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英雄问鼎 第九章 击副车壮士捐躯

《英雄问鼎》第九章 击副车壮士捐躯

作者:任淮浦 字数:3814 书籍:英雄问鼎

  始皇帝的车驾继续东巡。负责车驾安全的是中车府令赵高,此人和嬴氏是同宗共祖,原来那个在鸣条之战中的费昌,就是他们共同的祖先。子孙繁衍到殷纣时期,就出了一个名人叫蜚廉,蜚廉有特殊的本领,就是奔跑如飞,因此也叫飞廉。飞廉有一个儿子叫恶来,是个大力士,都是纣王的臣子。周朝建立后,他们的大部分部族都被周人赶到大海边上消灭了,一部分人逃到了西北的汧、陇一带定居了下来。直到非子时,周孝王就赐了个嬴姓,因为地处西秦,也称嬴秦,这就是嬴氏最早的先人。蜚廉的另一个儿子名叫季胜,史传周穆王西巡时驾着八骏,驾车人名叫造父,而这个造父就是季胜的后代。这八匹骏马是造父驯养的,当时穆王西巡,淮水流域的徐偃王趁机造反,穆王就回师平叛。造父为穆王驾车,一日就行千里,来到东方平定了叛乱。按照功劳,周穆王就将造父的采邑封在赵城。三家分晋的赵襄子就是造父的后代,这一支就姓赵了,赵高正是赵襄子的后代,所以说嬴、赵是同宗共祖。

  赵高有兄弟两人,胞弟赵成,一家人生活在隐宫,隐宫就是奴仆住的地方。赵高又在这里结识了几个族人,有一个年纪大一点的赵贵是他的兄长,还有几个弟弟叫赵攀、赵安、赵平。赵高有个优点,就是爱学习,还擅长书法,喜欢法家的著作。荆珂刺秦时,秦王情急之下拔不出佩剑。赵高就提醒他说从背后拔剑。秦王就拔出剑来杀了荆轲。从此秦王对他刮目相看,又因为赵高的驾车技术也很出众,始皇帝就让他担任了中车府令的职务。总之赵高的书法、辞令、武艺都很出众,长相也不错,后来便平步青云。他还揣摸皇帝的心思,私下和胡姬交往,胡姬就是胡亥的母亲。因为赵高见始皇很喜欢他的小儿子,胡姬就让赵高当胡亥的老师,始皇帝也同意了,因此赵高是个很有心计的人。

  始皇的车驾到达阳武县的博浪沙,先有骑队清道,然后是大队走过。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才见虎贲卫队缓缓走来,他们个个骑着马,右手都举着戈和戟,左手握着大盾牌,看上去都是杀气腾腾。此时张良已经混在路旁的人群之中了,他便仔细地观察着前面的车辆。师力子这时也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路边的张良。忽然有人敲起了大锣,这是清道的甲士在警告路人,皇帝即将要大驾光临了,大家都要提高警惕。

  不大一会儿,始皇的甲士就缓缓地走了过来。师力子便紧紧地盯着前方,他右手紧握着那把大铁锥,右腿点膝跪地,大铁锥就放在右腿的外侧。此时师力子忽然感到腿脚有点发麻了,他就赶紧附身休息了一下,尽量使身体放松一些。又过了一会儿,青龙牙旗和黑旄旌旗如乌云般席卷而来了。萧京赶紧提醒师力子道:“这是仪仗队,嬴政马上就到。”师力子也赶紧探头观看,只见从旗影队里隐隐约约地有两辆非常华丽的六驾卧车缓缓驶来。师力子心想:不错,最前面的准是嬴政的车驾,他一个坚定的念头从心头掠过,于是赶紧做好了抛掷的准备,便紧紧握住那把大铁锥的把柄。萧京的手里却握了一大把汗。

  师力子刚才略微放松了一下,觉得身体舒服多了,他的目光从人群中再次寻见张良,然后一边看他,一边又看远处走来的车辆,发现张良正好回头瞥了他一眼。那目光仿佛是在说:兄长,您千万要仔细了,一定要瞄准目标,就能够实现刺杀嬴政的夙愿啊!这边的师力子也同样投去了坚定的目光,他仔细地盯着张良,不敢将目光移开一会儿。

  张良站在一个高起的土堆上,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前面辚辚而至的车驾,发现有两辆车子竟然一模一样。这时路边围观的百姓也出现了一阵骚动,大家对始皇的威仪感到惊讶。张良此时发现走过来的这两辆车的确与众不同,车身上镶嵌着金龙和玉凤,整个车身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车有四轮,前轮小后轮大,四马驾辕,两马拉套,共六驾。再看车身,长足有两丈,宽一丈,高一丈,而且车旁边都有黑色的伞盖和各种颜色的旌旗。再看后面,那些王公大臣的车子,无论是颜色还是装饰,都比前面的两辆要逊色的多。张良心想:走在最前面的一定是嬴政趁坐的。忽然一阵悠扬的琴声从车里传出。张良心想:这一定是有人在弹琴给嬴政听。这个民贼真的会享受啊,你死到临头了,还叫你再听琴,报仇雪恨的日子终于到了,急击勿失啊!张良想道这里,就举起右手紧紧地攥住了帽子。当走在最前面的那辆豪华卧车经过他的眼前时,张良便再次回头看了师力子一眼,然后果断的将帽子摘了下来,便屏住呼吸。

  高坡上的师力子看见张良将帽子摘了下来,说是迟,那是快,他憋足一口气,轮起了那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锥,瞄准最前面的那辆豪华卧车,用力向空中一掷,大铁锥如同滚雷一般,从天空中呼啸而下。只听得“咔嚓嚓!”一声响,前面的那辆豪华卧车就已经被天外飞来的不速之客砸成了一堆粉碎,声音简直是震耳欲聋,大地也仿佛抖动了起来,紧接着,从车里传出了一声女子的惨叫。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路上的局面就不可控了。

  当时一片混乱,被击中的那辆车子的马儿受到惊吓,奋蹄跳驰,车上的甲士也扑倒在地上,车轮已经脱离了车轴,在四处飞滚。车夫虽然没死,可早被掀翻在地上。后面的那辆车,也因为马儿受到了惊吓,直往后退,还差一点儿把车子给掀翻。始皇帝在车中昏昏欲睡,突然被这炸雷般的声音惊得不知所措,他急忙直起身子,赶紧抓住轼杠,大声呵斥道:“出了何事?”外面有人答应道:“有刺客!有刺客!快抓刺客!”始皇帝这才知道发生了意外,就厉声呵道:“看清刺客的位置,快快捉拿!”赵高就从外面高声回答道:“刺客就在南面的山坡上!”始皇帝大怒,大骂道:“朕扫清六合,踏平天下,谁敢行刺?立即捉拿刺客,定要将他碎尸万段!”始皇吼罢,并没有害怕,而是立即从车里跳了下来。这时早有护卫的甲士拿者大盾牌将他保护了起来。几位仓皇赶到的大臣,看到前面的那辆车子已经被击碎了,琴女也倒在血泊之中,顿时惊得魂飞魄散。始皇帝见此也是怒不可遏,就发疯似的呵斥武士:“快快捉拿刺客!”

  张良在道旁高阜处看见始皇帝从后面的那辆车上跳了下来,原来他安然无恙,毫发未损,大铁锥击中的只是副车。张良只得暗暗叫苦,他痛恨行刺不成,雄图破灭,只好沮丧地夹杂在人群中逃走了。

  师力子把大铁锥掷出后,看见击中了目标,便喜出望外,他认定嬴政必死无疑,就赶紧和萧京向后逃走。华无害和公孙子也向不同的方向狂奔而逃。

  早有护道的军士看见大铁锥就是从南面的高坡上抛下来的,他们就立刻上去搜寻。几个军士来到师力子藏身的地方,发现了人已经跑了,就赶紧向皇帝报告。始皇帝闻报大怒,立即下令全力搜寻。不大一会儿,数千军士就骑马迅速地将这个山丘包围了起来,然后向树林里搜寻了进来。可是他们搜了很长时间,并没有发现刺客的踪迹。始皇恼羞成怒,就令军士放火烧山。这时天也黑了,烈焰就把天空烧得一片通红。

  原来这片山丘上的树林里,草木非常茂盛,遍地都是荆棘丛林,这也妨碍了师力子和萧京逃走的速度,二人最终没有跑过秦军的马腿,就被包围了。师力子看见周围都是火,知道已经无法脱身了,就大叫道:“今晚我俩插翅也难飞走,这也是天意,不过用我俩的命来换嬴政的命也值了!”萧京忙问该怎么办。师力子怒目圆睁,愤声道:“于其等死,不如冲出去与秦军决一死战!”言罢大吼一声,就向蔓延的火势冲了过去。正好遇到一个纵火的军士,就杀了他。这时周围的秦军都围了过来,大叫:“刺客在这里,快!快!不要放走了刺客!”师力子和萧京便夺过秦军的兵器向他们砍杀过去。师力子一连杀了好几百人。不过在突围时,萧京猝不及防,被秦军击倒了,再也没有起来。师力子便独自与秦军步战,他左冲右突,又杀了几百多人,终于体力不支。

  师力子见秦军越围越多,料到无法脱身,便捉住一个士兵问:“嬴政现在如何?”士兵就告诉他大铁锤击中的只是副车,皇帝陛下安然无恙。师力子听说嬴政毫发未损,便痛恨地仰天大叫:“我替天下的百姓诛杀无道的暴君,可惜天不助我啊!我死难瞑目,死难瞑目啊!”说罢大笑数声,就自刎而亡。有诗赞道:

  壮士从来敢舍身,漆身吞炭意纯贞。

  辒辌车上惊蜂准,博浪沙中累美人。

  溅血原非庙谟策,盖棺犹定路旁尘。

  飞锥震破太平梦,谁道陈王首灭秦。

  又有诗赞张良道:

  时日曷丧夸父来,一击博浪滚雷开。

  铁锥呼啸流星冷,金辇粉齑天地哀。

  寻客岂辜肝胆义,刺秦敢笑庆珂怀。

  千秋多少孤臣泪,来吊英雄济世才。

  始皇帝听说刺客已死,就让人把师力子的尸体抬到平地上,等到天明了再辨认。次日,守护的军士前来报告说:“刺客的血变成了碧绿色。”始皇来到跟前查看,果然如此,心中觉得非常奇怪,原来这是师力子的精诚所化啊。始皇帝就让画工把二人的相貌画下来,再将尸体剁成肉泥。始皇帝盛怒未减,就把武阳县的县令以及清道的官员都给杀了。赵高是中车府令,专门负责车驾的安全,现在却出了意外,就把他交给廷尉李斯和正监蒙毅去法办治罪。

  始皇余怒未减,对群臣道:“现在凶犯已死,背后必有主谋和同党,你们尽快把画像贴出去,在全国寻访知情者,若是有人说出刺客姓甚名谁,何方人氏,就赏金封侯。不把主谋和同党一网打尽,就难消朕心头之恨!”群臣唯唯诺诺,赶紧执行命令。

  张良从博浪沙走脱,来到开封东门。随后公孙子、华无害、张宣三人先后也赶到了,可是就是不见师力子和萧京回来。第二天,他们又来到城门下等,却发现贴着一张告示。人们这时都在围观,四人就凑过来看。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是师力子和萧京的画像,正在查寻知情者和同党。张良已知兄长已经罹难,只好强忍悲痛,走出了人群,他来到隐闭处就痛哭了一场。公孙子等人好生劝慰。张良便哭道:“大哥已经遇难,我们也应该尽快逃走,将来一定要替大哥报仇?”几个人就连夜向城父赶来。

  张良来到家中,将经过告诉了冯启。冯启听说行刺未遂,也感到非常遗憾,就问张良现在应该怎么办。张良便当即决定道:“我要散尽家财,然后远走高飞。”冯启慨然道:“我愿意跟随公子逃亡,终身不离不弃!”张良就立即召集起三百个仆人,将钱财分给了大家,让各寻出路。大家不忍心离开,都要跟着张良一齐走。张良劝道:“如果人多了,官府的人一定会怀疑。今后我若有机会,再与你们相见。”大家就哭着离开了。张良见家人都走了,就和冯启等人出了院门,然后放了一把火。张良望着大火,只觉家业丧尽,壮志未酬,忍不住泪如雨下。众人就催促他快走。张良旋即挥泪离去。

  他们一路潜逃,每过一关,都有人严密盘查。到了符离县,等了好几天都过不去,几个人心中很是着急。一天黄昏,张良看到有个牧民赶着一群羊经过,就买下羊群,装扮成商贩,才蒙混过关。就这样他们一行人惶惶如丧家之犬,惴惴似漏网之鱼,向东南方向走来。有一天,他们来到东海郡的下邳县。此地住着一位张良的朋友,名叫朱建。张良就决定先去投奔他。朱建见张良来了,就热情地接待。张良就把刺杀嬴政的事情偷偷地告诉了他。朱建非常震惊,就把张良藏匿在家中。张良有了安身之所,又改名为韩雪,意思是一定要替韩国报仇雪恨。从此住在下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