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宋元一统志 第二百六十三章 形势

《宋元一统志》第二百六十三章 形势

作者:修月手 字数:2389 书籍:宋元一统志

  自从《水西日报》刊载了倭国派遣间谍进入新宋,用下三滥手段掳走了新宋首辅纪弘成和翁主阿罗,新宋的百姓们都炸锅了。

  “奇耻大辱啊,朝廷是干什么吃的?比前宋都不如,简直是无能!”

  “前几天才说君长捕杀了一头鲲,难道倭国比这鲲还难对付?”

  “什么鲲,那就是一头鲸,前年我老家的渔民还杀了一头呢,只是个头没那么大而已。”

  ……

  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对朝廷,对阿哲,他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对倭国,形成了一片讨伐之声,人人当先,都想杀入东瀛,灭其族,灭其国。

  甚至有人骂《水西日报》,这文章什么人写的,多半出自妇人之手,措辞软绵绵的,读之令人生厌。

  正当此时,北元使团来访。

  阿哲亲自出面,敲定了一大笔买卖。据说数天后,就钱货两清了,从大运河运往江南的银子和金锭,就足足有几百船,新宋的国库一夜之间金山银海,充盈无比。

  此次忽必烈倒是下了血本,这是蒙元重新崛起的唯一机会,他几乎清空国库,把新宋所有能采买的武器都买光了,还花重金聘请了一批新宋教头,教元军使用大炮,操练新军。

  新宋最大吨位的木船,也被忽必烈买走了十之八九,蒙元东征水师,正在北海大练兵,整日炮声隆隆,飞球升空。

  着这些日子里,纪弘成依然与阿哲保持着书信往来。新宋除了讨伐倭国的呼声甚嚣尘上,各行各业依然在按部就班的突飞猛进。

  兀良合台完成了这一笔南北交易,得到了忽必烈暗中大加赞许。由于其主张对倭国用兵,倒是博得一把新宋人们的好感。

  接下来,便到了秋收时节,新宋迎来了立国后的第一个大丰收。毫不夸张的说,这一年的收成,是过去十年的总和都不止。各省正在加紧建造粮仓,即使未来三年不生产粮食,也完全够吃了,这还不算各地大丰收的蔬菜水果。

  这一季,采用了水西师祖纪弘成带着弟子编纂的《农书》中的耕作之法,使用了化肥。加上没有战事,除了临安近卫军,其余军队都参与到农业工业生产中来,许多荒废多年的土地都重新得到耕种。

  这一批作物,在化肥的帮助下,成长的特别茁壮,过去的天敌,例如许多昆虫,还来不及大量繁殖,就被水西农药给干掉了,这产量的提升,自然在意料之中。

  蒙元与倭国,都在紧锣密鼓的备战之中。两国都向对方派出了探子,对对方的状态都有所掌握,但一切又都云遮雾罩,不到真正决战的时刻,谁也难以预料结果如何。

  倭国人竟然破解了大炮膛线的制造之法,正在加紧赶造榴弹炮。

  北条时宗意气风发,只要能把这一样武器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也有了吞并域内,荡平八荒的野心。

  大都大明宫,伯颜正在向忽必烈奏报最新得到的消息。

  “陛下,据咱们的人得到的消息,纪弘成与翁主阿罗,并没有到倭国,而是到了澎湖。据说那里的守将齐东捉住了那群倭国武士,并解救了纪弘成。最要紧的是,新宋泉州大量运送武器物资前往澎湖,并成立了东海水师。”

  忽必烈沉吟半晌道:

  “朕早就说过,纪弘成不可能在倭国手上,如果纪弘成和阿罗在倭国手上,阿哲早就投鼠忌器,怎么还敢卖那么多武器给咱们。”

  “陛下,这纪弘成的举动,我是越看越不懂了,那东海和南洋全是一些小海岛,岛上都是些土人,他建立那么一只强大的军队,这是对付谁?同时还严格保密,我们的人也是几经周折才搞到这个消息,他的目的何在?”

  忽必烈的大脑飞速运转,可是依然百思不得其解。

  “难道这纪弘成这是故意挑起新宋与倭国的矛盾,意图也是要拿下倭国?”

  伯颜道:

  “陛下,按照咱们之前的分析,新宋不过想要坐山观虎斗,看到咱们跟倭国的确差距太大,不得已才出售武器让我们压制倭国。现在看来,恐怕纪弘成的意图,不仅于此,背后一定还有别的原因。”

  忽必烈道:

  “既然搞不懂,就暂时别管他了。东瀛那边有什么动向?”

  “北条时宗短短数月的时间,已经生产出了上百门大炮,照这样下去,咱们练兵的速度,赶不上倭国的火力发展速度啊。”

  忽必烈也是一声叹息道:

  “我大元几乎清空国库,这一战几乎关系到生死存亡。伯颜呐,趁北条时宗的大炮数量还没有超过我大元,要赶快做好准备。这一次,不但要报西海道一战之仇,咱们的国库亏空,还指望着东瀛来填补呢。”

  伯颜躬身道:

  “皇上,大军训练的差不多了,只是这飞球,实在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掌握的。另外,臣发现,这有膛线的大炮射击精准,即使我们的飞球训练出来,可在战斗的时候,完全可能被倭国大炮击中,要知道那炮的射程可以达到五十里。”

  忽必烈道:

  “哎,无论大炮还是飞球,都是神来之作。想不到这水西,竟然有那么多好东西。朕估计,阿哲并没有把最厉害的武器卖给我们。看来朕还得派人去临安走一趟,看能不能向阿哲讨要这大炮的克制之法。”

  伯颜道:

  “臣看不必了,如果真有克制之法,那也是新宋压箱底的东西,恐怕给多少金银他们也不会卖了。再说,咱们的国库已经空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抢在北条时宗的大炮数量还没有发展起来之前,给他致命一击。至于飞球,不用也罢。”

  忽必烈摆摆手道:

  “飞球还是能够派上大用场。大炮虽然厉害,但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搬运困难,他只能布置在倭国海岸线。咱们现在有了千艘大船,其中有一部分是新宋的优良船只,何不分兵挺进,专攻倭国大炮部署薄弱的地方?反正即使没有港口,咱们船上的大炮也能够打到他们的阵地,飞球也能起飞,也能攻入倭国内部。”

  伯颜一拍大腿道:

  “皇上英明,一言惊醒梦中人。臣这就派人,仔仔细细把倭国的兵力和大炮防御部署摸清楚,绘制成图。”

  忽必烈补充道:

  “更关键的是,要把倭国制炮工坊的位置搞准确,战事一开,可以先打掉他们的制炮工坊,如此可解后顾之忧。”

  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与忽必烈的这番奏对,让伯颜豁然开朗。

  就在伯颜准备离去的时候,朴不花进入御书房,恭声道:

  “陛下,纳鲁尼苏求见。”

  “哦?纳鲁尼苏?朕有些日子没见到他了,快让他进来。”

  片刻之后,纳鲁尼苏大步流星进来。能够进入皇帝御书房,可见他在北元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

  “纳鲁,什么事急着见朕?”

  “陛下,有个新宋的商贩,说有重要的东西要卖给咱们大元。”

  “什么东西?”

  “说是一份情报。”

  “哦?把人带到大殿等候,朕马上就来。”

  纳鲁尼苏道:

  “陛下,不必了,他所谓的情报已经在我手上。”

  “莫非纳鲁已经替朕买下了这情报?”

  “微臣哪儿有那么多钱啊?不过臣给了他一个情报,就把这份情报换到手了。”

  “你给了他什么情报?”

  忽必烈平静的看着纳鲁尼苏,既然他坦荡的说出是用情报换来的,应该不是什么能够损害大元利益的情报。

  “陛下,我告诉那个叫做郭强的商贩,他的真实身份不是什么商贩,而是新宋军中王牌狙击手。”

  伯颜霍地站起来:

  “郭强?”

  “对,大帅认识他?”

  伯颜之所以大惊,是因为郭强这个名字他是听说过的。就连忽必烈也知道新宋军中有这么一号人物。

  “朕明白了,你揭穿了他的身份,他知道自己抱着情报不放,恐怕难以离开大都,对吗?”

  纳鲁尼苏拱手道:

  “陛下,臣虽愚钝,也知道这是南北合作时期,不会因为一份情报伤了和气。臣给他的交换的情报是,纪弘成没有在倭国,而是在南洋某座海岛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