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朱楼异志 第四卷:峥嵘岁月 第261章:路【下】

《朱楼异志》第四卷:峥嵘岁月 第261章:路【下】

作者:孟婆汤有点甜 字数:4544 书籍:朱楼异志

  假如宝玉处在少务的位置,去凝神感应这神奇的法阵运转,他会发现大树延伸到高空的光影尚未完全凝实的原因,并非是伯劳以及九位国工的法力不够强,而是与这阵法的妙用与祭坛所凝聚的力量有关,它来自于这场仪式、来自于无数人虔诚的祈愿与坚定的信念。

  少务本人也应能感受到这一点。也许只有等到将来巴原一统、万众归心,在每年举行国祭之时,九株巨木法阵所幻化出的登天之梯,才能完全显示清晰。这是盐兆要告诉后人的,祖先确实留下了前往帝乡神土的指引,只要凝聚了众人坚定的信念,传说中的建木就会出现在巴原上。

  但这幻化而出的光影,不论看上去是多么真切,普通人也不可能沿着它爬到天上去。这座法阵的妙用若能完全开启,世人只有少数人才能察觉到它的另一种妙用。假如已迈过八境九转七十二登天之径,就算没有修炼菁华诀,在祭坛中央仍能感受到太昊天帝留下的指引。那参天巨木便真地成了登天之梯,元神可沿此梯前往太昊天帝所开辟的帝乡神土,在世间只留下仙家遗蜕。

  处在少务的位置上,便能感应到祭坛法阵的这等妙用,来此于巨树光影所发出的奇异神念。这是巴国历代祭正所传承的秘密,而祭正之职,向来都由国君兼任。尽管如今巴原已分裂为五国,可是这个秘密还是由巴室国继承。

  少务跪在万众瞩目的中央,看着祖先留下的神迹于万众面前展现,心中在想,有朝一日要将这阵法的妙用完全开启、亲眼看看那株幻化出的通天建木究竟是什么样子?

  ……

  凉风顶宗主、当世高人圆灯先生也和长龄先生一起参加了这场大典,就站在祭坛外离少务很近的位置,与朝中诸正大人同列。他看着那参天大树通往天际的光影,眼中亦充满了强烈地向往之色。

  圆灯先生出现在这个场合,站在这个位置,足见国君的重视与礼待。在场的民众看在眼中,谁也不会认为国君会惩处圆灯先生、收拾凉风氏一族。

  禅位大典之后,少务便正式成为巴室国的新君,举国欢庆十日,国都中更是张灯结彩,四处传来民众自发编成的颂歌声。新君所颁布的第一道君命,便是大赦天下,将牢中羁押的人犯释放回家,以示国君的仁慈与赐生之德。

  但公子仲览却不在被赦免之列,因为少务继位时,他还没有被定罪。假如真地已定罪的话,谋逆篡位之罪也是不可赦的。

  ……

  少务继位后的第三天,便单独召见了公子会良。会良未能与其他兄弟一起参加大典,他回到国都之后,仍由北刀氏负责将其严密看押,就连平日的亲信也一个都见不到。今日他终于见到了少务,兄弟俩距上一次见面已过去了四年多。而再见时少务已是国君,坐上了会良做梦都想坐的位置。

  会良一见到少务,便很激动地喊道:“少务。你怎可如此待我?我拿下仲览于国有功,而你竟然将我软禁了这么长时间!……父君怎能让你这么做?我要见父君!”

  押送他来的北刀氏在后面呵斥道:“会良。面见国君为何不行礼?还在此大呼小叫!”说着话,上前伸脚便欲踹他的膝盖弯。

  少务摆手阻止北刀氏道:“会良是我的兄长,我赦免他今日无礼不敬之罪。他若是不愿向我这个国君行礼,那就站着说话好了!”

  会良这才意识到,如今身份毕竟不同了,面前的少务已是国君,他无形中气势便弱了几分,不想让少务抓住什么把柄。终于还是行了臣子面见国君之礼,然后起身抬头道:“主君,您原来还记得我是兄长,那么为何无故将我软禁?”

  少务看着会良,眼神中充满了遗憾与伤感,长叹一声道:“无故!事到如今,你还要说这是无故吗?……你毕竟是我的兄长,犯下如今的错,我也有责任。父君没有让我见你,可我还是得亲自见你一面。有些决定,不应该由我们的父君来做出。”

  会良上前一步道:“请问我犯了什么错?仲览以为你在那支商队中,欲行刺之事已被查实。而我得到消息拿下了仲览,你也安然无恙的成为了国君。我拿下仲览的目的是为了救你,尽管事后才知这是个误会,但救人之举总不至于成为罪名吧?”

  少务垂下了眼帘,没有去看会良,低着头说道:“父君已时日无多,我不想让他伤心,所以有些话应由我来说、有些事也应由我来做。我不是理正大人,我是国君。在此只想指出两个事实。

  其一,仲览已供认他是行刺的主谋。但我很清楚,黄金十斤。他根本请不来那样一批刺客。我的师兄瀚雄未死,他见到了刺客,恐非你先前所说的众兽山修士。其二,你若真想救我,商队中我的师兄大俊也不会死!我今天不是来问案的,你也不必说出此事的详细情由,更不需要认罪。

  但你若想安然走出王宫,就必须给我答案与理由。”

  宝玉在押送会良的路上,也曾有困惑,就算明知会良在撒谎,可也拿不到他参与谋刺的证据、定不了他的罪名,回到国都后又能如何处置呢?可是宝玉却忘了一件事,少务若做了国君,便拥有国君的权威,他不会像理正大人那样问案,只需指出事实即可。

  这也不能说是宝玉忘了,因为宝玉不是国君;但少务只要坐在这个位置上,自然便会从国君的角度去处理事情。

  会良突然感到了一阵刺骨寒意,不用回头,便知身后的北刀氏已抽出了腰间的砍刀。可见少务对北刀氏的信任,如此私密的场合,他竟让北刀氏带着砍刀进来了。

  会良忍不住想大喊:“少务,你难道想杀我吗?你怎敢如此做!”但这些话终究没有喊出口,因为如今的少务还真敢!就算他悄悄杀了会良,谁又能把他怎么样呢?少务给了会良一个安然走出去的机会,会良当然明白是什么意思。

  就在这一瞬间,会良全身就跟泄了气一般,眼中已无半点神采,耷拉着脑袋道:“郑室国!”

  这就是少务想要的答案,虽然早已能猜到,但此刻终于在会良口中得到了确认。少务的眼皮跳了跳,双手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但随即又把手松开了,语气很平静地说道:“这是答案,你这么做的理由呢?”

  会良抬起眼看着少务,以嘶哑的声音道:“理由!你不该一去三年多毫无音讯,不该让我在没有希望的时候,又看到了希望!论修为、才干、计谋甚至仪容,我皆不亚于你,在诸公子中,只有我才最适合成为将来的新君,可父君他总是看不到这些……”

  会良自以为每一样本事都比少务更强,但他原本并没有争位的希望,可是少务一去那么长时间、国中毫无消息,后来又听说少务将秘密从境外归国,让素来以善于谋划自居的会良又看到了希望。可以说这个希望是少务给他的——给了他一个在幕后动手的机会。

  会良越说越激动,到后来情绪甚至有些失控了。少务暗暗叹息,有些人平日不为恶,并非是他们不想,而是没等到合适的机会。最后少务闭上了眼睛,神情似乎有些累了,摆了摆手,命禁卫进殿押走了会良,偏殿中只剩下了北刀氏将军。

  北刀氏看了少务一眼,低声道:“主君,您的父君不希望您来处置仲览与会良,已经命我将仲览、会良及谷良三位公子押往彭山禁地服役,以示惩戒,将来不得君命便不得离开。他虽然没有明确说什么,可我能明白他的意思。”

  少务睁开了眼睛,带着歉意道:“刀叔,我能不能求您一件事?”

  并无旁人的私下场合,少务又一次称呼北刀氏为刀叔。北刀氏赶紧道:“主君请说!”

  少务:“这不是君命,只是我向刀叔的请求。不论我父君是什么意思,但他尚在世之日,我不希望仲览、会良、谷良有事。父君不愿让我来处置这件事,就是不希望我留下兄弟相残的恶名。可我父君享国四十余年,一生仁德,我又怎能让他留下父子相残之名。”

  北刀氏低头道:“我明白了,主君什么都不必再说了。”

  少务起身向北刀氏行了一礼:“刀叔,只是为难您了,也委屈您了!”

  后廪命北刀氏将仲览、会良、谷良这三位公子押到彭山禁地中服役,虽然并没有再下什么明确的命令,可北刀氏岂能不明白后廪的意思。不论是为了巴室国将来的形势安定,还是他们三人所犯下的罪行,是绝对不能再留其性命了。

  这是后廪做出的安排,如果三位公子死在彭山禁地,那也是北刀氏来背这口黑锅,总之与少务无关。可是少务现在却求北刀氏,在后廪去世之前不要动手。至于后廪去世之后,他也没有给北刀氏任何明确的命令,但北刀氏同样明白少务的意思。

  仲览等三人肯定是要除掉的,就算少务想手下留情,北刀氏也会力谏他动手。只不过少务不会直接向北刀氏下令,将来还是要这位将军来背黑锅。

  少务并没有追问会良,这次与郑室国勾结,具体的行动方案与谋划细节,其实站在国君的角度、从国与国的层面上来说,知道谁是敌人、是什么人想置他于死地就足够了。

  ……

  就在少务召见了会良后的第二天,已禅位的后廪也在王宫中召见了圆灯先生。

  圆灯先生听说是国君召见,本以为是少务想见他,不料来到宫中见到的却是后廪。后廪坐在正中央,前方一左一右是伯劳与长龄这两名六境高手,大殿中并没有其他的护卫与内侍,但镇东、镇南、镇西三位大将军却站在圆灯身后。

  一看这个阵势,圆灯就知道后廪是在防着自己动手,甚至为了防止万一起了冲突伤着少务,后廪连新君都没叫来。

  圆灯先生还算镇定,脸上并无惊慌之色,向后廪行了一礼道:“听闻主君已派军阵护卫我凉风氏一族,又特意命人请我赶来国都为禅位大典观礼,老夫感慨,竟能在国中受如此礼遇!今日私下召见,场面如此慎重,又为何事?”

  后廪看着圆灯,似面带歉意道:“先生,我绝无伤害凉风氏族人之意,也对凉风顶这一派宗门并无成见。先前请你来国都参加继位大典,就是为了表示对先生的敬重。之所以做出这些安排,只是想和先生好好谈谈。”

  圆灯:“看今日的阵势,我就算不想谈也得谈了,不知主君要说什么?”

  后廪长叹一声道:“先生不仅是一派宗主,而凉风氏一族也是巴室国的臣属,您更是一位六境高手、如今巴原上公认的当世高人。您并未在国中任职、无失职之事可查,甚至连国工的身份都没有接受过。

  不论是当年的巴国还是如今的巴原五国,从来都没有处置过像您这样的高人,平日以礼供奉,还唯恐不被接受呢!我之子会良拜在先生门下聆听教诲,并迈入初境得以修炼、成为一名修士,我亦十分感谢与佩服先生。

  但会良此番与郑室国里应外合,并借助仲览的野心,欲行刺归国的少务。少务侥幸不在那支商队中,可数十位国中才俊殒命,我的密友长龄之子、也是新君将来的肱骨重臣瀚雄,亦身受重伤。

  仲览之罪已不必多言,而会良之举却更加险恶。谋逆篡位是其一,手足相残是其二,通敌为国贼是其三。他是我的儿子,后廪深感惭愧,我这个父亲没有做好;他也是你的亲传弟子,先生恐也让我失望了。”

  后廪说话比少务更直接,没有兜任何圈子,直接指出了会良所作所为的性质。圆灯先生本想追问几句,比如后廪是为何说得这么肯定、又将如何定会良之罪,但终究没有问出口。既然已经把事情说开了,有些辩解之辞也就成了废话。

  圆灯想了想。这才开口道:“会良的图谋,我并未参与。说到底,这还是你后廪的家事。我在凉风顶上清修。会良请我下山,说明当时情况。请我带领弟子出手拿下仲览。我所知所行,如此而已!”

  长龄先生亦开口道:“以你我的修为境界,说话倒也简单,至少不会虚言,只是有些话不想说出来。如今就当着众人的面,你能否告诉我,当日你已知少务在那支商队之中、而有刺客欲行刺少务,可有过救他的打算?

  若少务真在商队之中。而刺客又行刺失败,少务像我儿瀚雄那样身受重伤逃脱,先生认为会良会放过他吗?若会良谋害少务嫁祸于仲览,先生会阻止吗?彭铿氏大人当日的话说的明白,先生下山只是为了拿人,根本就没打算救人,而且希望会良得逞。”

  后廪与长龄先后开口,语气不紧不慢,其他人都保持着沉默。圆灯并未回答,而是看着长龄反问道:“令子瀚雄之事。我也很遗憾,而你刚才说了这么多,又是为何呢?”

  长龄先生:“我只是想知道。以你的身份与修为,又为何要如此?”

  圆灯看了看长龄又看了看后廪,有些无奈地叹息道:“长龄宗主,就算别人不明白,难道你还不明白吗?……今天的你我,分别站在什么位置?”

  这两人说话就像打哑谜,但那在场的人也都听明白了。凉风氏在巴室国中只是一支不大不小的部族,可是以凉风氏族人为依托的凉风顶这派宗门,起于百年前的巴原内乱之时。传到圆灯手中,已经历了好几代宗主。其历史要比长龄门悠久多了。

  圆灯先生既然收了会良这名亲传弟子,假如在他的帮助下。会良能成为巴室国的新君,那么圆灯先生以及凉风顶这派宗门在巴室国中的地位,将远非他人能比。圆灯自认无论是本人的修为、还是宗门的传承底蕴,皆远超长龄先生及长龄门。

  可是在巴室国中,如今长龄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凉风顶难以得到的。因为长龄先生与后廪的关系,使长龄门在国中的地位与影响独一无二的,长龄先生还能为其宗门及后人谋求更多的福祉,这一切亦建立在少务继位的基础上。

  但假如是会良继位呢,今日的场面,会是长龄先生站在前面喝问圆灯吗?圆灯确实没有参与会良的密谋,他只是被会良请下山出手去拿下仲览,但以他的修为境界,怎会不知道会良在图谋什么,又怎会不希望会良取代少务成为新君。正是看见了这种成功的希望,这位高人才愿意出手。

  后廪又开口道:“先生,我方才已说,巴原上从未有国君处置您这等高人的先例,我该怎么办,请先生教我!今日叫您来,就是不希望少务为难,同时也不希望新君少务将来为难凉风氏一族,还有凉风顶这派宗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无下一章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