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佛本是道 第三百二十三六章 各争功德

《佛本是道》第三百二十三六章 各争功德

作者:梦入神机 字数:4113 书籍:佛本是道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交游之中,通脱倾盖。机警无匿,学不为儒;务掇菁藻,文不按古。匠心独妙,五言诗天下称其尽美矣。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坐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丞相范阳张九龄、侍御史京兆王维、尚书侍郎河东裴朏、范阳卢撰、大理评事河东裴总、华阴太守郑倩之、守河南独孤策率以浩然为忘形之交。山南采访使本郡守昌黎韩朝宗谓:“浩然间代清律,置诸周行,必咏穆如之颂。”因入奏,与偕行,先扬於朝,与期约日引谒。及期,浩然会寮友,文酒讲好甚适。或曰:“子与韩公豫诺而忘之,无乃不可乎?”浩然叱曰:“仆已饮矣,身行乐耳,遑恤其它。”遂毕席不赴,由是闲罢,既而浩然亦不之悔也,其好乐忘名如此。士源它时尝笔赞之曰:“导澜挺灵,实生楚英,浩然清发,亦自其名,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相得欢甚,浪情宴谑,食鲜疾动,终於冶城南园,年五十有二。子曰仪甫。浩然文不为仕,伫兴而作。故或迟行,不为饰动以求真;故以诞游,不为利期以放性。故常贫,名不继於选部,聚不盈於担石。虽屡空不给,而自若也。

  士源幼好名山,行年十八,首事陵山。践止恒岳,咨求通元丈人,又过苏门,问道隐者元知运。太行采药,经王屋小有洞。太白习隐诀,终南修《亢仓子》九篇。天宝四载徂夏,诏书徵谒京邑,与冢臣八座讨论,山林之士麕至,始知浩然物故。嗟哉!未禄於代,史不必书,安可哲踪妙韵,从此而绝?故详问文者,随述所论,美行嘉闻,十不纪一。浩然凡所属缀,就辄毁弃,无复编录,常自叹为文不逮意也。流落既多,篇章散逸,乡里构彩,不有其半,敷求四方,往往而获。既无他事,为之传次,遂使海内衣冠缙绅,经襄阳思睹其文,盖有不备见而去,惜哉!今集其文诗二百一十八首,分为四卷。诗或缺逸未成,而制思清美,及他人酬赠,咸录次而不弃耳。王士源序。

  宜城王士源者,藻思清远,深鉴文理,常游山水,不在人间。著《亢仓子》数篇,傅之於代。余久在集贤,尝与诸学业士命此子,不可得见。天宝中,忽获《浩然文集》,乃士源为之序传。词理卓绝,吟讽忘疲,书写不一,纸墨薄弱。昔虞坂之上,逸驾与驽骀俱疲;吴灶之中,孤桐与樵苏共爨。遇伯乐与伯喈,遂腾声於千古。此诗若不遇王君,乃十数张故纸耳。然则王君之清鉴,岂减孙蔡而已哉?余今缮写,增其条目,复贵士源之清才,敢重述於卷首。谨将此本,送上秘府,庶久而不泯,传芳无穷。天宝九载正月初三日,特进行太常卿礼仪使,集贤院修撰上柱国沛国郡开国公韦滔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