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英雄问鼎 第一百八十七章 沛公平定南阳郡

《英雄问鼎》第一百八十七章 沛公平定南阳郡

作者:任淮浦 字数:6760 书籍:英雄问鼎

  南阳郡守吕齮听说犨县已经被沛公占领,就准备阻击。沛公在犨县稍微休整后就整军出发。军队来到阳城,探马报说吕齮已经在阳城东面的开阔平地上摆下了阵势。沛公就径直率领大队来到阵前。

  两军对圆。沛公出马对郡守吕齮道:“暴秦无道,秦国的国土已经丧失了三分之二,你为何不降?”吕齮长得肥躯圆脸,胡子卷曲,大约五十岁上下,看上去一个十足的油腻大叔,见沛公如此问他,就大声道:“刘邦,你一个小小的亭长,竟敢犯我南阳?我是大秦的郡守,你却让我投降?你先说说你有什么能耐?”沛公道:“我的能耐就是要拧断你的脖子!现在天下之人都反了,你又不是聋哑人,看不到天下的形势吗?正因为我是个亭长,你们谁都看不上,因此才要做大做强。南阳确实是一块肥沃的地方,你就让给我吧?”吕齮大怒,怪声怪气道:“无耻之徒!岂有此理!谁去砍了他?”话音刚落,身后便跃出一员将领,正是郡尉霍俊达。此人红脸红须,胯下红鬃马,手中拿着一把开山大钺,就如同是火神爷下凡。楚军阵中柴武第一个出马道:“我去交战。”于是上前迎战。二人交手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吕齮索性击鼓进军,就指挥着一百五十辆战车冲了过来。霎时间,整个战场上尘土弥漫,只见车轮滚滚,万马奔腾。张良见秦军准备得很是充分,就劝沛公先避开锐气,后退五里扎营。

  吕齮见初战获胜,很是高兴,就指挥人马向前开进,来到了楚军的营前继续挑战。沛公就派夏侯婴出战。霍俊达见楚军换将,也不怯战,就径直杀出营来。二人交手,战了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吕齮又指挥战车冲了过来。楚军继续后撤,又退了七八里扎下营寨。吕齮更加高兴了,就继续率领秦军追赶。他们来到楚军营前再次挑战。沛公派纪信出战。双方交手五十回合。吕齮又派车兵出战。楚军又退了十里扎营。这次吕齮就更加嚣张了,便下令道:“将士们,我们一定要将叛军驱赶出境,决不能让刘邦踏进南阳半步。”大家就一齐高呼:“驱逐叛军!驱逐叛军!”吕齮依然开出了战车,齐刷刷摆在队伍的最前沿,然后让霍俊达继续挑战。这次楚军没有再退,就在阵前厮杀。双方一连交战了四五天,楚军就不再出战了。吕齮见楚军得不到便宜,就非常骄傲地对大家说:“刘邦已经是穷途末路啦,我们好好休整一下,然后一举活捉刘邦和张良!”秦军将士便欢呼雷动,似乎胜利在望。

  当晚,在楚军的大营里,张良对沛公道:“我听说在洛阳城下,秦军有五百辆战车,都不是您的对手,何况吕齮才一百五十辆战车!只需我略施小计,他的兵车就会化为乌有!”沛公大喜道:“先生有何策略?”张良就拿出了一张画好的图形对沛公道:“沛公请看,我们只需在这里挖好这个东西,他吕齮还怎么能胜得了我们?现在只需……等到明天交战之时,就果断退军,吕齮必定还要追赶,不要说他的一百五十辆战车,就是五百辆也会顷刻完蛋!”刘邦看着张良画的图纸,又听了他的计策,高兴极了,就令纪信带上两千军士,再拿上图纸连夜去准备,又让柴武带上两千勾手也去准备。

  次日,双方临阵之时,吕齮果然先令霍俊达向楚军挑战。沛公就让夏侯婴出战,又对他耳语了几句。夏侯婴心领神会,径直杀出。二人就在战场上打了三五十个回合,夏侯婴大败而逃。吕齮果然又以战车打头,不假思索地向楚军的阵地冲了过来。张良就劝沛公后队变前队,快速退走。他们绕过了留有路标的地面,径直向犨县方向疾驰而退。吕齮直觉胜券在握,便指挥战车紧紧追赶,因为眼前的道路既宽阔又平坦,吕齮的一百五十辆战车就齐头并进,真是万马齐喑,杀声震天。楚军一路上还不停地抛弃一些辎重。吕齮求胜心切,又看到楚军狼狈不堪,就传令全力追赶,车兵奔跑的速度越来越快,当他们来到一片非常平坦的路面上时,忽然听到“轰隆隆!哐当当!”的声音响起了,再仔细看时,那些车子就全部掉进了陷坑里面,后面的车子也因为刹不住闸,一辆接一辆地栽了进去。等到尘埃散尽时,只见秦军的一百五十辆战车不是底朝天,就是仰八叉地堆放在一起,那些受伤的战马还不停地嘶鸣,一些秦军甲士也在呻吟哀号,场景极为搞笑。郡守见他的家当一下子都变瘫痪了,就哭天抹泪地大叫:“老天爷啊,我怎么像傻子一样,让一个亭长给耍了啊!”就赶紧组织步兵准备上前拯救车兵。

  可是还没有等到步兵列好阵势,楚军就已经狂奔而至,他们一队队地手持长钩,把那些战马和车辆全部勾拽出陷坑。这些战马都喂得膘肥体壮,战车也装备得十分精良,就全都落在了楚军的手中。吕齮急忙命令步兵抢夺马匹。可是对面的楚军又射来了一阵乱箭,他们根本无法近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前方的车兵都被楚军掳去。吕齮只好撒腿崩屁地逃回了城中。楚军此战大获全胜,沛公非常高兴,见张良用兵简直就是神出鬼没,只挖了一道陷坑就大获全胜了,自己的军队也没有什么损失,就率领大队骤然杀到阳城城下。郡守见他的车兵竟无一辆能返回来,只好下令坚守起来。

  灌婴率领右路军沿着汝水来到三川郡的梁县境内,怕引起三川的警觉,并未攻入县城,就开始翻越外方山,然后沿着沙河峡谷向东,再翻越伏牛山,突破了鲁关,径直南下,奇袭了郦县,顺利地占领了这座县城。郦商率领的左路军,经过叶县,南下占领了胡阳后又向穰县攻去。穰县在宛城的西南,郦县在宛城的北面,这两路楚军对宛城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消息传入宛城,郡丞陈恢大惊失色,急忙向郡守报告。

  吕齮在阳城听说宛城的南北都已经出现了楚军,心里就害怕了。霍俊达道:“刘邦从正面进攻南阳,又派灌婴和郦商南北两路南下,看来他是要一心占领南阳郡。宛城是郡府,如果失了,武关就危险了。现在不如撤回南阳守住郡府,贼们也不敢去攻武关。”吕齮道:“如果撤军,刘邦大举来攻,就怕败得更惨。”霍俊达道:“明日我主动向刘邦挑战,拼死大战一场,然后约定后天继续交战,刘邦就不会怀疑我们,而我们就在夜间撤军。等到天亮刘邦知道时,也就追不上我们啦。”吕齮听了郡尉的计策,觉得可行,就按照这个办法来执行。

  次日,吕齮早早地率领秦军击鼓出城,向楚军挑战。沛公闻报,率领众将来到阵前应战。当下沛公就令柴武将军出战。霍俊达和柴武就在阵前大战五十回合,霍俊达凭着一股勇气,双方杀得难分难解。吕齮见再战无益,就传令鸣金收兵。然后在两军阵前高声向楚军约定明日继续交战。沛公就笑着答应了。双方就各自收兵。

  吕齮回到城中,就和霍俊达做好了退军的准备。到了晚上子时,秦军就偷偷地出了西门,向宛城径直退去。天亮后,已经到了宛城。郡丞陈恢听说郡守大人回来了,赶紧出来迎接。吕齮进城后,就赶紧准备防守器械,然后回到府衙休息。吕齮回到府中见到了父亲大人,就大哭起来,口中还直呼:“老天爷要杀我呀!这可怎么办?是孩儿无能,我不能保全国土,还不能保全一家人的性命,这真是上对不起朝廷,下对不起父亲大人啊!”吕齮的老父已经七十多岁了,看到儿子吓成了这个熊样,就问是怎么回事。吕齮就把南阳的不利情况大致向父亲说了一遍。吕父沉思半晌,道:“我儿不必惊慌,以老父看,秦国不得人心,老天爷要灭亡秦国,这不是你的错!我也早就听说刘邦是一位仁厚的长者,他在三川大战杨熊,杨熊都奈何他不得,更何况还有张良的辅佐,你岂能是他们的对手?”吕齮听了老父亲的话,就道:“虽然我不是他们的对手,但儿要豁出性命和他们决一雌雄,坚决不能让他们夺下城池啊!”吕父道:“我儿不要太傻了!你难道不知道李由、王离、杨熊、羌原这些人的下场如何吗?你难道比他们还要牛吗?”吕郡守就惊得说不出话来,老半天才说:“可是,儿久食国家的俸禄,如果弃城而降,这恐怕会惹世人的耻笑?不如拼死守卫,再等待朝廷的救援!”

  吕父道:“南阳偏居西南,兵马久不战斗,况且士兵都有怯战的心理,就算你守住了宛城,你的那点人马又怎能抵挡住刘邦的十万大军?我听说二世皇帝昏庸无能,赵高一手遮天,天下人才起来造反,你背弃这样的暴虐恶邦,反是正义的做法,你好好想想吧!”吕齮听了父亲的话,就犹豫道:“父亲的话虽然在理,可儿担心将来刘邦若是进不了关中,秦国一旦重新平定了天下,我们一家就要倒大霉了啊!”父亲苦笑道:“山东之人都反叛了,六国也已经复国,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的个傻儿啊!你就拿脚后跟想想吧!秦国就凭脑残的二世,怎么可能再次平定天下啊?你这不是痴人说梦吗?”吕齮听了父亲的话,就瘫倒在椅子上说不出话来。吕父就唤他的胖儿媳快进来陪聊,自己就摇着头走了出去。

  吕齮在胖夫人的陪伴下坐到了深夜,流了很多泪,最后才决定要召集部下商议是战是降。次日一早,吕齮就和大家商议此事,郡丞陈恢道:“宛城是南阳的第一大城市,城高墙固,易守难攻,再加上钱粮充足,虽说将士们有怯战的心理,可坚守一年也没有什么问题。我们先防守一段时间,如果朝廷真的不来救援,再降也不迟啊!”吕齮就听取了郡丞的话。这个吕齮并不是不想投降,而是他有前车之鉴:那就是当年陈胜的将领宋留被秦国捉住后,朝廷用车裂之刑处死了他;杨熊作战不力,也被朝廷枭首示众。这样看来不管是叛逆还是不力,最终都难逃一死,将来刘邦若是灭不了秦国,秦国一旦得势,他还能有好果子吃吗?吕齮想到这里,就决定先和叛军打一仗再说。他的这位郡丞陈恢,看上去像个师爷,山羊胡,尖下巴,深深的眼窝下镶嵌着一对黑黝黝的大眼睛。可此人还是有一点见识的,因为以前和宋留作战时,许多点子都是他出的。他头脑灵活,既然说是能坚守一年,那就按他说的办吧。就一边打探沛公的消息,一边准备守城器械。

  沛公当日按照吕齮约定的时间早早地出营来应战,可是等了半天,也不见秦军的影子,正要派人前去打探。忽然有军士前来报告,说阳城的西门大开,吕齮早就逃得无影无踪了。沛公就率领人马进入了阳城。同时也有军探前来报告,说吕齮退回宛城去了。还有灌婴和郦商二人也派人送来消息,把他们占领郦县和胡阳的经过向沛公做了汇报。沛公感到前景大好,安抚完百姓后就率领人马向宛城进发。军队来到距离宛城不到三十里的地方,沛公对张良道:“现在天已经黑了,不如就地宿营,明日一举攻打南阳郡。”张良道:“吕齮是个无能之辈,不如连夜进兵,等拿下宛城后再休息也不迟。”沛公就让军士点起火把前进。

  沛公因为西进心切,念念不忘攻打武关,就一路不停地派军士打探武关的情况。沛公心想兵贵神速,就算天亮前包围了宛城,也不一定能拿下城池,况且宛城是郡城的所在地,城池一定坚固,再加上钱粮充足,急切之间怎能攻克?子房还说南阳郡守是个无能之辈。以此推知,就算是吕齮守在南阳,也没有什么作为,我何不急攻武关?如果耽搁数日,秦国人知道了我的意图,他们向武关增兵怎么办?况且还有郦商从南面牵制吕齮呢。沛公想好后,就准备让军队改道西行,直接去攻打武关。可仔细一想,如此重大的事情,怎能不和子房商量一下,就赶紧来见子房先生。可是当他来到子房的车前时,却发现子房已经在车里睡着了。沛公心想子房先生本来身体就不好,再加上连日的行军打仗,身体怎能吃得消?现在累成了这样,心里也过意不去,就没有叫醒他。于是离开了车子,然后一意孤行地传令先头部队绕开宛城,直接向武关进发,他想把宛城的事情交给郦商去解决,并且传令灌婴也从郦县出发,和他会师一起去攻打武关,等秦国人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他就已经拿下了武关。

  这天晚上,吕齮在宛城积极备战,可是等到大半夜,探马忽然来报告,说楚军调转了方向,折而向西,并没有来攻宛城。郡守听了报告,非常不解地道:“他们一定是去攻武关了。”陈恢却冷静地道:“不对,刘邦若是去攻武关,我们就会袭击他的背后,这非常不符合用兵的常规,难道他是在耍什么花招?”可是军探就是接连地前来报告,说刘邦的军队就是已经远离了宛城。吕齮确实也摸不清楚军的意图,就再次派人打探楚军的去向。过了一个时辰,打探的人就回来报告,说楚军扬长而去,离宛城越来越远了。吕齮这才放心了,就道:“这样太好了,就说丹水的王陵,是南阳有名的大将,叛军怎么可能就轻易地夺下丹水关呢?等明天我再亲自召集附近的军队,前去追赶刘邦,一定要把楚军围剿在丹水关下!”吕齮说得慷慨激昂,将士们也就认同了他说的话。可是只有陈恢,却忧心忡忡地道:“刘邦不来夺城,必定有阴谋,今夜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啊!”郡守就生气道:“你也真是太疑心了,若是刘邦真的前来,还有武将们呢,你怕什么?”陈恢只好羞愧而退。这时所有的官员都感到轻松起来,就回去睡觉了。守城的军士听说刘邦不来了,也都东倒西歪地躺下睡着了。

  子房先生在车子里颠簸了一个时辰,一觉醒来,就问向导官是否到了宛城。向导官说:“离宛城越来越远啦!”子房大惊,还以为听错了,揉着眼睛又问了一遍,回答是一样的,不觉大怒道:“是谁决定放弃攻打宛城的?”左右都说是沛公的决定。子房急忙命令停车。他跳下车子,拿着火把来到沛公的车前,却发现沛公也睡着了,就急忙唤醒了沛公,然后焦急地问:“您虽然想急于入关,可是宛城是南阳的根本,那里钱粮充足,秦军少说也有数万人马。如果不攻下宛城,他们从后面攻来怎么办?您想想我们的前方还有丹水关阻挡,听说把守丹水的是南阳有名的大将,而析县也有上将守卫。我们一旦西行被阻,吕齮再从后面赶来,将会背腹受敌,这难道不是危险之道吗?沛公,您怎么能如此呢?”沛公听了子房的话,猛然醒悟,就立即传令全军停止前进。

  沛公跳下车子,急忙向张良谢罪道:“我确实是一个没脑子的人,因入关心切,才一时糊涂,做出了如此愚蠢而错误的决定,真是千不该万不该啊!现在请先生教我该怎么办?”子房沉思了片刻,当机立断道:“吕齮在宛城必定严密地注视着我军的行动,可是当他得知我军离城而去,就一定会放松警惕。请沛公立即下令大军偃旗息鼓,就地休息一个时辰。等到了后半夜,就让将士们抓紧吃饭,然后快速赶到城下,将宛城团团包围。天亮后,吕齮发现城池被围,就会认为我军是神兵天降,会丧失一切斗志,就一定会开城投降。这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啊!”沛公听了子房的话,立即照办。

  将士们就地睡了一个多时辰后,负责做饭的军士也已经做好了饭。这时灌婴也已经赶来会师。沛公见到灌婴,非常高兴,就把要去包围宛城的事情告诉了他。大家就一起吃饭。吃完饭后,沛公传令骑兵在前,步兵随后,快速向宛城逼近,等到天亮前一定要赶到城下。楚军的先头部队,先到后就将城池包围起来了。沛公和子房来到军前后,就令军士齐声高呼:“楚军围城已三遭,吕齮城中睡大觉;马上滚出来投降,不然个个都杀掉!”喊声若雷,声震云霄。守城的军士惊醒后,惊得目瞪口呆,就立即前去报告。这时天已经慢慢地亮了起来。

  吕齮接到报告,只惊得从床上滚到了地下。卫兵们就把他扶到了榻上汇报情况。吕齮听说楚军忽然兵临城下,惊得魂飞魄散,急忙跌跌撞撞地来到城头上观看。只见楚军密密麻麻,里三层外三层地将城围得水泄不通。楚军见到吕齮,高声叫道:“吕齮滚出来投降!”吕齮吓得面无人色。沛公看见吕齮就把令旗一挥,将士们的呼声戛然而止,只剩战马的鼻息声和马蹄的踢踏声。

  沛公望着城楼上的郡守,高声道:“我奉怀王诏令,仗义入关,现在有十万大军围城,你已是瓮中之鳖,笼中之鸟,如果识时务就马上投降;如若顽抗,杀进城来鸡犬不留!”吕齮听说楚军有十万大军,竟然两眼一黑,一口气没上来,就昏死过去了。

  过了好一阵,左右的人才把郡守救醒,只听吕齮大叫:“老天啊我可怎么办?我在南阳十几年,吃的是秦国的俸禄,虽说得罪过百姓,可那都是按照国家的法令在办事,也是身不由己啊!我悔恨没有听从老父亲的话而提前投降,现在即使投降了,刘邦也不会放过我啊!为了家人,也为了全城的百姓,罢!罢!罢!不如一死了之!”说罢就抽出佩剑要抹脖子。陈恢一看郡守如此,就赶紧夺下剑道:“要死还早着呢!”陈恢就痛哭流涕道:“当初也是我错误地估计了我们的力量,要是早点劝大人投降,也不会落到如此地步!秦国的灭亡是人所共知的,可我们做人臣的不抵抗就投降,就是不忠不义啊!如今的秦国,奸臣当道,皇帝昏庸,不投降也没有出路。”吕齮道:“恐怕太晚了!”陈恢道:“我听说刘邦宽厚仁慈,现在去约降,他或许也不会伤害我们。”吕齮问:“大敌当前,谁敢去约降啊?”陈恢道:“如果大人真想保全百姓,我可以出城去见刘邦。”吕齮犹豫了半天,又想起了父亲的劝告,就同意了陈恢的决定。

  陈恢虽然劝郡守要投降沛公,可此人也并不是趋炎附势之徒。他出了城,昂首阔步来到楚军的营前,口中直说要拜营。沛公就命令士兵把陈恢押了进来。陈恢见到沛公后,并没有下拜,只是做了个揖。沛公就问陈恢是什么人,来此何干。陈恢振振有词道:“我听说足下接受了楚怀王的约定,先攻入咸阳就要做关中王,是不是有这回事?”沛公大笑道:“既然知道这事,你们为什么还不投降?”陈恢道:“我们秦国人不是贪生怕死之辈,怎么能不顾大义而轻易投降敌国呢?”沛公就愤怒地道:“那么你是来下战书的喽!我今天先要用你的头来祭旗!”于是喝令左右先将陈恢绑起来。陈恢突然放声大笑。

  沛公被陈恢的笑声给镇住了,就问他为何发笑。陈恢道:“人们都说将军是位仁义的长者,今天看来都是胡说八道。我陈恢死了有什么可惜!”沛公大惊,为刚才的话感到羞愧,连忙下车向陈恢道歉:“刚才确实是因为我一时的愤怒,才冒犯了先生。不过在两军阵前,先生突然来到这里,一定是有所赐教啊!您有什么话,就请开诚布公地说吧,我刘邦愿意洗耳恭听。”陈恢见沛公礼谦词卑,才欢喜道:“如今足下停在这里,虽说您的军马众多,可是宛城是座大郡。不说城池高大坚固,光是百姓就有数十万之众。有如此众多的人口和充足的粮食,官吏和民众够吃一年。如果城中坚守起来,足下还能攻克城池吗?城池若是无法攻破,足下逗留的时间就一定会长,在这期间秦国就一定会向武关增兵。到那时足下就算得到了宛城,可周围还有数十座县城,几万军队,他们一定会组织起来和足下干到底。这样将军将会失去先入咸阳的机会,您的霸业也会成为泡影。”

  刘邦一听此话,就立即走到陈恢的面前,深深地鞠躬道:“先生说的千真万确!刘邦今天恭敬地向先生请教,您有何高论啊?”陈恢见刘邦真诚相待,大为感动,就动情道:“我今天前来见您,不光是为了城中的百姓,还是为足下着想。”沛公就道:“愿闻其详?”陈恢道:“眼下,您不如光明正大地招降郡守,并给他一官半职,并且让他仍然留守宛城。这样属县的官吏就会争先恐后地归顺足下,您必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平定南阳全境。南阳平定了,足下才能畅通无阻地到达武关。听说武关的防守又非常空虚,只要能拿下武关,将军才能够进入咸阳,成就霸业。您说是不是这样?”沛公听了陈恢的话,再次行礼道:“先生真是个奇葩,如果真能得到南阳,应该给您记个首功。请先生回去转告郡守,如果郡守大人果真能弃暗投明,他仍为郡守,我刘邦决不食言!”陈恢就拜别了沛公,感叹道:“此人既仁慈又聪明,关中王不是他的还能有谁啊?这就是人们说的‘天下最终会归给有德的人’啊!”陈恢来到城中,把沛公的约定告诉了郡守。郡守大喜过望,就立即传令打开城门,迎接楚军进城。

  沛公为了不扰民,又让大部队在城外屯扎,只带了三千名骑兵进城。郡守就率领全郡的官员在城门口迎接。沛公很是满意,就封吕齮为殷侯,把印绶原赐给了他,仍为南阳郡守。沛公又赏给陈恢一千户的食邑,叫他继续做郡丞。全城百姓欢声雷动。消息传出,赞县、筑阳、山都、邓县等各处的官吏都来拜见沛公,南阳郡就平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