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风雨江山之金戈铁马 第1章 青青河草 寸土不让

《风雨江山之金戈铁马》第1章 青青河草 寸土不让

作者:谷峰泰然 字数:2709 书籍:风雨江山之金戈铁马

  由于本小说是为纯历史架空小说,仅供读者作茶饭之余的笑谈,所以其间牵扯到的国名,希望读者不要与历史上的朝代相挂钩。

  好了,我们开始讲一讲本小说中的故事。

  我们作为人类,所看到的、听到的,实在是太渺小了,因为我们的时空实在太大了,即使科技再发达,仍然有许多我们不知道或许根本难以接受的事情,我们自以为我们自己是唯一的人类,我们生活着的是唯一的大陆。可是,或许,在某一个时空里,或许还有着无数的我们根本想不到的大陆,生活着和我们差不多的人类,拥有着和我们曾经一样的文明,他们看不到我们,我们也触及不到他们。他们发生的故事和我们曾经发生的故事,实在是太像了,看见他们,就如梦境一般,像是回到了过去。

  现在,就让我们穿过时空,透过那些碎片,进入这拥有着和我们曾经一样的文明的如梦一般的大陆!

  这是一片战火纷飞的大陆,很让我们联想几千年前战国时代,与那个时代一样,这片广袤的大陆上,群雄割据,战火不断,一直上演着我们习以为常的弱肉强食的悲剧。

  大陆的西边,是西南地域,这里是强国林立的地区,西秦与西魏两国便是这强国之中的强国;大陆的北边。是域外地区,这里有着许多未开化的民族,有着许多民风彪悍的国家,诸如胡国、羌国和燕国,大陆的东南,是富饶的南疆地区,这里山水宜人、经济发达,富庶之国比比皆是,如晋国、齐国和吴国,最为弱小的是两河地区,分为河内河外,两河国家由于国弱民贫,很少参与争霸,一直是被侵犯的对象,河内地区共有四国,杨、姜、梁、清,姜清两国最弱,梁国的实力在四国中则首屈一指。

  不巧,我们的故事却要这弱小的清国讲起(再申明一下,此清国并非历史上皇太极建立的清王朝,仅为作者对“清”这个国名的喜欢),这个小国处于河内地区,靠着两河的滋养,国土还算富饶。但是当时的国君废帝陆科对于政事从不过问,只顾享乐,国家的实际运行都是靠国内几个庞大家族支撑。出于对国君荒淫误国的不满,趁着陆科病重,徐氏家族联合王氏家族,悄悄发动了京州事变,将陆科杀死。当时徐太后作为徐家的长姐,一下子掌握了清国的权力,在她的强势推动下,她的儿子皇四子陆稷被推上了帝位,改年号为祥兴。年轻稚嫩的他由于这个偶然的机会,登上了皇帝的宝座,面对腐败颓废的国家,他立志要励精图治,做一代明君。在皇太后的呵护和徐氏一族的支持下,他大胆启用了一批青年才俊,替这个小国注入了新鲜活力。

  这一日,陆稷的老师,当时的中枢大臣佟多伦正在给陆稷讲治国之道。佟多伦已经年近五十,却是老当益壮,格外精神,略带银丝的头发整齐地梳着发髻,套在一个银色的木质发冠里,颚下黑里杂白的胡须被他摸来摸去,显得十分柔顺,他发出洪亮如钟的声音,对陆稷说道:“治国,最重要的就是顺应民意,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他的面前坐着的是陆稷,发髻用一个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的刻有龙图腾的发冠套着,身上穿着白色的绘有蟠龙图腾的紧身龙袍,一张稚嫩却充满志气的脸看着他的老师,他对他读的书并不感兴趣,毕竟这些道理他都懂,他感兴趣的是他的老师,这个一直被别人称为“老狐狸”的老臣。

  这时,一名甲士冲了进来,禀报道:“陛下,徐丞相请你立即前往议政殿,众臣们都在那里候着您!”

  陆稷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但是进了议政殿,看着众臣们议论纷纷,再看看徐寅、王泽的脸色都不太好看,也意识到出事了。

  等到陆稷坐稳了,徐寅急忙上奏道:“据宁州府来报,晋国起兵三十万北上,其先锋徐超、曹冉势如破竹,梁国、姜国纷纷献降,如今,晋军已经逼向我国国境!”

  陆稷也有些惊讶,他还没听说过这么多的兵马,但是他也听老师说过,为君者,即使大厦将倾,也要泰然自若,所以故作镇静地点了点头,问道:“既然如此,你们这些大臣且说说,如何应敌?”

  一位大臣上奏道:“如论国力,梁国胜于我国,陛下试想,梁国都敌不过晋军,我们又如何是他的对手?与其兵败城破被俘,倒不如主动献降!”

  徐寅指着大臣,呵斥道:“你说的是什么话,一战未打,你就在这里怂恿陛下献降,你是何居心?”

  说完,他上奏道:“陛下,臣坚持与晋军一战,即使我全国上下全部战死,也绝不屈服于晋国!”

  陆稷点了点头,道:“朕与丞相的意思是一样,那就是与晋军一战,晋军劳师远行,又是骄兵,我清国虽弱,只要有必死之心,可与之一战!”

  就在这时,一位甲士急急忙忙进入大殿,大声喊着“大将军五百里急奏”给陆稷递呈上了大将军奏折。这位大将军是何许人呢?他是陆稷的亲信,一位青年将军,因为他饱读兵书,智谋过人,陆稷称帝后被拜为大将军,总揽军务。为了平定青州的叛乱,他率军前往,故而不在京内,这才有了这五百里加急。

  陆稷看了看王宇呈上奏章,说道:“王宇劝朕不要妄动兵马,与晋军决战,而应当避其锋芒,保存实力,等待战机。你们以为呢?”

  徐寅上奏道:“臣以为,大将军所言,虽说道理上可行,但如果一味避其锋芒,难道要让晋军逐渐蚕食我国吗?”

  徐泰也跟着说道:“臣以为丞相所言极是,我军如果反应无力,晋军会更加疯狂地侵犯我国,避其锋芒只会加快晋军的进军速度!”

  陆稷听了这番话,点了点头,站起身来,说道:“朕意已决,发兵宁州,与晋军决战!”那些反对的大臣还想再说些什么,看着陆稷这么坚决的态度,也就只好闭嘴了。

  就这样,祥兴元年春,陆稷以李仲、文聘两位青年将军为先锋,自己亲率大军,发兵五万,打算在宁州与晋军决战。

  文聘作为先锋,率先赶到宁州,与宁州守军合兵一处,准备固守宁州城,而晋军的人马确实是神速,文聘到后没过几天,晋军便大军压境了。由于晋军多是骑兵,几十里急行军,前不久还在姜国收拾残局,如今已经兵临城下了。

  城下是黑压压的晋军人马,约有四五万左右,一个个战甲整肃,手握兵戈,蓄势待发。晋军的大旗在风中肆意地飘扬,预示着大战将至。为首的奔出一将,只见他头戴黑缨盔,身穿黑金甲,肩披一袭黑袍,面色黝黑瘦削,双眼灼热如炬,冷冷地看着宁州城,那神色,不怒自威。他身后紧跟着,还有一名将军,同穿军装,但他面色红润,脸庞肥大,神色温和,由于本身体态宽大,再裹上战甲,显得大腹便便,多了几分和气。那位黑脸将军是晋国上将军徐超,作为晋武帝元骅的亲信,他素以作战果敢、骁勇蛮横闻名于世,手上一杆长枪,杀人无数,他身后是他的副将军——曹冉,为人谦和,很少发脾气,素以谨慎著称。晋武帝让两人统掌军权,是为了相互弥补、取长补短。

  徐超一杆长枪,指向宁州城关,喊道:“城楼上的将领们听着,限你们一个时辰内下城献降,否则的话,我三军而上,必将这里夷为平地!”

  文聘对着楼下的徐超,大声回答道:“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清军势必与宁州共存亡,战至最后一人、最后一刻!待我拿你!”说完,便下了城,单枪匹马来战徐超。

  徐超只见城门大开,一位青年将军,头戴白缨盔,身穿灰金甲,肩上一袭白袍随风而动,目光如剑,直指他徐超,随着战马飞快地冲到他面前,那锐利的枪尖刺了过来。他直觉一道寒光袭来,连忙闪躲开。

  那青年将军便是文聘了,也是清国的悍将。徐超闪躲开后,握紧长枪,朗声说道:“好小子,兵贵神速啊!你若是能杀了我,这宁州城你就算保住了!”说完,大叫一声“来吧”,朝文聘挥出长枪,文聘也不是等闲之辈,奋力招架。两人你来我往,你一枪刺来,我闪过,再刺向你一枪,每个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只见徐超先由掌心发力,奋力将长枪推了出去,继而手指发力,握住长枪,横向劈向文聘的脖子,文聘反应更是飞快,一把抽出利剑,竟然斩断了长枪。趁着徐超大惊,文聘立即朝他刺出一枪,谁知道徐超突然以手臂发力,愣是将他的长枪格开了老远,直插在地上。没了长枪,按道理,两人都应该停战了,可是两人竟然拔出宝剑,在那里打了起来,又打了一百多回合,仍然分不出胜负。

  恰在两人大战正酣之时,晋军后方的阵脚却乱了起来,这究竟发生了什么?且听下回分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无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