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做自己想做的人 第13节:目标伟大故人伟大

《做自己想做的人》第13节:目标伟大故人伟大

作者:李践 字数:2357 书籍:做自己想做的人

  一、人伟大,是因为目标伟大同为有目标的人,有人成功了,有人未成功,有人大成功,有人小成功。这与目标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目标大,就是空间大时间长,也就是胸怀大志,有战略眼光;而小目标,一般只解决眼前问题。正所谓伟人心中有志向,凡人心中有愿望。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高尚的目标能切实地保持,就是高尚的事业。”大目标使人的生活就是干事业,小目标使人的生活仅是过日子。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很尖刻地区分了两种人,即“吃饭为了活着”和“活着就是为了吃饭”。一个人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有伟大的目标。所谓伟大的目标,无非就是要做大事,考虑更多的人,更多的事,在更大的范围内解决更多的问题,在更大的空间时间里产生更大的影响。伟大的目标要求你解决大问题,为很多人服务,也就要求你要有大本领,要有异乎寻常的知识、技能、胸襟和魄力。“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在达成伟大目标的过程中,必然还要顾全大局,超越个人得失,作出常人难以接受的重大牺牲。当你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实现伟大目标,为众多人服务取得成效后,自然能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和崇敬--你便逐渐伟大起来。我国传统文化,常用“志当存高远”,“风物长宜放眼量”,“鲲鹏之志”等词句,形容和鼓励人要有大志。历史的经验已经说明,目标远大定天下。三国就是一个好例子。三国时天下纷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当初有实力竞“标”的主要是这几个:曹操、刘备、孙权、袁绍、刘表。曹操的“标的”是:一统天下,坐领江山。他自称“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的“标的”是: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他在三顾茅庐时对诸葛亮说:“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志向比曹操略差些,但也算得上盖世英雄。孙权属“继承父兄遗产”而得国,但也不是泛泛之辈。在位期间,国力强盛,士民富庶,足与魏、蜀鼎立,偏安江东。反观河北袁绍就差多了。袁本身出自四世三公,起点高,名声大,拥数十万之众,谋臣无数,战将如云,也曾有兴汉灭贼之志,但徒有虚名,属“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之辈,被称为“羊质虎皮”、“凤毛鸡胆”,为后世唾笑。还有刘表,领荆襄之地,地沃利广,豪杰众多,但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甘为井底之蛙,本有进取中原的绝好机遇,但他却以“吾坐据九郡足矣,岂可别图”而自足。“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其中,以曹操的目标最远大,当然是曹操“中标”。正如史官赞诗所言:“曹公原有高光志,赢得山河付子孙。”然而,这些历史上的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在毛泽东眼里,都算不上最成功的,“昔秦皇汉武,略输文彩;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青少年时代,便具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我们青年人的责任真是重大,我们应该做的事情真多,要走的路真长。……我就决心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毛泽东看来,最成功者,应当是君师合一,德业俱全的人。中国的历史证明,帝王者,无论有多大本领,也只能建功立业于当代,死后难免江山易主;圣贤者,虽可以依靠精神主宰千秋万代,死后成为“万世师表”,但又极少成就功业。为此,既要建功立业于当代,又要传精神于万代千秋。“建功立业要与万世师表结合起来!”毛泽东有着超越无数历史风流人物的伟大理想。当然,以上所举,都是“极端的”、“个别的”例子,但是,对常人而言,目标远大一些,对成功有益无害。首先,目标远大,才能充分发掘你的潜能。人不可能取得自己所不企求的成就。一个想当元帅的士兵,虽然不一定就能当元帅;但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则永远不可能当元帅。高尔基说:“目标愈高远,人的进步愈大。”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确定只走10公里路程,走到七八公里处便会因松懈而感到很累,因为目标快到了;但如果要求走20公里,那么,在七八公里处,正是斗志昂扬之时。比如射箭,有经验的射手都知道,要想射中靶心决不能瞄准靶心,而要瞄准靶心以上的位置。这就是“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仅得其下”的道理。伟大的歌德说:“就最高目标本身来说,即使没有达到,也比那完全达到了的较低的目标,要更有价值。”目标必须给心智留有较大的空间,我们才不会因自我设限而窒息,才可以追求更大的成功和幸福。其次,远大的目标,产生远见。有一位哲学家到一个建筑工地分别问三个正在砌筑的工人说:“你在干什么?”第一个工人头也不抬地说:“我在砌砖。”第二个工人抬了抬头说:“我在砌一堵墙。”第三个工人热情洋溢、满怀憧憬地说:“我在建一座教堂!”听完回答,哲学家马上就判断了这三人的未来:第一个心中眼中只有砖,可以肯定,他一辈子能把砖砌好,就很不错了;第二个眼中有墙,心中有墙,好好干或许当一位工长、技术员;唯有第三位,必有大出息,因为他有“远见”,他的心中有一座殿堂。没有远见的人只看到眼前的、摸得着的手边的东西;相反,有远见的人心中装着整个世界。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并非是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没有远见的人。只有看到别人看不见的事物,才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远见,是看到并非摆在眼前的东西的能力。远见指看到别人未看到的重大意义的能力,是看到机会的能力。作家乔治·巴纳说:“远见是在心中浮现的将来的事物可能或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图画。”远见就是看清自己的远大目标,应该属于自己的愿望:我要飞多高,我要飞多远,我要飞到哪里去?我为什么能到?我怎样才能到?远见告诉我们可能会得到什么东西。远见召唤我们去行动。心中有了一幅宏图,我们就从一个成就走向另一个成就。把身边的物质条件作为跳板,跳向更高、更好、更令人快慰的境界。没有长期的目标,便会有短期的挫折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目标越远大,意志才会越坚强。绝没有无缘无故的坚忍不拔。“忍辱”必然因为“负重”。忍的程度决定于目标的大小。没有远大的目标,一生都是别人的陪衬和附庸。没有远大的目标,就没有动力。茫无目标的漂荡,终归迷失航向而永远达不到成功的彼岸。

  二、不能量化,就不是目标制定目标而能产生效果,秘诀就是“明确”二字。成功目标,必须是明确的。也就是说,目标不应该是某种生活方式,比如:美好的生活,幸福的日子,像大亨一样的作为等等,而应该是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多大、多久,数量、时间。比如收入,目标是月薪10000元还是15000元;想买辆车,什么车型,什么款,什么颜色,什么时间?只有量化,才可测定;可测定,才能积累。人生目标,决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一个个量化的具体目标,就是人生成功旅程上的里程碑、停靠站。每一个“站点”都是一次评估,一次安慰,一次鼓励,一次加油。一句话,目标要量化,才能对成功有益。能否量化,是目标与空想的分水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