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茶馆 自传难写

《茶馆》自传难写

作者:老舍 字数:2699 书籍:茶馆

  凡上网之人,又忍不住“指头儿告了消乏”发点帖子的,难免有被删帖经历,偶是老菜鸟,自然也不例外。一直尝试找一本汉英等八国语言对照的《最新敏感词大词典》,终未能如愿。近日又被以美女和“狮子头”著称的我亲爱的淮左名都(该市名□□现可能也已成为“晋祠”)某官网毫无理由地禁言,正像当初毫无理由地被扫地出门、清洗财产,不由引起我惶恐。我所谓发言,不过是老生常谈,也就是后来无奈发到这里的几个小帖,本以为伸手不打拜年人,没想到不仅吃闭门羹,而且从此不许踏进“衙门”一步。既然能禁言,就能雪藏、冷冻、封杀,甚至追讨、追打,追杀,乃至被精神、被上访、被和谐,甚或人间蒸发……。每念及此,让人不寒而栗。想到自己虚度一生,万一哪天“山高水远”,岂不白活,由此有了写自传的念头。查查身边的名人自传或传记,除卢梭《忏悔录》等,其余竟没有什么印象深的,甚至有几本满篇自吹自擂,谎言百出,令人难以卒读。俺一凡夫俗子、草根贱民,既非钦定大夫,也无敕封爵号,既无贵族血统,也无显赫家世,既无辉煌业绩,也不多才多艺,自传不行,就写小传吧,谁知也难以下手。于是,想起老舍先生的《自传难写》和他40岁时的《小传》,重读后,我终于也放弃写小传的念头。

  老舍先生也是注定要被人渐渐遗忘的,一他没在民国时期去世,二他是投湖自尽的,三他无皇亲国戚、也无世交莫逆,他自己都说他只是“写,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所以更不会有外国记者采访,广播电视专题。但对于我,至少他的小传就让我终生难忘,至少知道自己更、更“没什么了不得”的了。

  今年是马年,老舍说得好,“好在马上为善,或者还不太晚,多积点阴功,下辈子咱也生在贵族之家,专是自传的第一章就能写八万字。气死无数小布尔乔亚。等着吧,这个事是急不得的。”

  写自传、小传既然不行,不如写一篇读后感吧,谁知,看到一篇小学六年级学生写的作文,我彻底汗颜,从此绝了念头。兹将老舍的《自传难写》和《小传》,以及小学生写的“浅尝老舍之《自传难写》”附于后,算作我不写自传的理由,也敬请各位网友作我万一不幸突然消失的见证。

  老舍:自传难写

  自古道:今儿个晚上脱了鞋,不知明日穿不穿;天有不测的风云啊!为留名千古,似应早早写下自传;自己不传,而等别人偏劳,谈何容易!以我自己说吧,眼看就快四十了,万一在最近的将来有个山高水远,还没写下自传,岂不是大大的一个缺憾?!

  可是,说起来就有点难受。自传不难哪,自要有好材料。材料好办;“好材料”,哼,难!自传的头一章是不是应当叙说家庭族系等等?自然是。人由何处生,水从哪儿来,总得说个分明。依写传的惯例说,得略述五千年前的祖宗是纯粹“国种”,然后详道上三辈的官衔,功德,与著作。至少也得来个“清封大夫”的父亲,与“出自名门”的母亲。没有这么适合体裁的双亲,写出去岂不叫人笑掉门牙!您看,这一招儿就把咱撅个对头弯;咱没有这种父母,而且准知道五千年前的祖宗不见得比我高明。好意思大书特书“清封普罗大夫”,与“出自不名之门”么?就是有这个勇气,也危险呀:普罗大夫之子共党耳,推出斩首,岂不糟了?!英雄不怕出身低,可也得先变成英雄啊。汉刘邦是小小的亭长,淮阴侯也讨过饭吃,可是人家都成了英雄,自然有人捧场喝彩。咱是不是英雄?对镜审查,不大象!

  自传的头一章根本没着落。

  再说第二章吧。这儿应说怎么降生:怎么在胎中多住了三个多月,怎么产房闹妖精,怎么天上落星星,怎么生下来啼声如豹,怎么左手拿着块现洋……我细问过母亲,这些事一概没有。母亲只说:生下来奶不足,常贴吃糕干——所以到如今还有时候一阵阵的发糊涂。

  第二章又可以休矣。

  第三章得说幼年入学的光景喽。“幼怀大志,寡言笑,囊萤刺股……”这多么好听!可是咱呢,不记得有过大志,而是见别人吃糖馅烧饼就馋得慌——到如今也没完全改掉。逃学的事倒不常干。而挨手板与罚跪说起来似乎并不光荣。第三章,即使勉强写出,也不体面。

  没有前三章,只好由第四章写了,先不管有这样的书没有。这一章应写青春时期。更难下笔。假如专为泄气,又何必自传;当然得吹腾着点儿。事情就奇怪,想吹都吹不起来。人家牛顿先生看苹果落地就想起那么多典故来,我看见苹果落地——不,不等它落地就摘下来往嘴里送。青春时期如此,现在也没长进多少,不但没作过惊天动地的事,而且没有存过惊天动地的心。偶尔大喊一声,天并不惊;跺地两脚,地也不动。第四章又是糖心的炸弹,没响儿!

  以下就不用说了,伤心!

  自传呢,下世再说。好在马上为善,或者还不太晚,多积点阴功,下辈子咱也生在贵族之家,专是自传的第一章就能写八万字。气死无数小布尔乔亚。等着吧,这个事是急不得的。

  原载于一九三四年一月《大众画报》第三期

  老舍:小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可谓无父。学者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奖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奋读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40年也许有点出息。

  浅尝老舍之《自传难写》

  夏津一中09级六班王远超

  对老舍不曾甚解,只知原名舒庆春,字也挺“有趣”,“舒”字分开各占一处,字舍予。早知其《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著作的名声,自然便在心中留下对老舍的敬畏之情。

  不觉间,映入眼帘几处文字:

  “……以我自己说吧,眼看就快四十了,万一在最近的将来有个山高水远,还没写下自传,岂不是大大的一个缺憾?!……”

  “……咱没有这种父母,而且准知道五千年前的祖宗不见得比我高明。好意思大书特书“清封普罗大夫”,与“出自不名之门”么?就是有这个勇气,也危险呀:普罗大夫之子共党耳,推出斩首,岂不糟了?!英雄不怕出身低,可也得先变成英雄啊。……”

  抬头看去,《自传难写》,再看,老舍,如此伟人自传都……何况咱一高中生?!暂且不论。

  本文语言感情丰富,话语自然流露,诙谐幽默。大量运用“哼,难!”、“不大想”、“这多好听”、“没响儿”、“伤心”、“下次再说”等幽默词汇,给人的印象是可爱、机灵、幼稚、天真,引人入胜。本文思路清晰,分别谈及自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写什么内容的问题,幽默。文中写到“自传的头一章是不是应当叙说家庭族系等等?”、“自传头一章根本没着落。”既然家族族系无壮烈事迹,作者转入第二章,谈“怎样降生”的问题,并想到是否“怎么在胎中多住了三个多月,怎么产房闹妖精,怎么天上落星星,怎么生下来啼声如豹,怎么左手拿着块现洋……”之类的传奇,想到有这样的降生图,自传肯定增添不少色彩,然而细问母亲,只说:生下来奶不足,常贴吃糕干——所以到如今还有时候一阵阵的发糊涂。通过对比,引人注意,使段落观点鲜明,“现实”与“幻想”的对比,突出一个中心词“难”,“第二章又可以休矣”。

  由此可见,本文的另一特点,是对比手法的运用。

  如“第三章……幼年入学”, “幼怀大志,寡言笑,囊萤刺股……”同之后的“可是咱呢,不记得有过大志,而是见别人吃糖馅烧饼就馋得慌——到如今也没完全改掉。逃学的事倒不常干。而挨手板与罚跪说起来似乎并不光荣。”形成对比,又充满诙谐之意。

  能将“自传”这样一个“正统”文字,写的这样有趣,思路清晰,其中的对比紧绕一个“难”字,更是如火纯情,不愧为一代大家,值得借鉴与深思。

  作者的《自传难写》,全篇对比可用两字概括,即“虚”与“实”的对比,表面上是自愧不如,其实是对传记造假,不讲究真实性的抨击。我早有思考,那么多的人物传记,有多少能值得信赖,文学价值暂且不说,什么某某人身世不凡,某某事迹如何充满传奇色彩,而后,后世之人费尽人力、物力、财力,去寻找答案,这好比古人与现代人玩捉迷藏的游戏。

  不求领悟,只得浅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