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从神迹中走出的强者 第六章 关山口

《从神迹中走出的强者》第六章 关山口

作者:胡春秋 字数:4580 书籍:从神迹中走出的强者

  出了青州城,朝北二十里,一老一少躺在骡车上,哼着时兴曲调,看着落日斜阳,蒸发淡淡酒意,若不是二人穿着破旧衣服,这闲情雅致,说是游人也不为过。

  路的两边水稻金黄,颗粒饱满,已经是成熟十分,不少的农夫弯着腰收割,不时的取出随手的水壶大饮一口,随后擦去脸上的汗珠继续安心劳作,田野之上还有一些耕牛在开垦新地,尾巴在不停的摇晃着驱赶蚊虫。

  除了偶尔骡车擦过稻叶声声作响,方圆几里之外,便如同沉寂一般。

  当然除了喝醉的秦川,有着轻微的鼾声,以及不时的磨牙声,相必是其又在做梦,正在饱餐一顿。

  老道此刻自是好不惬意,与秦川蹭了一程赶集回乡野的骡车,少走二十余里路,节省些许体力,又有如此良辰美景,晃晃悠悠好不自在。

  “稻花香,说丰年,寒来暑往又一载,秋收冬藏赢数年……”,此情此景,老道忍不住开始哼着秋收小曲,喜不胜收。

  “秋收冬藏,春耕夏种,道长好诗句,我等粗鄙之人,实在是羡慕得很。”赶车的伙计赞叹道。

  “哈哈,乡俗小调而已,你也曾经读过私塾?”老道咧着牙问道。

  赶车的伙计正在慢悠悠的赶车,头也不回的答道:“道长好眼力,读过三年书堂,约莫认得几个字,只是后来劳务农重,所学诗句,忘得一干二净,比不上道长闲云野鹤,逍遥自在。”

  “哈哈,所谓的闲云野鹤,其实便是无所事事罢了。我们久居山中,时常不与外人交道,每至大雪封山之时,香客较少,得此闲暇之时,便是无事可做,只能看些杂书打发时间。时兴小曲、行赋诗文,有什么,便看什么。刚看到秋收之景、农人渐忙,不由得想起乡俗小调,实在是不值一提”。老道躺在没有顶盖的骡车上,看着天空说道。

  “农人渐忙,晨起而坐,日落才歇息,如此辛劳,但是填不饱肚子,哎,这乱世……”。看着远处炊烟袅袅,约莫是妇人开始在生火做饭,而两边的稻田里,农人正在劳作,赶车的伙计不由得感慨。

  骡车已经走了几个时辰,老道也开始与赶车的伙计熟络起来。

  “这乱世之中,苛捐杂税众多,苦的便是你们,而那些大老爷们,曾不事农桑,却岁岁有余粮,这路边的农夫辛苦劳作数载,最终所得,不过是温饱而已。”老道看着路边的美景,听到赶车的伙计的回答,不禁感叹起来。

  “可不是嘛!道长出山较少,有些事情自然不知。”这一路程较远,只有老道清醒,赶车的伙计想着说点什么打发时间。

  约莫是看夕阳渐晚,天色不早的缘故,还未等老道答复,赶车的伙计重重的甩了一下鞭子答道,骡车加快了很多。

  老道感受轻微的凉风,吹散淡淡的酒意,这一路也是无其他兴致,于是也愿意与赶车的伙计交谈:“你可好好说道说道,有哪些事情我所不知,这一路就你我他二人而已,所知何事,但说无妨。”

  老道说完,指着睡意正浓的秦川说道:“这睡得和猪一样”。言下之意便是不用理会秦川。

  赶车的伙计见此,也是会心一笑。”这苛捐杂税,自古都有,只是近数载年年增多,新来的州守贪得无厌,连其老母八十大寿,都要从员外富商伸手要银钱,同时从各处搜刮珍贵药材、珠石玉器,这最终,倒霉的自然便是我们这些穷苦之人,而且听闻近段时间动乱频繁,流民增多,各处要塞都要加守力量,这样一来,哎……”,说道赋税,赶车的伙计有气无力。

  老道听闻此言,心中也是深深叹息:“那你们地处偏远,不用从员外处租田营生,按理说自给自足不成问题。要是真不行,每到收租那几日,跑到青州深山之中躲避一段时间又有何妨?总不能花费人力去深山老林去追你们吧?”

  赶车的伙计眉头紧锁,似乎是有苦难言,回过头说道:“道长有所不知,我们这些寻常百姓,哪是那些官府的对手,听说他们之中,还有修道者,我们更是难以拒缴。就算跑到深山之中,难免会遇到匪寇,杀人越货之事时常发生,我们毫无自保之力,实在是想逃而不可得。况且最终还是要回到此处,总有被遇见的时候,生长于此,哪能随便离得开呢?”

  “如此良辰美景,你我相识一场,切不说如此扫兴之事。”老道嘴馋,从布袋里面拿出一大块酱牛肉,递给赶车的伙计一同分享。

  这便是从离开之时与秦川去城中购得,毕竟回道观的路上,总有补充些体力。

  牛肉块切成厚片,有着最原始的粗矿味道。

  赶车的伙计咬了一口便收了起来,砸吧嘴问道:“这牛肉,相当劲道,回味悠长,敢问道长何处购得?”

  “咋了,要带回去给婆娘吃啊?”老道打趣道,随手又拿起酒囊倒灌了几口,里面装的是劲大的松箩酒,先前在张大员外家中,应是把四月青喝了个够,但是碍于情面,也没有把酒壶灌满,而是从酒肆打了一斤低劣的松箩酒,劲大,辣口,青州当地之人,独爱这味道。

  “嘿嘿,道长莫要取笑我这村夫,本来说好要带点东西回家,未料想今日赶集太忙,光顾着售卖山野农菜,未得空采购物品,这不带点东西回去,回去肯定是吵吵闹闹,这女人,若是不哄,想必又是一顿聒噪,头疼十分。”说起自家女人,这袒胸露背的壮汉,挠了下头,也开始羞涩,急红了脸。

  “哈哈,莫要害臊,这是青州城三黄记的卤牛肉,用的是老黄牛,香,耐嚼。听说用的卤水,已经传承了百年,我也是顺路买了一些打打牙祭,在路上补充些体力。否则我只能回道观吃山中野味了。”说罢,老道从布袋中拿出一包牛皮纸包裹的酱牛肉,看这大小,约莫有半斤重,从骡车的货斗处伸了出去,放在了赶车伙计的腰间,“诺,带回去,可别惹媳妇不高兴,酱牛肉就是尝个滋味,我这次买的多,正好又蹭了骡车,就当是车马费吧!”

  赶车的伙计连声道谢,推辞几番收下了问道:“道长今日可是专程为赶集而来?”

  “不错,想着年岁已经过了大半,无须几月,便即将大雪封山,等到下次想要出来赶集,又是春季水暖之时,趁着秋日大好,和徒儿来城中打打牙祭,顺便采购一些过冬的物品,否则冬夜漫漫,怕是难熬。”老道若有若无的答道,故意省略了去张大员外家奏颂喜乐之事。

  萍水相逢之人,谈话间讲究的是意气相投,若是知道老道二人去了张大员外家,必定是好奇不已,一顿聒噪,如此这般,还是不说为妙。

  赶车的伙计略微惋惜的大道:“道长可谓不知,今日是张大员外家的大小姐出嫁之日,呵,那是好生气派。青州城数年才得一见。听说光是陪嫁的贵重之物,就有好几架马车。若是道长今日错过了这般盛景,实在可惜,不知道下次又要等到何年。”

  “只是远远看了一眼,看着阵势,也是吓到了老道。又因为今日着急置办过冬的物品,带着劣徒站住了一会便走了,姑爷好神气,当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见长安花。”老道仍旧躺着答话,看着天边的候鸟迁徙,手指在敲打着骡车,发出细微的咯咯声。

  赶车的伙计见老道今日没有一堵迎亲盛景,不由得大喜过外,挥了一下鞭子,加快了骡子的速度说道:“我可听说这姑爷,此趟并不单单为迎亲而来,更重要的事,便是拿回宝物。”

  老道听完,不由得好奇的问道:“宝物?这青州城有什么宝物,竟然让宁州的李大公子看上眼?你又是如何得知?”

  “嘿嘿,道长深居简出,这头头道道,自然是不如我们这边走货之人。”赶车的伙计见老道并不知晓这密事,开始神气起来:“我晌午在东市那边卖货,我隔壁的刘老三就和我说了,嘿,这家伙藏不住话,说是家里有亲戚在张大员外家做事,说是今日张大员外家明哨暗哨几十位,都是从宁州过来的,听他们交谈,说是除了护送张大小姐,还要护好其他的宝物。”

  老道还是未躺起身的答道:“张大员外嫁女,自然是宝物无数,宁州李家重视此事,派着不少过来帮忙的,这又有何妨?”

  “若仅仅是迎亲而来,护送宝物周全,也算是情理之中,听说新晋的姑爷李修言,在宁州的世仇也赶来送礼,据说他也是得到了风声而来”。天气渐渐变冷,赶车的伙计又把褂子捂紧了,使力气活的人,可不能随便着凉。

  老道听闻,心想在张大员外府中的密事,竟然这么快就传了出来,除了这宾客相传,其中一定是有内鬼,稍微细想,已然与自己无关。先前与秦川一起,把《凤求凰》吹得够喜庆,拿了主家的银钱,这笔买卖算是成了,情缘已经断开。至于之后主家发生什么,可不是自己操心的。

  见老道兴趣不大,赶车的伙计略作神秘的道:“听说李修言来拿的宝物,与李老太爷有关。”

  “哦,想不到竟然与李老太爷有关?”老道似乎来了兴致:“听闻这李老太爷纵横宁州几十年,无论是官宦之家,还是武道江湖,都是名声在外,我上次赶集之时,听闻李老太爷身体抱恙,听这情形,怕是过不了几次新岁。”

  赶车的伙计也是欣喜不已:“原来道长也知道李老太爷。听闻李修言这次拿的宝物,与李老太爷相关。至于是何物,怕是无人知晓了。”

  “以迎亲之名,行护宝之事,这李修言,不愧是宁州李家之人!”老道在心里暗自揣摩道,嘴上却说:“这说不定是江湖乱言罢了,不可信。”

  这武道江湖,总有以讹传讹,虽是说茶余饭后的谈资,但是有心之人听了进去,怕是另外一番意味。

  “管他呢,倘若真是有此等宝物,若是被我等粗野之人捡到,此生荣华富贵,足矣。”赶车的伙计略微的惆帐。

  听闻此言,老道心想,若事情真是如此,李修言这一路,并不会太平。

  看了一眼秦川,老道叹息一声,操心的事情多了去了,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骡车又走了两个时辰,天色渐黑,到了一处狭隘之地,背后便是黑漆漆的密林,旁边有一块残缺的石碑上写着关山口三字,其石碑,不知年岁,其字,不知是何人所书。

  老道叫醒熟睡的秦川,取了布袋,与赶车的伙计分别,二人就往前走。

  赶车的伙计先前与老道聊天之时,知道老道居于深处的马踏岭,走之前万分叮嘱道:“道长,前方便是关山口,沿着小路走,便能到达道观,只是此处豺狼虎豹时常出没,经常伤害附近的山野农户,道长晚上路过之时,可要当心。”

  老道踹了秦川一脚说道:“听到没,打起精神来。”说罢朝着刚走不远的赶车伙计喊道:”多谢伙计,他日有缘再会。”

  关山口,青州与外界沟通的近道,此处树林茂盛,月光无法透过树叶完全照射下来,显得树林更黑。山上松树居多,树叶如针,秋天变成棕色,常常有附近农夫猎户收集松树落叶作为做饭引火之物。踩在上面,只有些许声音。

  此处多豺狼虎豹,多杀人掠货,而翻过关山口,再往前走几十里,才能到达马踏岭的道观。

  “今晚赶不回去了,趁着月色尚早,先走吧,到时候找个地方休息下,明早再赶路。”老道抬头一瞅树叶中依稀可见的月色,对着睡醒惺忪的秦川说道。

  下骡车之时,秦川抱紧布袋,不用说,里面肯定是文房四宝。秦川边走边问道:“你说,咱们在桃李记买东西的时候,你说我们是归云宗的,怎么,你和归云宗很熟吗?”

  “熟个屁,只是我见你喜欢得很,但是那伙计欺人太甚,我懒得和他说话,于是搬出来归云宗吓唬吓唬他。”老道不以为然的解释,但是脚步却未停止。

  “归云宗很厉害吗?怎么感觉伙计吓成那个样子?”秦川继续问道。

  “还行”,老者脸上开始出现不可名状的神情,“这青州城,或者说这方圆数千里,这归云宗都能排上号,靠着冶炼丹药,延年益寿,增补功力之功效,名声在外,无论是黑白两道,都是敬仰万分,也拥有众多信徒及追随者。因此我打出归云宗的名号,别人也不敢问,不过,最主要的是我的仪态,颇有仙风道骨,虽是破烂,但是道像貌然。”老者停下脚步,摸了下自己的胡须,回头对秦川咧嘴笑道“你说,是不是?”

  听到前面,秦川还是很有兴趣,听到最后几句,吐了吐舌头,“世间了解你者,我必是其一。论就吹唢呐和吹牛,怕是难逢对手,其他的,酒量不行,半斤就醉;挣钱不行,害我自己打了半个月野味,你就不能学学其他的道观,搞个解签解梦,咱们爷俩也不至于……”,一老一少,有说有笑的朝前走去。

  这秋天的天气,可是变化异常,又往密林深处走了半个时辰,温度骤然下降,已经能看见树叶上有露珠出现。

  眼见天色已晚,老道说道:“今夜肯定是赶不回去了,山路弯绕,危险十分,今夜在此休憩一晚,清晨出发。”

  二人趁着月光,找到一块干净的地方,盘腿而坐,约莫是先前骡车太颠,跌落了火折子,没有引火之物,两人也并不为意,准备寻一处高树休息。

  老道刚刚拿出麻饼,准备就着酱牛肉、松箩酒饱餐一顿的时候,远处传来了轻微的脚步声音,约莫数十人。

  老道捂住了秦川的口鼻,在旁边轻声耳语道:“不要说话,屏住呼吸,有人。”说罢放开了秦川,把他按在地面上。

  二人休息的地方,离月光照耀下的小路约莫五十米,当时就怕晚上睡觉被贼人摸了银钱,所以才找到了一处隐蔽的地方先行休息。

  对方没有亮着火把,只是隐隐约约瞅见远处来了数十人,似乎蒙着夜行面巾,其中领头的一人身材臃肿,听着声音为二十岁上下的男子,约莫是长途奔袭,浪费了体力,不停的拿着手袖搽汗对旁边的人说道:“宁州李修言,今日舟车劳顿,正在前处休息,那件东西很重要,不容有失,否则,谁也别想回去。”

  旁边一人问道“少爷,你是如何得知,李修言会走此路线。这关山口密林众多,他不走大路,难道会走小路吗,咱们会不会追错了方向?

  臃肿男子有些生气的说道:“不要怀疑我,你只管安心做事就行”。

  “是,”众人不再言语,眼看四周毫无动静,朝前疾走,只见队伍的最前面,是一个身材矮小之人,一边趴在路上嗅着什么,一边带领着众人前行。

  眼看着黑衣蒙面人远走,秦川正准备问老道:“老……”,话才说了一半,又被老道捂住了嘴巴,之间在数十人消失的地方,又突然出现了两位蒙着脸面的人。其中一人说道:“看着样子,盯着此物的怕不是只有我们。走吧,莫让别人抢了先机。”倏忽间,两人便不见了身影。

  等待两人走远,老道才把秦川放开了,“今晚咱们爷俩怕是不能睡了,不能被别人做了都不知道。看着样子,前面有大事发生,躲着,不如前去看看。”

  未等秦川回应,老道把东西塞进了布袋,拉着秦川,弯着腰朝前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