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丹青不知岁月老 第1章 往事(1)

《丹青不知岁月老》第1章 往事(1)

作者:木犀 字数:2840 书籍:丹青不知岁月老

  1951年,上海。

  外白渡桥上的电车驶过,惊起落在钢架上休憩的鸽群,鸽子纷纷扑腾起翅膀,盘旋着往弄堂里飞去,越过一排一排的房子,停在了开满夹竹桃的红色砖墙外。

  砖墙内是一座三层的西式小洋楼,此时此刻洋楼二楼里,身着蓝布罩衣,身量丰腴的中年妇人口中大喊着“小姐,小姐!”穿过前厅,慌慌张张的往里屋闯。

  “张姨,都说过千万次,叫你别再这么叫我,现在是新社会了。”一个身穿丁香色短洋裙,头系缎带蝴蝶结的女孩子坐在里屋面窗的梳妆台前,微蹙着眉头,一面说着话,一面拉开梳妆台上的铜扣抽屉把儿,从中拿出个绿丝绒小方盒。

  打开方盒盖儿,里头盛着一对贝母耳环。

  女孩子取出耳环,对着镜子往自己耳垂上戴,侧头的间隙瞄见张姨搓着手站在门口,正满脸慌急的开口解释:“是是,妙儿姐,我这一时着急,又给忘了。”

  女孩子名叫见月香,是见家最小的一个女儿,妙儿是她的小名。

  见月香刚和在女校时认识的好友约了一起去喝咖啡,心情正好,她展开眉抿唇一笑,把脸偏向窗外,又去戴另一侧的耳环,接口随意的问道:“什么大事不好了?”

  张姨跺了跺脚:“先生他同意了!”

  “没头没脑的话。”见月香戴好了耳环,冲镜子里左右看了看,“什么同意不同意的。”

  “哎哟,妙儿姐,你怎么全给忘了!”张姨急红了眼,“前些日子上门来拜访的蒋先生,你还记得伐?先生和他相谈甚欢,他临走时胆大包天竟……竟说要求娶小姐!”

  张姨急得又把称呼给忘在了脑后。

  这一次,见月香没心思再去纠正她了。

  “你是说,爸爸他同意了?”见月香噌地一下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深吸两口气,又缓缓的坐了下去,“妈呢?我妈怎么说?”

  张姨道:“太太拗不过先生,正哭着呢!”

  见月香一手一个,把刚戴上的耳环又扯了下来。因太过用力,扯得耳垂发红。

  “张姨,你给李家李涑仪去个电话,就说今天下午的约取消了。”

  见月香话说着径直出了房门,往一楼大厅去。

  大厅中央铺着纯羊毛的地毯,见知章光着脚半仰躺在沙发上看刚送到的《亦报》。

  “爸爸。”见月香停在地毯边,没有再往前走,“结婚的事……”

  “这事你不用管,我都打算好了。”见知章打断见月香后边的话,放下报纸,露出脸来,他戴着一个金丝眼镜,镜框里是没有度数的玻璃镜片,“蒋文的品行端正,才识过人,早在苏州时就已经是兰亭印社的副社长,你们又是旧相识,你看,连亦报上都期期刊登他写的诗。”

  见知章把手里的报纸冲见月香递了过来,这报纸见月香也在看,不过她看的是第四版上正在连载的梁京的小说《十八春》,对于散文诗歌倒是从没关注过。

  见月香没有接报纸,见知章收回了手,把报纸往茶桌上一放,开口道:“妙儿,你是聪明人,我们这种家庭已经是今时不同往日,能找个清清白白的读书人嫁了,是最好的选择。”

  “更何况,还是一个爱你,又有才华的读书人呢?”

  见知章是个商人,半路上才开了家装池铺做书画的生意,他格外欣赏有文化的人,更是喜欢附庸风雅,因此虽是四天前才头一回见蒋文,见知章就迫不及待的答应了将女儿嫁给他。

  “现在已经是新社会了,人人都喊着要摒弃包办婚姻!”见月香知道父亲一向说一不二,连母亲都没能劝得动他更何况自己,可心中的话顺着嘴缝儿就冲了出来,见月香的脸颊因激动和紧张透出红晕来,她双手垂在大腿边,指尖紧紧扣住了掌心的嫩肉。

  “再新的社会也没有一条规定敢写女儿可以不听老子的话!”见知章气得坐直了背,双目瞪着见月香,“什么是包办婚姻?你和那蒋文不认识吗?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苏州的时候他天天给你写信,你可是全都收下了的!”

  见见月香还要说话,见知章一摆手:“不必说了,这事儿已经定下了,什么都不用你管,你只等着出嫁就好。”

  见月香又急又恼,听不进父亲的话,向前两步想再开口,忽听得门口有人掀铃。

  见知章站起身来,越过了见月香:“有客来了,你这红着眼睛红着脖子的不像样子,赶紧上楼去吧。”

  见月香好不容易鼓起来的满腔勇气泻成了一道长长的叹息,伫立片刻,在客走进门廊前,上了楼。

  一直到进了卧房,她也仅仅只是红着眼,没掉一滴眼泪。

  坐在窗前,打开脚旁的柜子,从一个布挎包里拿出厚厚一叠将近百封信,清一色的黄纸信封。

  收信人的称呼各不相同,从见月香、月香、香到云间小雀、最美的月,而寄信人统统只有一个“文”字。

  这些信都是见月香在苏州华艺艺校教画画时,每次上课前,旁听生蒋文放在讲桌上的。

  不过,见月香从没打开一封看过,她也想退回去,蒋文却坚决不收。

  当初一同教书的好友李涑仪还常常打趣,说这个蒋文人长得仪表堂堂,又浪漫又钟情,是见月香难得的福气。

  见月香也不讨厌蒋文,可谈喜欢却又远远谈不上,后来因为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坏,见月香辞了教师的工作,从苏州回到了上海常伴父母身边,这一摞信也就跟着带了回来,塞进柜子底下,从没想过还有再见光的一日。

  此刻,见月香抱着信坐到了床上去,一封一封的撕开来,一封一封的读。

  信中有歌咏有赞叹,也有爱慕和相思,甚至有一封打开来只有空白的信纸和满满一信封的桂花。

  桂花早已经干得发黑,余香却是袅袅不散。

  见月香的眼泪和桂花一样散了满床,连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因感动还是悲痛不甘而哭。

  哭到后来,见月香将脸埋进了被子里,她回来上海已经两年了,没想到蒋文竟还记着她,甚至专程为她来到了上海。

  感动逐渐占了上风,悲痛和不甘也就消散在了眼泪中。

  “嫁就嫁吧,至少他会真心对我好的。”见月香心里想着,也哭不出声了,擦了擦眼泪就这样睡了过去。

  再次见到蒋文,是在半个月后。

  没有婚礼,也没有喜酒,仅仅是一家人一起吃了顿便饭,见月香就要跟着这个谈笑儒雅,举止绅士的年轻人走了。

  见太太听说蒋文家境清贫,老家又在西南山区的一个小县城里,生怕女儿嫁过去吃苦,早早备好了两大箱子的嫁妆。

  从丝绸锦缎、金银首饰到胭脂水粉、咖啡茶叶,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好几匣子的钱。

  只是临到要出门,蒋文看到张姨拖来两个大箱子时,这才收起了笑意,严肃的向见知章和见太太道:“岳父岳母,这嫁妆我无论如何也不能收。”

  见太太刚拿帕子拭了泪,听蒋文这样一说,泪珠子又滚了下来,忙开口道:“怎么不收?这是嫁妆!”

  “我蒋文娶见月香是因为倾慕她,爱她,不是为了见家的嫁妆。”蒋文脊背挺得笔直,“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你们放心,我会靠自己的双手给月香创造一个幸福富足的家,绝不会叫她受一丁点的委屈。”

  “好!好!”见知章欣慰的笑了,他欣赏的就是读书人这一股清高的气节,“不要就不要,年轻的时候吃点苦没什么大不了。”

  见太太听见这话,已背过身去,泪如雨下。

  “哭什么!”见知章皱眉,“你嫁给我的时候,我不也是一个穷小子嘛,吃得了苦,才能享得了福。”

  见太太伏过去靠在了见知章肩上,捶了捶他的背:“就是吃过了苦,才不愿女儿也吃那样的苦。”

  “我不怕吃苦。”一直没说话的见月香开了口,她的眼睛看着身旁的蒋文。

  她知道,见家家底厚实,一清二白的蒋文锲而不舍苦苦追求自己,会有许多闲言碎语,有人就说蒋文是为了见家的钱财,上赶着想当上门女婿。

  见月香看着身姿挺拔,玉面含光的蒋文,她也不愿他的名声被自己的出身所累,为此,她不怕吃苦。

  “谢谢你。”蒋文扬眉笑了,伸手去握住见月香的手。

  这是他们第一次牵手,见月香没有躲开,只是垂下了头,让人看不清脸。

  蒋文的手很大,把见月香牵得很紧,直到母亲叫月香进屋,替她重新整理包袱时,他俩才放开。

  见太太拿帕子抹去了眼泪,只收了些简单的衣物,就在系紧包袱前,她忽地起身,走到床头用随身带着的小钥匙打开床头柜的抽屉,拿出一个长条的红木盒子来。

  见月香从小在父亲的装池店里玩耍着长大,这盒子她再熟悉不过,是用来装画轴的。

  见太太将那盒子打开,取出画,展开来呈放在见月香面前。

  那是一幅墨梅图,雪白的宣纸上密枝繁花,作画人用墨技巧高绝,虚实和浓淡巧妙结合,托显得朵朵梅花空灵缥缈。

  画作下方,落有款识,记为“光绪戊戌人日,偶然作画”。

  “这是……”见月香不敢相信,犹疑着抬起头来问。

  “吴昌硕的墨梅图。”见太太把画又收了起来,装进盒子里,往包袱里塞,“嫁妆不让带,金银也不许给,带幅画总没有问题了吧?”

  见太太一直红着的眼睛又流了泪,拉住了见月香的手,捏了又捏,舍不得放开:“妙儿,妈妈舍不得你吃苦,去了青川要是日子……难,就把这画卖了,够你们用好几年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