛病吧?

  但是这就触碰到了高卢人的痛点,别管他们心里怎么讨厌吉卜赛人怎么歧视吉卜赛人,但是表面上我们可是连老鼠都不舍得治理的‘圣母’!怎么能这样正大光明的欺负吉卜赛人呢?

  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

  高卢人可是革命的老祖宗!

  于是一次合理合法的驱赶非法入境的行为就演变成了遍布高卢一百三十五个城市的大型抗议示威活动。说这是‘种族歧视’,有的地方还发生了暴动。无奈之下高卢政府只能让步不了了之。

  而这个事情的结果就是:巴黎吉卜赛人泛滥,治安进一步下降,再加上北非、中东那边过来的。。。。。。

  反正想象中的巴黎和眼里看到的巴黎真的不一样。

  ps:双倍月票啦,求支援求打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