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第四章 签订《马关条约》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第四章 签订《马关条约》

作者:东城十四少 字数:3620 书籍: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几日之后,唐健命令李盖茨和田阿登开始准备行装,不日就回京述职,这个时候李鸿章应该还在和伊藤博文在讨价还价,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风云飘摇的大清又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先不说之后康有为和梁启超两师徒掀起的“公车上书”,在条约签订之后,举国肯定会陷入一片哗然,李鸿章也会被解职,到处一片口诛笔伐清廷内部也会来一次权利重组。而唐健则是向利用这次机会进入清廷的权利中心,开始自己一步步的计划。

  起初,唐夫人很不乐意唐健再次踏入官场,她在朝鲜也看到过战争的残酷,不想自己的儿子再以身犯险,卷入战争之中。唐坤才也不支持,这次的中日战争,他也算真正的看清楚地大清是什么样子,以前对中法战争时的“不败而拜”,这次又坐看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用唐坤才的话说:“对这个世道已经失望了,还是安心的过自己的小地主生活。”

  当然唐健决定的事情是不会那么轻易地就改变的,最后唐坤才两夫妇没有办法,既然阻止不了,那就支持呗。唐健临走的时候,唐坤才给了唐健一份名单,都是一些在朝的京官,希望能够对唐健有所帮助,唐夫人在唐健临走的时候一直叮嘱生活上该注意什么问题,足足唠叨了一个时辰。

  唐健临行出门的时候,唐蕊儿也随着唐夫人的妹妹一起来送行。唐健从唐蕊儿的眼中看出了不舍,最后在要掉眼泪的时候骂了唐健一句“登徒子”之后就不知道跑到那个地方自己伤心去。

  倒是邓倚梦临行的时候送给了唐健一个亲手缝制的香囊,香囊的上面还绣着两个娟秀的“平安”。唐健嘱咐邓倚梦好好照顾自己,有什么事情让唐坤才给他发电报。邓倚梦红着脸连连点头,看的唐健是直咽口水。

  正事要紧,唐健依依不舍告别的众人,和李盖茨、田阿登骑上枣红骏马,从古城荆州一路北上,朝北京鞭驰而去。

  这次唐健走的是官道,但并不是住宿在驿站当中,而是沿途休宿在各个省市的比较大地客栈之中,一方面也是不想再碰到那些变态的伊贺忍者,另一方面客栈云集各方的商贾小贩,消息流通的速度和真实性都要比官方的要快要好。

  在清朝还没有“言论自由”这个词,一些官方的报刊也不会把关于《马关条约》的一些详细细节给公布出来,完全是靠一些小道消息在民间传播,可是这个小道消息传播的速度远比想象中的要快。

  这一日黄昏,唐健和李盖茨、田阿登三人下榻于直隶保定的一处客栈之中,此地临近京城,不算十分繁华,然而当唐健等人来到客栈的时候却只剩下两间客房。

  唐健也懒得再去找别地客栈,毕竟跑了一天,人困马乏,还是早点休息,准备明天的赶路直接进京了,最后,唐健选了一间,田阿登和李盖茨两人凑合一间。

  三人随着店小二到了楼上的客房放了自己的行李,便走下楼,开始选了一处僻静的饭桌吃晚饭。

  李盖茨熟练地说道:“店小二,给我们切三斤牛肉,炒四个精致的小菜,另外再拿一坛好酒,要那种小坛的,喝点解解乏,我们明天还要赶路呢!”

  店小二在客栈多年,阅人无数,眼尖的早就看出了三个人身上带的锐气,知道三位不简单,连忙媚笑,用肩上搭着的汗巾给几人擦桌子,扯着嗓子叫道:“好嘞,三斤牛肉,四个小菜,一坛好酒,马上就上来咯!”

  店小二刚好走,唐健说道:“小二哥,留步!”

  店小二点头哈腰,说道:“这位爷,有什么吩咐?”

  唐健说道:“为什么最近住店的这么多人?都到京城口了,家家客满!”

  店小二转头看了看,说道:“这位爷,你有所不知,前些日子乙未科进士考试,考完试了,这些个秀才都在这边等着发榜呢!京城那边的客栈被一些有钱的和有关系的考生全包了,从远处他省来的考生没有办法,只能看着京城边的客栈住下了。”

  唐健这个时候恍然大悟,原来是进士考试。《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入京城,这些个考生就有了“公车上书”这个历史事件了。怪不得唐健越走到京城就发现客栈的客房就越紧张。

  “这位爷,还有什么吩咐的?”店小二哈了哈腰。

  “呵呵,没有了,这个赏给你的。”说完,唐健扔给店小二一锭碎银。

  店小二敏捷的接住碎银,看也不看就塞进怀里,喜笑颜看:“各位爷稍等,小的这就给你去催催,免得让各位久等了。”

  唐健摆了摆手,那个店小二就屁颠屁颠的跑下去了

  这时,一个穿着长马褂的书生模样的中年人,拿着一本蓝色封皮的线状书,闭着眼睛摇头晃脑的从楼梯下走了下来,口中还不停的念叨着:“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终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田阿登将杯中的茶一饮而尽,淡淡地说道:“就靠这些酸秀才,也能救难救国?”

  李盖茨笑道:“打仗靠军人,治国靠文人,现在的中国,只有武力才能救国……”

  唐健打断道:“勿谈国事。”

  不久,三人的桌上就摆满了酒菜,三人连续几日的赶路,早就饥肠辘辘,草草吃完晚饭喝点小酒就回房休息了。按照这样的速度,明天下午就可以抵达北京了。

  …………………………

  日本,马关

  “伊藤博文阁下,清国的李鸿章遭人刺杀了。”外相陆奥宗光站在伊藤博文巨大的办工桌前。

  伊藤博文猛吸了一口雪茄,淡淡道:“那李鸿章现在怎么样了?”

  陆奥宗光回答:“子弹击中左颊,幸亏随行医生抢救,现已无大碍。”

  “恩,那就好。等他伤愈再继续谈判,你给李鸿章的住处加强防卫,如果他出了什么意外,大清又要重新派人。时间紧迫,北方辽东战线军费吃紧,天皇陛下下旨,要我们快快结束与清国的谈判,早日拿到赔偿的军费,以解燃眉之急。”

  陆奥宗光听完没有马上出去,而是吞吞吐吐道:“那个,伊藤博文阁下,美英各国对此事十分不满,提出强烈的抗议,要我国做出解释,俄国更是咄咄逼人,说我国是披着文明的野兽。”

  伊藤博文“呸”的吐出一口浓痰,将手中的雪茄掐灭,骂道:“该死的俄国毛子,迟早两国是要兵戎相见。”随后又说道:“那就把赔偿的军费从三亿两白银减为两亿两白银,关于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一澎湖列岛的这一款就咬着不放,我看这些该死的支那人能够撑多久。”

  陆奥宗光叹气点了点头。

  经过二十多天地养伤,李鸿章恢复神速,拖病带着儿子李经方再次来到了日本马关春帆楼,这已经是第四次谈判了,这一次还有各国的驻日公使在一侧旁听。

  这一日早晨,李鸿章早早的就起床,在侍女的伺候下将大清的官袍穿的整整齐齐,还特地走到镜子面前,将头上的正一品顶戴花翎扶正,将耳旁的几根花白的头发小心翼翼的捋进耳根后。

  在去春帆楼的路上,李鸿章见一旁的儿子李经方面色愁苦,眼睛无神。李鸿章问道:“吾儿,有何心事?”

  李经方叹道:“父亲,您虽谨遵老佛爷的‘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的懿旨,可这倭人委实可恶始终不肯相让一分一毫。我听说您这次遇刺之后,各国反应巨大,纷纷指责日本,似乎这一次他们会有所让步。可儿子知道,这一切都是您用命换来的。”说完,言语中带着悲愤。

  李鸿章摇了摇头:“大清积重难返,国力衰弱,此次与日作战已是一败涂地,我一手创建的淮军损失惨重,北洋水师更是全军覆没,大清再打下去就会亡国的,只有和日本议和。”

  李经方再次说道:“可是父亲,一旦这个条约签订,您会成为老佛爷的替罪羊,会遭到国人的唾弃,儿子还听说有人把你比作……比作……”

  李鸿章坦然的一笑:“比作秦桧是吧?这大清总要有一个人收拾残局的。老夫为国征战数十年,临老了,就只能做这些事了,佛语不是有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大清的将来还是要靠你们年轻的一辈了,唉,人老了,也只能为大清做这些裱糊匠的事情了,人老了,对这些名誉什么的,也就不在乎了。”

  李经方红着脖子道:“父亲还不老,父亲还可以再为大清效力二十年。”说这话的时候,李经方知道这也只是安慰父亲,毕竟他已经七十多岁了。

  李鸿章也不多说,指着前方的春帆楼说道:“快到了,做完这件事,老夫也该好好享享福了。”

  当李鸿章走进春帆楼的时候,日本的谈判代表伊藤博文和陆奥宗光已经在谈判桌上等候了。

  李鸿章在李经方的搀扶下和各国旁听的代表打了个招呼,然后从容的坐在了于伊藤博文对立的谈判桌上。

  很快的,谈判就进入了开始阶段,李鸿章拿出了自己亲笔修改了很多次的条约递给了日方代表,日方也讲日本的条约递给了李经方。

  两方在仔细的校对了条约之后,李鸿章说道:“我国多年战乱,国库空虚,现在已经无法拿出更过的军费,望伊藤阁下能够削减赔偿军费,再减三亿俩,另外辽东半岛过于接近京城,是在不能割让。”

  伊藤博文鉴于国际压力,只同意削减两亿两。关于割让辽东半岛,是决计不会退让。

  接着李鸿章见日方态度强硬,带着哀求的说道:“再削减五千万两也行,国库是在是拿不出那么多钱。”

  谁知伊藤博文表情冷淡,说道:“条约之上,白字黑字清清楚楚,我方不想再多言,李大人只有‘允’与‘不允’。”

  期间***多次缠磨,一直讲到自己口干舌燥,可日方依然不依不饶。

  李鸿章再次哀求,眼中已经有淡淡地泪花,颤巍巍的说道:“伊藤阁下,念在你我旧情,也看在我这把老骨头的份上,削减两千万两也行,就算是给这把老骨头回家的路费吧。”

  可是伊藤博文理也不理,看到已经谈至黄昏,提出晚饭后在继续。

  李鸿章没有和伊藤博文一起用餐,单独和中方代表在一个厢房里单独吃饭,但在座的每一个人严重呢都是悲愤屈辱之色,没有一个人动筷子。

  李经方更是咬牙切齿,可也只是偷偷的抹泪。

  这时,李鸿章老泪纵横的对随行使团的美国顾问科士达说:“万一谈判不成,只有迁都陕西,和日本长期作战,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国,中国可以抵抗到无尽期。日本最后必败求和。”

  科士达叹道:“李大人,我很敬佩您的为人。可我听说,日方说万一谈判不成,就将使团扣留在日本,并且会再次增兵,施加压力让大清国再派使团过来。”

  李经方猛地摔烂怀中的碗筷:“日本人欺人太盛!”

  李鸿章两行浊泪滴落,微微叹了一口气,心中悲道:“此次若是谈不成,日本增兵,再造类似旅顺惨案,更多的大清子民将会死在日本人的刀下。”

  李鸿章起身道:“罢了罢了,我等已经尽力,就算是遭万人唾骂也罢了。老佛爷交代下来的事一定要办好。”

  最后,李鸿章等人无奈的在日方重新拟定的《春帆楼合约》上签字。

  而这个《春帆楼合约》就是历史上的屈辱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规定:一:中国从朝鲜半岛撤军并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二: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三:中国赔偿日本军费2亿3千万两白银,四:开放多个通商口岸并享受“片面最惠国待遇”。

  恰时: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PS:四千字大章,果断求花花,求票!个位大大,希望喜欢本书的朋友收藏一下,十四少还差三十个收藏就可以符合强推的条件了,大家有没有信心和十四少一起登上首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