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间不值得 第484章 门口俩石雕

《人间不值得》第484章 门口俩石雕

作者:老杨半仙 字数:2660 书籍:人间不值得

  杨萌爬上岸刚想把胡二愣也扔进泳池里大家一起热闹热闹。他们身后又传来了一个人的声音:“杨,说实话,我倒是真想和你这样混吃等死。”

  杨萌回头一看:“阿萨德!你来了?你们不热么?”

  龙腾他们身后是阿萨德和他的儿子汉国仁,他们两个人身穿笔挺的西装,和穿着泳裤的杨萌成了鲜明的对比。

  阿萨德笑道:“我无论如何今天也要来感谢你,能让我们国家的文物在汉国重见天日保存下去!”

  杨萌摆手:“打住,记得咱俩说好的,你当宝贝的石碑是你的,其余的我能拿走的是我的。”

  阿萨德一脸黑线,喃喃道:“我没想到你能全搬走啊!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后来舒利亚全境调查都不知道这些文物是怎么流失的。”

  这个事情当时在舒利亚造成了巨大的反响。

  人这玩意很奇怪,只有失去之后才知道自己到底曾经有什么,而拥有的时候从来不知道珍惜。就像端午节被高丽抢走申遗后全国愤慨一个道理------在那之前有很多人压根就不在乎什么端午节。结果被抢走了一个个就跳着高跺着脚的骂街,好像离了端午节就不能活似的。

  原来干什么了?

  同样道理。这些在帕拉米拉的文物舒利亚人从来不知道珍惜,放在那里除了盗贼外无人问津,数千件文物就那么堆在院子里风吹日晒,只有阿萨德一个人负责看管还要自己雇佣安保力量。

  结果等东西没了之后舒利亚人又开始蹦高了,爱国情绪高涨。天天吵着要把东西找回去。这就跟他们和平时期的时候天天吵着要造反,结果战争来了又渴望和平一个道理。

  这样的人还真是全世界哪都有。。。。。。

  杨萌笑道:“你就别操心我怎么做到的了,每次见我都要问一次烦不烦啊?行了,逗你玩呢!我说过等你们国内局势稳定了这些东西还给你们,我说到做到。”

  一边的齐昆急了:“啊?这还要还的啊?到时候还了博物馆怎么办?”

  杨萌摊开双手:“换上别的文物呗,信不信我给你把腐国国家博物馆给你搬回来!”

  齐昆脸上笑开了花:“我信,我信!”

  杨萌白了他一眼:“说你傻吧你还流着哈喇子配合我,你信?我自己都不信!喂,汉国仁,别看了,再看你的眼珠子都掉下来了。”

  ‘汉国仁’是他的汉国名字。他本名叫做阿卜杜勒。受他父亲的影响和教育,汉话说的也不错。也是一个考古学家。

  不过他从进来后眼珠子就没在泳池里的几个妹子身上转移开过。

  听了杨萌的话汉国仁也有点儿不好意思,他挠了挠自己的棕色卷发解释道:“杨先生,只能怪你的女朋友们太漂亮了!”

  杨萌直接伸手:“拜托,说话说清楚了,是女性朋友不是女朋友!”

  汉国仁听后有点儿懵,思考了半天后把左手食指和拇指绕成一个圈!右手食指则在

  这个圈里抽了几下:“‘女性朋友’是这个意思么?”

  杨萌听后只想抽他两个大嘴巴。

  汉国仁看杨萌的表情也觉得不对,他眼珠子一转看到另外一物,先是一愣,然后三步并作两步跑向杨萌的房子,站在门口的两个石雕前一动不动。

  阿萨德看到儿子这样急忙向杨萌抱歉:“杨先生,抱歉,不知道汉国仁犯了什么毛病。你这挺有意思,据我了解你们汉国有在门口放石狮子的习惯,你怎么放了两个人像?”

  杨萌耸肩:“就是好玩。”

  结果汉国仁这时候却喊了起来:“爸爸,你快来看!”

  阿萨德听后看着杨萌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自己这儿子到底怎么了?

  杨萌做了个‘请’的姿势:“那就去看看呗!”

  几个人一起走到两个石像面前,汉国仁正在那里拿着一个放大镜在仔细观察那个石像,啧啧,不亏是搞考古学的,这还随身带放大镜呢?

  不过胡二愣他们倒是常来这里,早就看过这俩石像了。

  “萌萌,我就说吧,你门口放俩石像怪怪的!”胡二愣道:“你这是让东瀛人给你看门呢?”

  杨萌摊开手不置可否。

  他说‘东瀛人看门’不是没原因的,这两个石像身高大约一米六,看样子都是成年男性。而且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东瀛人。

  为什么一眼能看出来?发型!

  两个石像一个雕着‘美良豆’发式,一个雕着‘茶筅髻’。

  所谓‘美良豆’发式可以是借鉴汉国古代未成年儿童的发型‘总角’。这个名字听起来挺陌生,但是说起‘哪吒头’那就都知道了。但是东瀛古代的‘美良豆’两个大团团不是在脑袋顶,而是在耳朵边上。

  这在古代东瀛可是上流阶层的男人才能用的发型!

  而‘茶筅髻’则是诞生于镰仓时期武士阶层的一种发型。现在这发型在汉国真的太常见了,就是把头发在脑袋顶扎个小发髻。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里的武士新佑卫门就是这发型。

  但是杨萌这边这个雕像的发型还不是简单的‘茶筅髻’,而是‘一髻’+‘月代头’的搭配。

  那什么叫做‘月代头’呢?那就是把头发两边都留着,把脑袋正上方的头发剃光的‘地中海’发型,然后后面扎一个‘茶筅髻’。

  这个发型的可不是一般人可以驾驭的。

  首先来说‘一髻’这个发型,早在东瀛平安时期,武士去见上司的时候都要戴乌帽,而这个发型戴乌帽方便,往发髻上一套就行。后来这发型则成为了大名的象征。

  而那剃光头顶的‘月代头’则是为了打仗。

  东瀛武士的护甲里的头盔有个专用名词,叫做‘兜’,戴久了闷热瘙痒,而且在战场上经常发生头发散落挡住视线的事情,于是东瀛武士干脆就把脑袋顶上的头发都拔光。

  你没看错,就是‘拔光’。

  最早剃这个发型是用镊子一根

  一根的往下薅。搞一次这发型要好几天,而且还容易引起感染,于是后来才改的剃头,但是剃头又需要反复打理需要多花钱。所以为了钱考虑,还是薅头发的更多。

  “爸,你看这里!”汉国仁指着那个月代头茶筅髻带乌帽的雕像的服饰说道。

  阿萨德看到服饰后也大惊失色,开始用手指着点起数来:“一、二、三、四。。。。。。十六。”竟然是十六?

  齐昆和阿萨德父子现在都在博物馆,所以更加的了解,她好奇问道:“阿萨德,你在点什么么?”

  阿萨德指着雕像上的服饰图案说道:“这是‘十六花瓣八重表菊纹’,是东瀛皇室的象征!”

  齐昆眨了眨眼:“难道你说这是东瀛天皇的雕像?”

  阿萨德却摇了摇头:“不不不,这倒还不能确定,要看看这座雕像是什么时候的雕像。”

  “什么意思?”齐昆问道。

  阿萨德解释道:“很多人以为倭国的国花是樱花,事实上倭国的国花是菊花。它代表着倭国皇室。大概八百年多前,源平之战时期平氏挟持安德天皇西逃,京都方面立了新天皇后鸟羽天皇,但是后来后鸟羽天皇也被幕府流放。他喜欢打造武士刀,并且在自己打造的刀身上都刻有十六瓣菊花纹,后来就成了东瀛皇室家纹的由来。一直到一百五十年前,只要是皇室血统都可以用‘十六花瓣八重表菊纹’做自己的象征,但是一百五十年前明治天皇下令只能天皇家族使用十六瓣菊花纹,而亲王们只能使用十四瓣菊花纹,所以说这个雕像到底是不是天皇雕像,要看他什么年代的雕像。如果是一百五十年前的雕刻那就有可能不是,如果是一百五十年内的话,那就是。杨,这两座雕像你从哪里来的?”

  从哪来的?当然是东瀛了!这雕像是不是东瀛天皇的雕像?当然是了!而且两座都是!

  杨萌当时和龙南谣在东瀛玩‘大搬家’的时候就去了富士山的本宫浅间大社。

  人家这本宫浅间大社可以说是东瀛最有钱最有历史的神社了,连富士山山顶都是他们的,每年东瀛政府要给他大量的租金才行。

  天地良心,他去本宫浅间大社真的就是为了去参观的,但是里面的神官知道他是汉国人后态度非常的不好。

  杨萌一怒之下就给他也来了一次大搬家:在神社内有一个‘樱花马场’,每年五月五日还会在这里举办神社活动‘流镝马式’,那里也供奉着好多神像,让杨萌直接给搬空了。

  这两个雕像,留着‘美良豆’发式的是垂仁天皇,传说中最早在富士山祭祀的天皇;而后面那个‘月代头’的雕像,则正是明治天皇。

  说起来可笑,现实中留着‘一九’分头搞明治维新的明治天皇,结果在神社里的雕像却是最传统的武士头。。。。。。

  问杨萌是怎么知道的?当时在雕像旁边都有指导牌介绍这些雕像的身份,杨萌把雕像顺回来也就罢了,总不能把那指导牌也放在旁边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