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第九十七章 兵入咸阳

《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第九十七章 兵入咸阳

作者:东城十四少 字数:2874 书籍:晚清风云之北洋利剑

  【56书库】!

  南方军的动作很快就传到了袁世凯的耳朵中,袁世凯听闻南方军近期有较大的动作后惶恐不已,连忙召集幕僚召开会议,商讨应对之事。**

  作为袁世凯重要智囊之一的唐绍仪必定参加,而其他袁世凯尤其信任的赵秉钧、梁士诒两人也全部到场,唯有从江苏返回的徐世昌不见了踪影。

  袁世凯扫了一下在场的幕僚智囊,唯独不见徐世昌,心中不悦,便问道:“徐世昌呢?他怎么没有来?从江苏回来之后也不向我述职?”

  徐世昌一直是袁世凯的军师,但是自从袁世凯当上大清海陆军大元帅之后,徐世昌的态度便一直模棱两可,当初袁世凯在就任海陆军大元帅的大典之上,也是唯独徐世昌没有参见,很不给袁世凯面子,对此袁世凯因为徐世昌是他的结拜大哥便一直隐忍不,没想到今天这么重要的事还不来!

  去年出了冯国璋投敌之事,袁世凯为了杜绝相似的事情生,便派了徐世昌前往南方前线任督军一职,让袁世凯没有想到的是徐世昌前脚刚离开荆州,王士珍就兵败身死。

  虽然徐世昌有督军之名,但袁世凯知道,徐世昌对他已经心存不满,任督军也只不过是走一个过场而已。

  让袁世凯一直疑惑不解的是,为什么从前作为他第一军师的徐世昌变化会如此之大,完全没有了以前作为结拜兄弟时的那种亲近之感,反而两人之间的距离愈来愈远。

  唐绍仪见袁世凯问,从身旁提起一个包裹,走到袁世凯的身前,说道:“大帅,这是徐大人的官印,还有他给您的一封信。”

  袁世凯顿感不妙,打开包裹,拆开那封信,只是看了片刻,脸色剧变,顷刻之后便勃然大怒,将信和包裹狠狠的摔在的地上。

  厅中众人见袁世凯火,都紧张的说不出话来,唯有唐绍仪上前一步,劝道:“徐大人说了什么让大帅如此置气?”

  袁世凯拂袖气哼哼的说道:“归隐?他竟然想要归隐?他难道忘记了当初是谁资助他上京赶考,是谁把他从翰林院提拔出来的。如今正是我用人之际,他却甩手想学陶渊明归隐田园,实在是让我寒心啊!”

  听到袁世凯呵斥徐世昌,唐绍仪耳边忽然响起了前夜他和徐世昌在家中凉亭小酌时的谈话内容。

  期间,唐绍仪举杯问道:“卜五兄,为何自袁大人就任大元帅以来你就和他渐渐疏远,此时南北内战,正是用人之际,为何你对一些事情也不上心了?”

  徐世昌不以为然,摇头晃脑的喝着酒笑道:“急流勇退方显大智慧啊!”

  “哦?这是何解?”唐绍仪追问道。(请记住56书库.)

  徐世昌仰天大笑:“人各有志,志在仙佛之乡者多,则国弱;志为圣贤之人多,则国治;志为帝王之人多,则国乱啊。”

  “原来卜五兄早就看出来了啊!”唐绍仪感同身受。

  徐世昌苦笑道:“少川,你知道吗?我对他很失望,真的很失望,他早已经不是原来的慰亭了。之前我一向为慰亭马是瞻,为之出谋划策,肝脑涂地。可是竭力辅佐的结果却让我始料未及啊!”

  “慰亭当年的爱国之心早已经荡然无存,只知道全力经营他的袁家天下,妄图谋朝篡位,此时如果再不分道扬镳,那就得同流合污,背上千古骂名,还是三十六计,走为好记的好,哈哈……”徐世昌洒脱的爽朗大笑,丝毫不介意一下子从一个位高权臣变为平民布衣的落差。

  “这是我的官印和信,希望你帮我转交给袁世凯,明日我即将隐居田野,过过隐士的生活,呵呵。”徐世昌随即递给唐绍仪一个包裹。

  唐绍仪接过包裹,点头道:“卜五兄放心,我一定会将信和印章交到慰亭的手中的!”

  言毕,徐世昌起身飘然而走,留下一句让唐绍仪揣摩良久的话,“此地不宜久留!”

  唐绍仪的思绪瞬间回到了现在,他见袁世凯仍旧是一脸的怒容,便劝道:“慰亭,也许卜五真的是有苦衷还说不定呢!他如今只是归隐田园,又不是投奔了南方军,日后还有机会请他出山的。”

  袁世凯闻言,觉得唐绍仪说的话还是有几分道理,迫于现在战局紧迫,便没有再追究徐世昌一事,接下来便和众人开始商议应对南方军的事情。

  袁世凯身后的墙上有一张巨幅地图,地图上,自江苏到山东境内的沿海地区都被勾上的很多红色的标记。

  袁世凯指着墙上的这些红色标记的地上说道:“大家都注意到了,自江苏到山东境内的多处沿海地区都遭到了北洋舰队的猛烈炮击,但是北洋舰队都只是邀相炮击,并不直接登陆,大家讨论一下,北洋舰队这么做是有什么目的?”

  梁士诒沉吟片刻之后便率先言,说道:“我觉得北洋舰队的目的旨在试探鲁、浙两省北洋新军的真正实力,在地图之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北洋舰队的火力射程范围大多数是在北洋新军兵力密集的海岸线上。我想北洋舰队意在试探出两省海防力量比较薄弱的地域后,然后直接登陆。”

  袁世凯虽然表面上并没有做出任何评价,但是他的心里却直摇头,这个答案并不是他心中的答案。在这么多人里面,他袁世凯才算是真正比较了解唐健的人。

  刚刚梁士诒所说的北洋新军的战略意图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并不是唐健行军作战的一向风格。

  唐健用兵诡异,讲究的是出其不意掩其不备,绝非是这种稳扎稳打的打法,他的战略意图并不会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赵秉钧说道:“大帅,我觉得不能将北洋舰队炮击鲁、浙两省当做单一事件来看待,这也许是南方军的声东击西之计,真正对我们构成威胁的很有可能是他们的陆军。”

  袁世凯勉强的点了点,说道:“智庵说的还是有点道理,我刚刚从前线得到消息,南方军的聂士成一部总计八万余人不久前消失在了秦岭以南。”

  “八万余人消失在了秦岭以南?”在场的每个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就是唐健的高明之处啊!”袁世凯叹了一口气道。

  这时,唐绍仪插嘴道:“好一招声东击西啊!北洋舰队不断炮击鲁、浙两省,对直隶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不管北洋舰队是否会在这两省境内登陆,但北洋舰队确实对直隶、对北京都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为了以防万一,想必大帅已经调集重兵固守鲁、浙两省,直隶天津等地更是严正以待了。然而,+激情 **南方军的真正目的也许不是鲁、浙两省,而是直隶!”

  “什么?直隶?唐大人的意思是说聂士成所部会越过秦岭,进入咸阳,然后沿汾河平原,直插太原,最后兵抵直隶?”梁士诒惊讶的说道。

  唐绍仪肯定的点了点头:“完全有可能!”

  唐绍仪的话刚落音,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袁世凯,希望袁世凯对这一观点做出评论。

  袁世凯同样点了点头,肯定了唐绍仪的这一想法:“少川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唐健善用奇兵,聂士成的八万大军很有可能会走这一路线。”

  “可是,翻越秦岭,入咸阳,转道汾河平原,到达山西太原,这一带地势险恶,路程何止千里,聂士成这不是自讨苦吃么?”梁士诒不解的问道。

  袁世凯冷哼一声,说道:“这就是唐健的聪明之处,河南、山东、安徽、浙江、山东五省我都有重兵把守,唐健的南方军如果想要沿河南或安徽北上的话,当地的北洋新军会层层阻击,就算聂士成的西线军最终抵达了直隶,然而他在北上的路途上消耗了大部精锐,已经无法和直隶内的五万北洋新军精锐相抗衡了。”

  梁士诒赶紧拍了一下脑袋,歉然道:“卑职愚笨,卑职愚笨!”

  袁世凯道:“接下来,一方面要防备北洋舰队登陆鲁、浙两省,另一方面,我会从河南调集部分新军前往太原对聂士成部予以狙击!”

  这时,唐绍仪突然将目光紧紧放在了山海关旁的秦皇岛,他突然有一个奇怪的预感,这也许并不是唐建的声东击西之计,而是双管齐下,。

  唐绍仪觉得秦皇岛很有可能才是北洋舰队真正的登陆地点。唐绍仪抬头看了看台上仍在滔滔不绝讲着话的袁世凯,轻摇了一下头,只是低声念了声:“蒙宋金之战!”然后将这个念头深深埋藏在了心里。

  ……

  1904年四月,聂士成的西线远征军顺利抵达了咸阳,聂士成部在陕西只是遭到了一些象征性的抵抗便轻易拿下了咸阳。

  由于袁世凯将军事中心都放在长江中下游平原,陕西咸阳并无太多兵力,只有五千北洋新军加上三千民防团的民兵,加起来也不过万余。

  所以,聂士成在不到半天的时间内就轻易夺下了咸阳,八万南方军精锐甚至都没有一点损伤,完全可以用长驱直入形容此次的入住咸阳的军事行动。

  站在咸阳城的古城楼上,冯国璋感叹道:“这就是咸阳啊,秦始皇一统六国的出点啊!”

  聂士成自言自语的说道:“咸阳地处‘八百里秦川’,为中国第一帝都。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渭河北岸,九嵕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俱为阳,故名咸阳。”

  ps:今天的第一更!今天下午为了给车上牌,没有时间码字了,如果晚上12点还没有更,那就只有一更了,抱歉,特此通知一下。

  |

  本站已开通ap浏览功能,随时随地登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