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占锋 1 夜市

《占锋》1 夜市

作者:河止西 字数:2761 书籍:占锋

  “哎呀,不好!”当李山发现情况不妙的时候,再想躲就已经来不及了。

  滑油从发动机上已经松开的一根粗管里喷涌而出,将站在下方正仰着头工作的李山给浇了个正着。

  他只是下意识地侧了侧身,结果还是被淋了一身。尽管他及时闭紧了双眼,可还是渗进去了一些,蛰得他眼泪直流。嘴里也被灌进去了不少,有种喝了一大口生油的味道,腻得他不停地往外吐,其中一小部分则顺着食道流进了胃里。

  师傅黄江急忙跑过来,掏出几张纸巾帮他擦拭眼睛。

  这种高性能滑油主要用于飞机发动机内转动件的润滑,含有一定的有毒成份,也不知道对眼睛会不会造成影响,李山心中郁闷地想着。

  他试着睁开双眼,只觉得眼皮似被什么粘住了一般,黏糊糊的,又酸又涩,眼前黄江的身影也有些模糊。

  本来李山正在车间上夜班,发动机在试车台试车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故障,工长便临时安排他跟师傅黄江一起去试车台排故,需要他们去更换一些部件。

  在分解一个管子时,作为学徒工的李山没什么经验,这根管子刚一松开,里面的滑油便喷了出来。原本这个管子里滑油压力并没有这么大,由于试车台的工人在发动机停车后,忘记了卸去压力,所以这个加了压的滑油便迅速喷出,将没有防备的李山给浇了一身。

  黄江叫他赶快回去换衣服洗澡,李山心中只能暗叫倒霉。

  当他回到66车间厂房的时候,工段这边还有人在忙活着。

  66车间是飞机发动机总装配车间,是全厂整个产品流水线上的最后一道工序,车间任务完成的好坏也就直接关系到全厂生产任务是否能够按期完成。而李山所在的总装工段则是这最后一道工序里的最后一步,为了能够确保任务按时完成,所以总装工段加班什么的,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二组的杨荣迎面碰到了正低着头走路的李山,他先是一楞,接着便笑了起来,有些幸灾乐祸地道:“这不是李山李大公子吗,怎么,这么想占国家的便宜的,捞油水也不带这么捞的吧。”

  “你给我滚一边去。”李山没好气地说道。幸好现在是晚上,车间的人并不多,要是在白天,被人看到了岂不成了车间的笑柄。

  工长看到李山回来了,开口便问道:“小李,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那边的工作都结束了吗,嗯!你这是?”

  “工长,不小心被滑油给浇到了。”李山有些悻悻地说道。

  “赶快去洗洗吧。”工长皱了皱眉头道。

  总装车间的厂房是按照国际一流标准设计建造的,各方面设施都比较齐全,厂房里还配置了澡堂,二十四小时供应热水,可供工人们干完活后使用。

  尽管李山洗了好几遍,可总觉得身上有股淡淡的滑油味,眼睛也有些红肿,但视力似乎并没有受到影响。

  折腾了这一阵子,李山也有些乏了。他的胃一直不太好,晚饭的时候刚好在试车台干活,所以就错过了饭点,这会儿越发的感到不太舒服,琢磨着一会到厂外美美的咥一大碗油泼面。

  跟工长请假的时候,还有些担心,不知道他会不会答应,按照厂里规定,夜班也属于正常的上班时间。

  工长大名刘和平,今年三十七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到了今年年底,车间生产主任就要退休了,工长跟其他工段几个自认为有资格的工长都盯上了这个位置,他们一直在明争暗斗。

  在这较劲的节骨眼上,全工段弟兄们确实给力,活也干得漂亮,让工长大大露脸了。工长前些日子额头上紧皱的川字明显舒展了许多,他这几天极力压抑着兴奋的心情,因为他的几个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工段这个月或多或少的都出现了一些质量问题。

  所以,当李山提出外出时,他非常爽快得答应了,只是叮嘱他快去快回。

  请好了假,李山兴冲冲的往外走,到了车间门口,恰好看到二组的杨荣迎面走了过来。突然想到:这小子前两天刚买了一辆电动自行车,何不借来一用。向他借车的时候,这家伙还有点舍不得的样子,一直跟着李山来到了车棚,反复叮嘱骑车时车闸别一下捏的太死、停车的时候一定要把车锁好……

  李山连忙拍着胸脯保证道:“知道了,知道了,您就放心吧!”真是个啰嗦的家伙,说完就跨上车,手碗一转,车子飞快地向厂外驶去。

  李山所在的这家工厂位于长安市北郊,是一家大型军工企业,名曰红旗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这个公司包括子公司、劳动服务公司等单位,有正式职工一万多人,在长安市可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型军工企业,公司原名红旗航空发动机制造厂,历经数十载,虽然几度更名,但人们一直还是习惯把它称之红旗厂。

  厂子南边因为有个村叫许家湾村,因此包括红旗厂在内的这个地区被称为许家湾地区。近些年随着城市不断地向城北发展,许家湾地区也建起了许多高楼大厦,北郊也一改往日人们心目中的“北大荒”印象,曾经有人戏言道:今有铜锣湾,明日许家湾,似乎也并非遥不可及。

  与国内的许多城中村一样,许家湾村的土地都被开发商征走了,村民们也摇身一变成了居民,他们没有了土地,又不想坐吃山空,于是想尽法子找寻着赚钱的路子。临街的房屋都迫不及待地改造成了门面房,街道两旁各种店铺林立,而最多的就是各种餐馆。

  苗孩食府就是其中的一家,这家店的面食不仅口感好,而且份量足,最有特色的是他们家装面用的器具居然是洗脸盆大小的不锈钢盆子,往餐桌上这么一放,会给第一次来这里的顾客在视觉上带来强烈的冲击。

  苗孩食府是李山经常去的地方,今晚也不例外。

  现在正值初夏,白日里的燥热已然散去。骑在电动车上,微风迎面吹来,感到凉爽宜人。李山心里琢磨着,这电动车就是好,比骑自行车强多了,即不费力,又不像摩托车那样还得加油,还能感受到骑行的快感,是不是将来自己也整上一辆?

  正寻思着,已经来到了许家湾村,都快到晚上十二点了,街道上依然十分的热闹,路两边的小吃摊上几乎座无虚席,几个烧烤炉上烟雾缭绕,老远就能闻到烤肉那特有的香气,人们喝着啤酒,吃着烤肉,正好好享受着这美好的夜晚。

  李山径直来到了苗孩食府门口,四下里瞅了瞅,便把车停到了这家餐馆的窗户下面,这样,坐在店里透过窗户就能够看到外面车子的情况。

  锁好车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后,李山便迈步进了饭馆。

  “老板,来一个大碗油泼面,辣子少放点。”李山一进门就冲着店老板大声的吩咐着。

  店里的面一般分大小碗,大碗10块,小碗9块,在份量上大碗比小碗多加了一根面,李山琢磨好了,仅是多加1块钱而已,这样比较划算,所以就要了大碗。

  由于平时经常来的缘故,与这家店老板也算熟识。今天却见这个老板一脸的苦相,好像谁欠他五百块钱似的,也不像往常那样热情,只是生硬的应了一声,便转身向后厨走去。

  正纳闷着,忽听身后传来了一个声音:“木呆,怎么你也来吃饭?”

  木呆是李山小时候的外号,已经很久没有人这么叫他了。

  转过头一看,这才注意到屋里的其他几个人。

  靠中间的一张桌子边坐了三个人,中间的那个人正咧着嘴、龇着牙面露笑容,刚才说话的正是此人。

  “黑三!”原来是他,李山的心头不由得一紧。

  黑三,大名张青,上初中的时候跟李山不仅是同班同学,而且他们还住在同一个楼里。

  黑三在上初中的时候就已经在全校鼎鼎大名了。不知什么原因,这家伙比班上其他学生大了两三岁。经常仗着身高体壮欺负其他同学,当然也包括李山。这家伙干得最离谱的是某次期末考试前,他竟然掰弯了学校教务处窗户的铁栏杆,钻进屋里盗取试卷。小小年纪便已显示出了其“不凡”的一面。当然,他初中还没毕业便辍学了。

  后来李山一家搬走了,就很少见过他,只是偶尔在大街上见过几次,其装扮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道上混的”。再后来听说他染上了毒瘾,是这一带有名的“烟民”。这家伙经常在许家湾地区厮混,属于几进宫人员,在许家湾派出所都是挂上号了的,许多人都有过被他“借钱”的经历。

  今天竟然在这里遇到了他,一种不好的感觉笼罩在了李山的心头。

  “怎么不认识了,我是你三哥呀。”这时,黑三摆出一幅十分的热情跟李山打着招呼。平时见到这种人李山能躲多远就躲多远,谁愿意招惹这种人呀,李山心中感觉有几分不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