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第九章 推行新土地法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第九章 推行新土地法

作者:东城十四少 字数:2780 书籍: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乔老爷子一联想到未来的远大前景,立即爽快的答应:“好,我答应总统了,日后,我乔家,乔家的大通票号就全凭总统差遣了。八一(中文〈网?〈 ? ]〕).)8>1?Z}].>C>OM”

  唐健站起身后和乔老爷子握手道:“那多谢乔老爷子了,我在这里代表华夏政府,代表全国人民感谢你!”

  乔老爷子谦虚道:“唉,总统说这话就见外了,我等为华夏国民,自当应该为华夏的经济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嘛!”

  唐健和严复、巴肥特三人相视而笑,乔老爷子也开心的呵呵笑眯了眼,只要这项举措成功了话,他们乔家就可以成为全国富,这让乔老爷子心花怒放啊。

  最后,唐健还钦点了一个连的兵力专门护送乔家的人回山西。

  目送乔老爷子离开之后,严复笑道:“总统,现在关于教育方面和修建铁路工厂方面的资金基本上都已经到位,马上就可以在全国开展一次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了,而现在马上就要推行金本位,行纸币,经济大权也紧握手中,国内基本上可以算是安定下来了。”

  唐健说道:“还差两步才算是真正的国家统一!”

  巴肥特插嘴道:“一步是要平均地权,另外一步则是要收回东北,平定边疆!”

  “不错!”唐健说道,“这两步还没有完成就还不算真正的实现国家统一,走,去我的办公室看看,我已经将新的土地政策大纲列出来了,只待国会讨论通过,加入到宪法中就可以实行了。”

  严复和巴肥特两人跟在唐健的身后回到了总统府,来到唐健的办公室,唐健从办公桌上拿出一份文件递给了两人。

  严复展开文件夹一看,只见扉页上写着“最大限度的平均地权”。

  唐健坐下泡了三杯咖啡,说道:“边看我便解释下。”

  三人依次找位置坐下后,唐健说道:“想要实施绝对的平均地权是不可能的,不管是在那个朝代,那个国家,社会上的大部分财富永远都是掌握在少部分的人手中,我们所有做的并不是要真正的平均分配社会财富,而是要缩短贫富差距,减少阶级矛盾,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安定繁荣。”

  “现在摆在我们的面前的土地问题现状是这样的,一部分大地主掌握了过一万亩的土地,一部分中地主掌握着万亩以下的土地,而最后一部分小地主则掌握着小于一千亩的土地。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分化这些地主阶级,恩威并施,逐个击破!”唐健说道。

  “何为分化他们,逐个击破?”严复问道。

  唐健解释道:“翻到第十页,在第十页里有个‘土地税’,这个‘土地税’里讲的很清楚,简单的几句话可以概括为:剥夺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维护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争取大部分人的利益。”

  “哦,我看到了!”严复指着“土地税”中的解释说道,“凡是拥有千亩以下土地的地主,除了要缴纳原来的各种税收之外,不再收取额外的税收,而过一千亩不到两千亩的则需要额外缴纳那多出一千亩地的税收,这种时候,多出一千亩的土地产生的收益将会大大减少。而过两千亩不到四千亩的则需要额外缴纳多出二千亩地的税收,这个时候,多出那两千亩地的收益在抵消掉付给佃户的佣金外,基本上算是零收入了,如果碰上收成不好的一年,可能还要倒贴。”

  “而过了四千亩以外的土地则国家要强制低价征收,多余的土地可以折算成股份入股实业,或者可以折合成华币,过期没有上缴土地的则要武力强制征收,凡是有抗法不遵的,都会被关进牢房进行审判,情节严重的还要枪毙!”严复一口气念完。

  巴肥特赞叹道:“好方法,这样就完全将大地主、中地主、小地主分化了,用武力和法律强制瓦解了大地主,然后削弱中地主,但又不触及他们的底线,最后是保证了小地主的利益,一张一弛,文武有道,不愧是唐健总统啊!”

  “呵呵,巴肥特,你不要又给我戴高帽子,其实这些我都是总结了前人的土地变革方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都有总结,这些都是前人的智慧。”唐健解释道。

  严复一拍大腿,说道:“好,很好,我想国会一定会通过的!”

  两天后,国会正式通过了《土地法》,并将《土地法》写入宪法之中,短短几天之后,从武汉传出了一连串的命令,全国各地各省各县都是忙成了一团。

  十天后,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关于《新土地法》的告示。

  “快看,快看,新政府又出榜文了?”山东陵县里的一处街道上响起了惊讶声。

  “真的?看去看看!”又有一人说道。

  “政府又出新榜文了,大家快来看看啊!”马上又有一人高呼。

  很快,不大的小县城里面的人都涌到了街口,那是是贴榜文的地方。

  前些日子,华夏新政府上台之后,小小的县城里不断接到了来自都武汉的榜文。

  几个月前是关于免费教育的榜文,说是在适龄六岁到十五岁之间都可以免费入学,一听到这个消息,县城里面的人都是额手相庆。

  陵县是山东一个比较落后的县城,县城里只有一家私塾,穷人家的还是别说都私塾了,就是想认几个字也是难如登天,现在政府出资兴办新式学校,而且还不收钱,这等好事哪里去找啊!

  所以,陵县的老百姓对于政府的榜文都很感兴趣,就像上个月,政府说要在山东修建铁路,听说还会路过陵县呢!

  陵县里的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火车,听新来的教书先生李先生说。火车沿线过处都会带动当地的老百姓致富,陵县的老百姓自然是乐开了怀。

  现在又出了新榜文,不用说,肯定又是好消息了,所以有人一声高喊出新榜文了,附近的人马上就跑过去看热闹。

  不过,由于陵县比较落后,所以识字的人并不多,在场的没有几个人能将榜文上的字认全。

  这时,新建陵县中学的李先生带着自己的学生从街口跑过,李先生带着学生每天早上跑步是遵循了西洋学校的教法,说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因为国家需要的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需要德智体学兼优的全面人才。

  有人眼尖看到了李先生,隔着老远喊道:“李先生,李先生,我们大部分都不怎么识字,您过来帮我们看看这帮榜文上写的啥?”

  李先生欣然前往,在安顿好学生之后,李先生便在人群中自动让开的一条道中走到榜文面前。

  李先生仔细一瞧,立刻高兴的说道:“是关于《新土地法》的内容!”

  “那快给咱念念!”一个大妈追问道。

  “是啊,是啊,快看看又是什么好政策!”另一个中年男子也催道。

  “好好,大家不要急,我现在就给大家念!”李先生笑呵呵的说道。

  “咳咳,《新土地法》:自前清以来,富户屯田,贫农无地,长此以往,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展,为了解决这一土地矛盾,特此颁布《新土地法》。”

  李先生的话刚说完,围在榜文旁边的老百姓立刻纷纷交头接耳,讨论起来的。

  虽然陵县是个比较落后的县城,但人口密集,尽管县城中开垦荒地比较多,可是县城中的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几个大地主的手中。

  特别是生活在这里几代的黄贵仁家,黄家拥有良田近两万亩,平时为富不仁,常常欺凌乡里。

  每当黄河泛滥的时候,黄仁贵却常常借口收成不好,经常不给一些佃户粮食,想人家辛苦忙碌了一年,到头来却是要一场空,全家都要饿肚子。

  所以,当时有很多人都拖家带口的背井离乡,走西口或者闯关东,都到幅员辽阔的东北三省去谋生活了。

  当地人都对这个黄贵仁恨的咬牙切齿,可偏偏人家财大气粗,县中没有几个人能对付的了他,如今新土地法一出来,就是专门打击这种为富不仁的大地主,这让所有陵县的老百姓都笑开了花。

  李先生接着念道:“第一。凡是屯田富户者,每个月必须给佃户一定的钱粮,不得擅自拖欠,也不能像打欠条支付无用的东西,一旦现有拖欠佃户工钱的,会处以罚款或劳役,情节严重的,还要关押审理!”

  “第二,凡是屯田富户者,手中土地过一千亩的,除去那一千亩缴纳原来必须所交的税金外,过一千亩的必须要到县政府登记入册,按年缴纳土地报加税。过一千亩不到两千亩的,每千亩需缴纳十分之三的土地报加税!两千亩不到四千亩的,每千亩需要缴纳二分之一的土地报加税。而过四千亩的土地,则国家要强制低价征收,收回国有,多出的土地折价后可以自愿置换回购国家的铁路、矿场的股份或者换成现朝。回购之后的土地将以适当低价出售给无自由土地的佃户或贫农,所有人不得积压囤积,一经现,严惩不贷!“

  李先生说到这里的时候,下面的所有人都变得鸦雀无声,只有两个贼眉鼠眼家丁模样的人悄悄退了出去,慌慌张张的朝黄府方向跑去。

  ps:一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