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第一百四十七章 展望(横扫太平洋完)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第一百四十七章 展望(横扫太平洋完)

作者:东城十四少 字数:3147 书籍: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二十天就击败了一个实力不弱的民族国家,这在世界军事历史上可谓是个奇迹,然而这个奇迹确确实实在远东生了。八〔一〔中??〈文 〕]?.]8)1)

  日本的实力不用多说,欧美列国都亲眼目睹过,甲午之战,完败当时的清国,在争夺东北和朝鲜利益的时候,又曾重创俄国太平洋第一舰队,虽然在几年后的黄海大战中惨败,但还至于伤了元气,海军虽折,但6军尚在。

  可没有想到的是,华夏在平定朝鲜局势不久之后,只用了二十天就完全拿下了东京,这种迅简直就令人咂舌。

  一些外国媒体对日本此次败连篇累牍的进行报道,言辞之中尽是些对日本的冷嘲热讽,说日本6军中看不中用,此次华夏6军的大部队其实并没有参与太多的战斗,真正投入战斗的也就是三万余人而已,可是日本境内的日军加上民兵足足有三十多万,一比十的兵力对比,日本竟然还会战败,而且还战败的这么快,还没抵挡一个月,仅仅是二十天就失去了自己的都,就是三十万头猪,让华夏6军三万人去抓,二十天也抓不完啊!

  所以世界主流报纸上都是在取笑那些东洋小矮子们,是如此的不堪一击。同时将目光集中在远东这样一个快崛起的民主国家,华夏就如同一颗在东方冉冉升起的巨星,开始慢慢绽放绚丽的光芒,让其他国家都不敢小觑。

  不过和这些外国媒体的不同的是,像英美德法等国的高层却从日本快战败中看到了一些不一样东西。

  华夏在这场对日战争中投入使用了最新的两种新式武器,一个是名为坦克的钢铁装甲战车,一种是名为飞机的空中利器,这两样新式武器才是华夏胜日本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他们从华夏6军进攻的路线和战果得知,华夏此番运用的战术是世界上不曾有过的新型战术,快如闪电,迅猛异常,这也是三十万日本阻挡不住三万华夏6军直取东京步伐的另一个原因。

  面对这两种新式武器,一般的沟堑防线根本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最多也就是迟缓一下6军士兵推进的步伐而已。

  华夏推出了革新时代的三联装主炮技术后,接踵而来的是改变海战时代历史的无畏号,现在又是足以改变传统战争战术的飞机坦克,对于这些大国的巨头们来说,唐健给了他们太多的惊讶,太多的震撼,并且他们惊奇的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夏的各项科学技术已经领先于世界前茅,华夏也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就确定了在远东的霸主地位,更是有跻身世界大国的趋势。

  似乎在华夏,什么奇迹都有可能生,他国需要数十年的努力才能取得现在的成就,可是现在华夏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就达到了。

  这些大国的巨头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起这个飞展强大的东方国家,这个国家所爆出来的勃勃生机足以让所有人敬畏。

  于是,很多国家相应的成立了特殊部门专门研究华夏在这场对日战争中的几个经典战役,并编入到了各**事学院的课本中,供给未来的海6军人才们学习研究。

  其中担忧最甚的还是英国,英国是最不希望远东会出现这样一个强大的东方国家,可是现在华夏的崛起已经是英国无法单方面控制的,也就是说在华夏的影响下,英国对远东的控制在急剧下降,这对于想要维持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威胁。

  而华夏的崛起则刚好符合德国的利益,德国是很希望华夏成功牵制住英国的部分注意力,而华夏现在做到了,这当然是德国喜闻乐见的。

  所以,华日一战,华夏全胜,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是几多欢喜几多愁,不过每个国家都不可否认华夏正在快崛起的强大实力。

  许多国家开始派遣军事人才和科技人才前往华夏,学习华夏先进的战术和技术,当然这些都是需要等价交换的,唐健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唐健也不会害怕各国会过华夏的科技实力,因为每当各国研制出属于自己国家的新式武器时,唐健的科技又已经开始更新换代,其他的技术不敢说,在军事科技方面,唐健丝毫不怕欧美列国会越华夏,谁叫狼牙五人小组就是世界上最强的作弊器呢!

  在这场华人战争结束后,在大洋的彼岸,有两个人的反应最大,一个是英国议员丘吉尔,一个是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丘吉尔从这场战争中清晰的感觉到了来自华夏威胁,特别是那种闪电般的战术让丘吉尔有些惶恐不安,丘吉尔甚至想过,如果是华夏在这种战术进攻英国本土呢?以英国传统而又落后的战术,就算是仗着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同样是无法抵挡的,充其量也就是比日本坚持的时间要久一点罢了。

  当然,华夏想要进攻英国本土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丘吉尔却不愿意放弃这样的一个忧虑,虽然张伯伦相说他有点杞人忧天了。

  不过,丘吉尔却很相信自己的预感,如果英国一旦和华夏开战的话,估计还没有等到大英帝国的远洋舰队赶到远东,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地恐怕都已经在这种新型战术被华夏完全攻克。

  丘吉尔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华夏将会是英国在远东最难以对付的敌人,没有之一。

  所以,丘吉尔已经向相张伯伦提出的请求,要让大英帝国尽快研究华夏进攻日本时所采用的新型战术,以及华夏新型的装甲部队和空中军团,这对于大英帝国将来所要面临的挑战是极为有益的。

  张伯伦虽然一直主张和平,但从大英帝国的长远全球战略考虑,张伯伦还是欣然同意了丘吉尔的建议。

  当美国总统罗斯福听闻了华日战争的经过和结果时,同样是震撼无比,同时,罗斯福开始庆幸当初美国没有介入华日战争是一件很明智的事情,依照华夏完全攻克日本的度,恐怕还没有等到美国的太平洋舰队驶到东京湾,东京就已经陷落,那个时候美国的介入已经毫无意义,除了在远东树立一个强敌之外,美国得到的那些利益将显得无足轻重。

  因为罗斯福的正确决策,美国不仅没有在远东竖起一个强敌,反而是多了一个强大的盟友,这对于美国的崛起具有无比巨大的助力。

  东西两个快展的国家(美国虽不算西方国家,但是也算在西半球)走在了一起,这样的实力对于欧洲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敢小觑的。

  不过,有一件事却是让罗斯福感到万分的屈辱,就相当于他当着唐健的面狠狠的打了自己一个耳光。

  那就是华夏空军的空中利器—飞机。

  当初唐健访问美国的时候,罗斯福还在唐健面前洋洋得意的介绍莱特兄弟明的飞机,并且提出了他当时认为十分伟大的构想,那就是给飞机装上武器,那么飞机就可以挥出强大的战斗力。

  当时的罗斯福在看到华夏的坦克和汽车之后,心里的挫败感剧增,为了挽回一点面子,罗斯福特意向唐健介绍了飞机,只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介绍完后的不久,华夏的空军就在对日战争中挥了巨大的作用。

  也就是说,在罗斯福提出为飞机装载武器这个伟大的构想时,唐健的飞机应该已经过了实验阶段,只不多因为时机问题而没有投入实际战斗而已。当着唐健的面炫耀唐健早已经拥有的作战飞机,这不就是相当于在唐健的面前狠狠的抽打自己一个响亮的耳光么?

  一想到当初唐健似笑非笑的表情,罗斯福顿时感觉想要找个地缝钻进去的冲动。

  不过,事情已经生了。罗斯福也就是只能懊悔一下而已。

  从唐健的飞机投入日本战场来看,这预示着此时华夏的部分军事科技已经远美国,这使罗斯福心中升起了一丝巨大的危机感。

  在这个大时代,谁掌握了强大的武力,在国际舞台上,谁就有拥有说话的权力!而现在,显然唐健在基于华夏本身立场上的每一句话,在当今的世界都具有举重若轻的分量。

  就在世界各国因为日本的战败而陷入了巨大的震惊中时,唐健已经回到了福州,冯国璋则率领十万华夏6军留在了日本,成为了华夏驻日本的最高军政长官,处理日本战后的所有事宜,除了将三十万日本青壮年运往回国之后,冯国璋留在日本的要任务就是彻底的改造日本,摧毁日本的所有重工业,大力展轻工业,和各国分区占领日本,使日本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而曹锟率领五万大军则留在了朝鲜,处理关于解散朝鲜义军的事情,既然战争已经结束,朝鲜义军已经没有任何利用价值,留着也只是徒增隐患而已。

  段祺瑞则率领五万大军镇守东北,致力于东北大开,争取在十年之内,让东北的重工业体系初具规模,三人正式成为了华夏开疆裂土以来的封疆大吏。

  而这个时候的唐健,则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南海,完败日本只是他构建太平洋岛链的第一步而已。

  “是时候要大肆扩军了。”唐健远眺南方喃喃道,“华夏的南疆还需要更多的华夏男儿去开辟!”

  ps:第五卷,横扫太平洋结束,其实横扫太平洋还远远没有结束,不过为了整体章卷的和谐,将会另开一卷“日不落帝国”,这也是北洋利剑的最后一卷了,从这章开始,太平洋舰队除了要控制太平洋之外就要征战世界,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

  恩,今天就一更,我想我应该去医院看下了,说实话,受这种伤,说出来真的很丢脸,连一个小孩都不如,但是确实在我身上生了,我原本以为没有什么大碍,但是现在整个右手连拿点小东西都有点吃力,这几天更新会少点吧,但是不会断更,希望大家不要见怪,等我的伤好点再说吧,希望不要住院,希望只是肌肉拉伤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