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官运 《官运》第四章(5)

《官运》《官运》第四章(5)

作者:肖仁福 字数:1814 书籍:官运

  清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剧目,其中以“临川四梦”艺术成就最高。“临川四梦”中,牡丹亭》一出尤得作者偏爱。汤显祖自称“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剧情大致是南安太守杜宝有一独生女叫杜丽娘。杜丽娘自个幽居闺房,受到封建礼教的严格束缚。一次她在丫环带领下私自到后园游玩,春光明媚,百花争艳,不禁勾动情思。游园归来她卧而成梦,梦见与一手执柳枝的才子相会。梦醒后终日相思,积郁成疾,不幸身亡。杜丽娘的阴魂来到阴间,向阴间的判官讲了自己的遭遇,竟得到判官的同情,放她去寻找情人。杜丽娘的阴魂历经曲折,终于和情人柳梦梅相会。两人情意绵绵,相许为夫妻。在柳梦梅的帮助下,丽娘死而复生,最后两人正式成婚。此剧热情地歌颂了杜丽娘对爱情幸福的执著追求以及强烈的个性解放精神。剧中充满浪漫主义情调,曲词宛转精丽,极富感染力。尤其令人叫绝的是那些奇幻的情节。杜丽娘积郁而死还属平常,可死后阴魂还在和阎王殿中的判官相争,还能四处游荡去会情人,游魂会向情人倾诉,会托形而复活,现实中哪有这样的事?显然,这是作者虚构的。

  虚构是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段。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每每用到虚构,是由文学的本性决定的。文学不是对现实的简单摹写。文学形象无论多么真实,也不同于实情实景。作品是在艺术想象中完成的,想象就包含虚构,因此文学也被称做虚构的艺术。虚构的运用涉及文学创作的全过程。它可以是预设某个人物,也可以是预设某个情节,还可以是对人物、情节不够完善或不够精炼的补充。大量的虚构概括起来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虚构作品的基本框架,也就是说,整部作品的基本情节是作者想象出来的。《西游记》就属于这种情况。《西游记》中除唐僧实有依据外,其他主要人物都出自作者的想象,而书中的唐僧经历和性格也和唐代的那位高僧玄奘相距很远了。至于孙悟空大闹天宫向如来佛借芭蕉扇;猪八戒子母河洗澡受孕,盘丝洞受惑更是无据可凭。另一种情况是整部作品的框架基本上是真实的,但其中某些部分有虚构。例如《三国演义》,魏、蜀、吴相争实有其事,桃园三结义等情节则史书不载。所以清代学者章学诚说,“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以致观者往往为所惑乱”。

  有趣的是文学的虚构并不是“一虚虚到底”。那些虚构出来的情节、人物,尽管没有什么史料的依据,作者却必须比照真人真事来写,而且往往要下更大的力气,精心刻划,巧于安排。作者之所以如此,也许正在于他意识到这些情节和人物是虚构的。他必须用更细腻生动的描写,使其变得真实可信。艺术的虚构不等于做假,也不容露假,所以古人说,“文有虚神,但需从实处入。”真实的描写使虚构的东西活起来,看上去像实有其事,所以艺术的虚构实际上是“以实而用虚”,“虚实互用”。古人还说,要“虚用而无害于诗”,也就是虚要虚得合情合理,能为读者接受,这也是很有道理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