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叔叔的故事 第四节

《叔叔的故事》第四节

作者:王安忆 字数:0 书籍:叔叔的故事

  马超衣锦西凉之后,又有曹植逐荒绝塞一段文字,方为搁笔。此种于团圆之中,忽生哀痛,哀痛之外,别有凄凉之人来相陪衬,而感怆各自不同,已是小说结局特殊结构。乃曹彰聚首阴山,怡怡可乐,则亦于凄凉之境,别构欢娱,而欢乐仍两不相同;岂非以陪衬笔墨作结,亦大是特殊者哉。毡笠羊裘,题诗墓道,无非只为韩彭醢俎说法,只为呼韩款塞陈言,是作者著书本旨,全在其中。又以曹植尚知问于真宰,似作者亦几有遁荒之志矣。前半回为父子君臣,后半回友于兄弟,如此一结,直深喟于阋墙之哄,而谓终将抱头大哭于塞外,看汝作何说法耳?英雄不作,用思美人,美人安在?墓草青青。呜呼!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吾于作者本书,亦不知此中是胡语,是琵琶声而已!

  第六十回 深杯浮白铁案掀翻 古墓冬青石人惆怅

  [文学库 Www.WenXueKu.Com]

  哈哈!这一部反三国志,可算完全交卷了,论起作这部书的历史来,也就很长,楔子中虽然略说一二,尚不明了,我兄弟若不将他表白一番,又怕张仲云找我算帐,各位看官,听我慢慢的道来:兄弟家中,自从高祖以降,无一个不是勤俭持身,谨慎自守,在前清时节便也书香弈叶,科甲蝉联,孝节传家,文章启后;传到兄弟手里,可就变了祖宗成法,自由行动起来。在这种匪夷所思的社会中,便不免有许多规则的地方,生今反古。还记得在船山书院读书时节,那位学贯天人,穷征世变的王湘绮先生,对于兄弟,常加训戒。每每说道:跇宕不羁,便是乱世奸雄的根柢。后来认识了樊山先生,他也说我是第二徐又铮。兄弟性情虽然疏宕,到还懂得敬畏长者,对于以上诸语,终身记念不忘。

  年复一年,世界一年改变一年,不幸船山求学不终,又转到湖南公立第一法校读书,一晃三年,正逢革命,兄弟放下书本,去当法官,糊里糊涂,缺了一年半的整德。便似红鸾禧上说的:才疏学浅,自告回避。好在良心难坏,受事之始,发誓不听干说,不受银钱,敷衍过去,还算没出什么大乱子。

  自此之后,由湘溯汉,一溜烟进了北京,终日听戏,便成了乐不思蜀的刘阿斗。民国七年,有个浙江朋友陈傲生,是日本法政留学,充当着司法部的秘书,为人精明强干,大似湘绮先生说张文襄公的旧话:真个写作俱佳。两个在戏场同听白素忱的戏,兄弟在日知小报,发表了捧白素忱的八首诗,他就依韵和作,胜过原诗十倍,两人因此成了相识。我但有困厄的地方,他无不尽力救济,并一力吹嘘,荐入天津高检厅当书记官。我从甘肃回来,还见过他好几面。

  民国十年,兄弟在援鄂军中失败,再入京师,傲生已回至宁波,还曾汇款来京,以济杖头之需,函中往复,属我兄弟,不要因挫折灰心,别寻事业。从前相见时节,也曾将此书的三回相示,傲生异常赞成。此书今岁告成,见他八首原诗,尚在笥箧,回首坠欢难抬!索性把他录入卷后,为我这反三国志增光一二。这八首诗,本完全赠白素忱的,与本书半点无关,然而兄弟做这一部反三国志,一来是追忆幼年时家庭之乐,二来是发端友朋谈论之间,三来是替古人抱不平,替今人害臊,也不管什么体例,咱们爱写什么就是什么。从前王湘绮先生说的笑话,皇帝不论大小,关上门儿,你便是你房间里的皇帝,谁也不能干涉你。如今咱们这反三国志,写上几首诗,谅也不至妨害治安,惹动警察厅前来干涉,说来说去,那八首诗到底是什么话?各位请往后看:

  山痕远入寸眉秋,荡荡天涯鳷鹊楼;日织流黄不成匹,八声泥我听甘州。

  月自婵娟云自行,微霜点鬓剧心惊;墙阴独蟀无恩怨,解与幽兰诉不平。

  休怜少妇郁金香,莫问床前明月光,满地胭脂怨金碧,飘鸿南去或能翔。

  银镫照雨数鸾期,眉样何曾羡人时?大际红阑横柳角,柳花历乱有莺知。

  晚翠芙蓉四幕花,小红庭苑六萌车;汉宫一解金仙泪,谁忆凄凉帝子家?

  花拥晴天孔雀来,红葹碧蕣背人开,神仙爱听回风曲,漫按鹍弦妒善才。

  湘篁压石黛痕疏,昔梦流头红鲤鱼,明睩微波鬟语寂,夜深曾听吠庞无?

  铲除绮障付期期,屏角嫣云酒醒时;收拾风花归淡漠,莫教瘦损玉腰肚。

  约莫这个时间,渭源裴群孟威,也在广德楼听夜戏,由刘石麟君介绍,两人见面,形迹浑忘,真称得起古人所说的:定交立谈之间,相赏形骸之外。七年腊底,因承裴公见招,从军北苑八年四月,即回着孟威军门,一块儿去到河州,公事简单,天天骑马出城,浏览风景。真好一个所在,千山合沓,两水萦纡,沟渠四达,垂柳交映,有说不尽的好处,衙斋清净,时复读书,开始的创造反三国志,便在此时;约莫做了三四回光景。

  兄弟又有个同乡黎雨民,他是文肃公曾孙,风流儒雅,很有些干济才情,四体书皆称独到,清淡隽永,不减晋人。他由甘肃督军公署秘书长,外简西宁道尹,与宁海马镇守使阁臣文武辑和,倡设蒙番学校,自己同着夫人小姐,学习番语。他的意思,以为藏番变乱,由于抚御失宜,言语不通,情形隔阂,欲除此蔽,非通言语,是万万不行。兄弟很佩服他,在北京见过多回,此番到了河州,不由写封信去,问候问候,他回信说:“到甘肃而不一视河湟形势,犹之未到。”我将这信呈与裴公,裴公笑道:“黎道尹是甘肃第一流人物,西宁是甘肃奥区,老弟来此,不可不去西宁一行,一来可以增长学识,二来可以视察民风。”兄弟得令,马上加鞭,到了西宁。黎公甚喜。

  那时循化县的周芷孙周大老爷,又是兄弟的同乡,黄幼老的旧部,署中僚属,湘人过半;你说异乡作客,得此嘉会,要怎样的乐法才好!纵酒冶游,在所不免,咚咚街鼓,月上花梢,黎公每候至夜分方睡,兄弟后来知道,万分抱愧,夜中辄不外出。做了一首湟中秋月歌,黎公甚为叹赏,因此十分见爱,要留兄弟同在西宁,兄弟自将裴公厚意详告,黎公为之喟然。临行复赠了一匹青海黄骢马,金银彖的狐裘,诗经上说: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正是说的兄弟对黎道尹此时光景。

  等到兄弟回得河州,就接着家中书信,舍妹夭亡,老母病卧床蓐,催我速回。兄弟幼年丧父,跟老母小妹相依为命,兄弟万分没奈何。裴公又素以忠孝自命,即允给假南归,六盘岭上,雪窖冰天,骡车困顿,鸟倦知还。兄弟这样回家之后,仍再来京,每想续成这部反三国志,总是不能如愿相偿。民国十年,到了长沙,跟着援鄂军打了一个败仗,由岳阳附轮到了汉口,住得十日,适值九弟瓞生,自家中赴沪就学,相见汉皋,喜知家人无恙,随一同去到上海,晤见黄幼公与明月前身的柳夫人,说起此次战事失机,殊为叹惋。飘蓬流转,再到北京,跑了一趟奉天,又回长沙。十二年八月,赵蔡兵起,受了嫌疑,又用了一个三十六计的上计,依旧到北京听戏度日,真个九九归原,还寻旧路。

  直挨到十三年夏,兄弟有一位十年前相识的朋友张尧卿,是中国秘密社会史上一个有名人物,也是革命党里一个先进的老党员,为人豪侠有意气,慷慨能文章。论他性情,就似桓灵宝说刘盘龙的话,家无担石,一掷百万,辛苦半生,毫无发展,春明坐老,徒有壮心,咱们俩到很志同道合。

  从前他在天津办正义报,叫兄弟担任文苑,被我戏代张勋答王克琴请求离婚书,把些当代贤豪,冷讥热讽,一篇文章,送掉了段合肥一千元津贴,兄弟怪不好意思,就想逃之夭夭。他从北京打电话与我,说道:“你若是走,便是跟我绝交。”好重的话,令人难受,却走不得,直至天津大水冲倒龙王庙,方才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两下分手。

  不觉几年,谁知他今年又办了一个民德报,咱们老主顾,还请照旧任职。咱家是风云雷雨,一齐出卖,心意相投,无所不可,于是小说这一栏,自然要借重这部反三国了。奸大热的天,真亏咱家写字,每日平均。约在三千上下,张乖涯先生说的好:“虫蛀木断,水滴石穿”,两三个月工夫,居然被我将全书完全编竣,虽然东拉西扯,却似乎有些至理名言。想起梅龙镇李凤姐说的,好难检的银子,不觉想到我这好难编的书,咱们俩成天碰头,商议作法,倒也很对。不过一句笑话,生生的替马超编上一个妹子,嫁与赵云,咱们俩正在商议着,替马超的妹妹,要取个怎样响亮的名字,他的太太在旁边笑道:“何不就叫作马艳云?”我说艳云两姊妹,三国只有一个赵云,难得去招驸马,这却不行。后来才商定叫做马云騄。

  有些看官们恐怕不知道马艳云是何人的,兄弟只得略再说上几句,这叫做时话有出处,古话有来由,也是无一字无来历的意思。那马艳云乃是近时很负盛名初出茅庐的坤角,北人南相,秀骨天成,十有八九,似小月英,兄弟时尝称赞,所以他太太才说上她来。可见兄弟这部书,简直是无中生有,倒海排山的空中楼阁。

  有些朋友,说道是兄弟卖弄才情,有的说是暗射当世,有的说是糟塌孔明,描头书角,吓得兄弟倒有点儿寒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